摘要:聽評課因其基于實踐、為了實踐而成為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教學研討形式之一。聽評課是學術水平和學術人格的檢驗,是思維碰撞和融合并改進教學的平臺。骨干教師對課堂要進行準確的評點和提供具體可行的指導策略,切中肯綮,借勢升格,舉一反三,積極鼓勵,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評課策略。
關鍵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聽評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1)11-0030-03
聽評課因其基于實踐、為了實踐而成為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教學研討形式之一,是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從聽評課活動目的來看,有的側重于同伴互助,有的著眼于評比檢測,有的立足于改進教學。評課的角度可以各有側重,尤其像語文等學科,由于學習內容的選擇性、文本解讀的多義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使課堂具有更多的變數(shù),見仁見智,百家爭鳴,給聽評課帶來了評價標準的不確定性。聽評課要把握好尺度,尤其要處理好“多”和“少”的關系,這是聽評課活動中需要堅持的原則。
一、少一些不痛不癢,多一些切中肯綮
教研組活動中常常存在著一些不利于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心理:或因大家都是同事,不便說三道四;或因自己不是專家,不是學術帶頭人,不愿輕易對同事的課堂提出質疑,只講優(yōu)點,不說缺點;或居高臨下,全盤否定;或人云亦云,無關痛癢;或不著邊際,天馬行空;或文人相輕,不屑一評。評課時“隨便說說”或者“沒有什么可說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實際上,渴望真正的聽評課活動,以改進教學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教師的共同心聲。
我們不缺少隔靴搔癢、不痛不癢的隨意評課,而是缺少切中肯綮、直陳利弊的點撥引領;不缺少蜻蜓點水、人云亦云的敷衍評課,而是缺少坦陳己見、個性鮮明的真知灼見。提高聽評課質量是當前教研活動中一項迫切的任務。
評課是促進上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契機,也是示范和展示評課者專業(yè)水準和學術人格的舞臺。評課者評課要準確把握,切中肯綮,例如對執(zhí)教者課堂上呈現(xiàn)的優(yōu)點要能看得明白,對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節(jié)奏的協(xié)調等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能夠準確提煉,說到點子上,找出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或理念;對課堂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也要看得準,分析得透,同時能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法,或者給被聽課者以啟發(fā),給被聽課者以實實在在的幫助。
對被聽課教師來說,則需要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份虛心謙遜,自信而不頑固,虛心而不盲從。當然,虛心學習并不意味對待評判和批評的唯唯諾諾,而是在認真傾聽他人意見、主動理解評課者的立場和觀點的同時,積極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聽評課活動中進行獨立而平等的對話,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斷生成更具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智慧。
二、少一些越俎代庖,多一些借勢升格
在當前的聽評課活動中,尤其是在幫助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活動中,作為骨干教師和幫助者的評課者也常常出現(xiàn)過于強調自我的教學設計,對上課的青年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個性特長關注不夠的現(xiàn)象。認為只要課堂結構設計合理,青年教師依葫蘆畫瓢,課堂上適當運用教學機智就可以達到設計的教學效果了,所以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會出現(xiàn)越俎代庖的現(xiàn)象。
骨干教師的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設計或站位高,或把握準,或設計巧,或創(chuàng)意新,都值得青年教師學習。但是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即使是優(yōu)秀的課堂教學設計,也需要消化貫通才能運用自如。換一句話說,不是青年教師自己深入的思考,不是自己熟悉的思路,就始終不是自己的課。對于某一堂課來說,根據(jù)骨干教師的評課意見,照搬優(yōu)秀教學設計的課堂也許是有效的,但是真正能夠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課,決不僅僅在于模仿,而在于個性和創(chuàng)新。
只有貼近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個性的課堂才可能真正成為自己的課堂。所以評課時要明晰青年教師現(xiàn)在的“勢”,明晰青年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個性和特長以及教學技能的不足和缺陷等。比如有的青年教師擅長朗誦,不妨引導他(她)經常借助朗讀來組織教學;有的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妨引導他(她)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展示的舞臺;有的善于設問質疑,不妨引導他(她)通過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形式設計教學。同樣,有的教師板書不美觀,可以引導他(她)多使用多媒體做補充,或者多給學生板演的機會。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更容易使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青年教師的課可能有很多不足,可能不是理想的課堂,但它是真實的課堂,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呈現(xiàn)。骨干教師要借助評課來指導青年教師,不一定過多地著眼于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細節(jié)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對課堂進行宏觀把握,科學建構,使執(zhí)教教師進一步理清自己的教學思路,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自我領悟提高的過程,而不是灌輸?shù)慕Y果。課堂更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只有教師理解的課堂才可能是靈動的課堂。幫助青年教師重新建構課堂,但是“立”中要有“我”,課堂無論怎么修改,都不能缺失上課教師自己的個性。最好不要急于幫助另起爐灶,而是在他(她)現(xiàn)有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改進、完善,基于他(她)自身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個性借勢升格。越俎代庖不如因勢利導,注重啟發(fā),注重引導,引導教師理清思路,明確優(yōu)缺點,進行自我修訂,讓課堂具有“我”的味道,上出“自己的”精彩。
