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本質規(guī)定性是“學”不是“教”。如皋市的“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就是學生在“學的課堂”中依據(jù)“活動單”自主學習,在有價值的問題引領下組內思維碰撞,然后全班展示交流,讓學生在取舍、選擇、甄別、評價的過程中感悟體驗,生成建構。該模式日漸受到教育理論工作者及一線老師的重視,多家教育主流媒體也給予了高度關注。本文例述了該模式框架下語文課堂中“學”的三重境界,如一股清新的風,推開了語文教學的一扇窗。本期特作推介,歡迎研討。
“晤,遇也”;“焐,‘煨’也”;“悟,覺也”。
——題解
本文著力以筆者在江蘇省教科院主辦的第四屆“教育家論壇”暨首屆“兩岸三地有效教學如皋高層論壇”活動上執(zhí)教的《鞋匠的兒子》(蘇教版第11冊第21課)為例,詮釋“活動單導學”語文課堂的三重境界——晤·焐·悟。
【案例一】 “品讀林肯的演說,體會林肯是個怎樣的人”教學片斷
活動一:品讀人物
1.自由朗讀林肯在參議院的演說,體會林肯是個怎樣的人,在書旁寫上恰當?shù)脑~語。
2.組內交流。
①交流感受,將相關詞語寫在白板上。
②組內選定一個詞語(用波浪線標出)進行研讀,再結合演說內容品品、讀讀。
③確定展示方式(如:談感受、多形式朗讀等),準備展示。
3.各組展示。
根據(jù)活動一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準備展示,教師巡視并適時參與。
師:我們先瀏覽一下各組的研讀成果,然后交流。(生環(huán)視各組白板上的詞語)
生1:我們組用“不卑不亢”來形容林肯。(讀)“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沒有感到自己身份的卑微。他身為總統(tǒng),居然可以為別人做鞋子,大家可能會意想不到。
生2:我們組還想起一句古語:“人必先自敬,然后其敬之?!币馑际?,人呢,必須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他。而林肯,就是這樣一種不卑不亢的人。
生3:請大家看我們組的白板,我們組研究的是“尊重父親的林肯”?!暗鹊酱蠹业男β曂O聛怼贝蠹叶贾溃车墓しN是最卑微的,是社會底層的工作,而他卻覺得他的父親做鞋匠是一種藝術,更能體現(xiàn)他對父親的尊重。我從三個“永遠”讀出他對父親的感情是特別深的。
師:我真想再聽你讀讀,怎么個深法?
(生朗讀得一般)
生4:他的朗讀沒有讀出林肯那種悲傷的語氣,因為他的父親已經(jīng)過世了,我想來試試。(生讀)
生5:我覺得他的朗讀還沒讀出演講風格,因為演講和朗讀畢竟是兩碼事,我再來試試。(生讀)
師:這就叫不同的體會讀出不同的精彩。來,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好,你們組接著講。
生6:藝術是一種令人享受的東西。林肯說他的父親做鞋子是一種藝術,說明他認為做鞋子是種享受。(讀文句)
生7:他說得很好,但我覺得讀得不夠味。(生補讀)
……
生8:請大家看看我們第四組的白板。我們用“善于表達”這個詞來形容林肯,我們組來扮演林肯和參議員。(生角色演讀)
生9:請大家看林肯的第三段演說詞(生讀)“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這句話其實是林肯在宣告,他愿意為所有人服務。
生10:我來補充,在這里,林肯身為總統(tǒng)竟然為下人做鞋子,平等待人,也說明他的寬容大度。
生11:我也來補充,鞋匠、參議員和總統(tǒng)這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在對比,但是我想在林肯的心里,他認為任何工作都是平等的。
生12:剛才同學們感受得很好,但朗讀還不夠,我來讀一讀。(讀)“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
師:對了,談感受的同時還要把它讀好。
生13:我還想說說,林肯是一個總統(tǒng),但是他卻不擺總統(tǒng)的架子,想和參議員成為一種朋友關系,由此可以看出林肯是追求平等的!我還想起《簡愛》中的一句話:人與人是平等的,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墳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全場掌聲)
生14:剛才幾組講的內容我覺得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林肯“追求平等”的思想。
師:你在綜合概括了!
課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語言來突現(xiàn)林肯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筆者在教學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詞進行研讀和感悟,著力體會詞句的精妙、語段的巧構,感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學生們通過朗讀在文本中進進出出,在充分自主的前提下組內共同研讀某一句子,在組內試讀、指點、再讀,組間補充、提示、分享中對文本多處關鍵詞句進行深度品讀。學生品出了參議員內心的先后變化,品出了林肯對父親由衷的崇敬,品出了演講的表達藝術。交流、分享中既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領悟,又達成了《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重點段落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一目標。
“活動單導學”的語文課堂披沙揀金,賦予舊經(jīng)驗以新生命。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活動單導學”在課堂教學結構及內蘊方面有著顛覆性的變革。傳統(tǒng)課堂中教者的牽引之語變成了學生的自發(fā)表達,教師成了一個大點兒的學伴,參與其間,樂得其所。教學的組織基本掌控在學生手中,在組內互動、組間互動的生生對話中推進著課堂。這種學習是生本的、自發(fā)的、有根的,是一種真正的以“學”為本的“生”動課堂??梢?,“活動單導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學”不是“教”,課堂的主體是“生”不是“師”,“