面對骨干教師在評課時的指導,青年教師則要少一分盲目聽從,多一份冷靜取舍。有位青年教師要參加評優(yōu)課,試上課之后,教研組成員七嘴八舌地說了各種各樣的想法,這位青年教師糾結了:這些意見似乎都有道理,到底聽誰的好呢?眾人的意見要虛心聽取,但是更要有主心骨,對評課意見和建議作客觀分析,在準確把握自己“勢”的情況下,進一步深入分析:哪些問題是必須改進的,哪些是自己的長處必須堅持的,哪些是需要根據(jù)自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進的,哪些是細枝末節(jié)可改可不改的。評課意見的背后都是特定的教師立場和個性的教學理念,即使每個人的意見都是正確的,并不意味著可以統(tǒng)統(tǒng)“拿來”,必須仔細辨別,大膽取舍,借勢升格。課堂一定要成為我能夠駕馭的課堂,別人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再好,盲目照搬,最終也將如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要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冷靜取舍。效益優(yōu)先,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教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少一些面面俱到,多一些專題突破
日常的聽評課活動也需要有大教育的胸懷和智慧,要有對教育理解的高瞻遠矚,能跳出課堂看課堂。即使是課堂觀察,也要有整體的思考與判斷,有超越學科化的理解,否則將課堂切割得過于零碎,面面俱到,仍舊是盲人摸象,無法明晰全貌。一堂課的觀察點和評價點可以成百上千,評課如果沒有重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或者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不在一個話題層面上交流,研討難以深入有效,青年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難以因此而有實質性的進展和提高。
對于日常的聽評課活動來說,圍繞某個專題開展深入研討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形式。每一堂課的教學行為都是由教師的教學理念支撐的,教學理念決定課堂教學行為的選擇。評課時,不妨關注教師如何體現(xiàn)以生為本,如何體現(xiàn)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如何體現(xiàn)學會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等,都是在具體課堂上的重要觀察點,甚至要先于教學細節(jié)的解讀和評價。評課之前,先思考執(zhí)教教師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然后思考這一堂課具體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節(jié)奏的把握、學生主動性的調動等,這些都是立足于教師個人一定教學理念的課堂呈現(xiàn)。
評課要善于借“課例”提升“課理”。“課例”是課堂呈現(xiàn)的實際案例,是聽評課的基點,“課例”給觀察者提供了最直觀的課堂教學研討內容。但是如果不進行深入地改進和提升,課例很難成為具有推動課堂研究的規(guī)律或方法。只有將“課例”提升到“課理”的高度,才能指向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科學理解和準確把握。課堂的改進不能僅僅滿足于這一堂課的改進,更要著眼于一類課的提高。真正能夠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的,不是就課論課,不是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而是跳出課堂審視課堂,尋找基于課堂而又超越課堂的理念提升,尋找可以遷移運用到其他教學內容和其他課堂上的有效方法,尋找教學個性和特長的準確提煉。評課時能夠舉一課而反三,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課例”要提升到能夠舉一反三的“課理”,就要透過熱鬧看有效,透過細節(jié)看整體,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兵法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泵婷婢愕健⑷鄙僦攸c的聽評課研討活動,從效率來說,也是廣種薄收、低效勞動。如針對一節(jié)課來說,執(zhí)教者要有一定的研究主題,無論是教學成果展示還是有意識地進行主題突破,都要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聽課教師要帶著問題聽課,有“備”而聽,集中提煉并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課例研討,和執(zhí)教者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并盡可能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才能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課奠定基礎,才能使教研活動更具針對性,更有深度,能夠找出每個與主題有關的細節(jié)背后的教育意義,提出新的、有價值和針對性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執(zhí)教者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四、少一些批評否定,多一些賞識鼓勵
韓愈在《師說》中說過:“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奔热幻總€人都有長短,青年教師的課堂除了可能出現(xiàn)的不足之外,也必然存在著值得學習的地方。青年教師,尤其是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也更需要骨干教師的積極鼓勵。
對青年教師的鼓勵有很多種形式,比如目標激勵,針對青年教師當下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樹立一個階段性發(fā)展目標,并加以引領?;蛘呓柚犜u課對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鼓勵評價。尤其是缺少自信的青年教師,賞識和鼓勵可以成為最有效的幫助。從人的成長需求角度看,“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與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相一致的。青年教師的課堂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教學目標定位的合理性和適切性,教學方法選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課堂組織的靈活性等,與有著豐富經驗的骨干教師相比,必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但是,只要是青年教師認真準備的一堂課,必然有其可取之處;只要聽課者具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發(fā)現(xiàn)青年教師課堂上的優(yōu)點;只要與青年教師有平等對話的心態(tài),就能借助評課的精當肯定和鼓勵,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助一臂之力。
當然,青年教師成長的路上僅有鼓勵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在聽評課后能夠實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青年教師明確改進的方向和方法,青年教師就會在骨干教師的指導下快速成長。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Strategy and Yout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ZHANG Chun-hua
(Wuxi Dangkou Middle School, Wuxi 214116, China)
Abstract: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practical reasons. It is the test of academic levels and personality, and it is also the platform of thinking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Top teachers should mak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ffer workable and practicable guidance to youth teachers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professionally and smoothly.
Key words: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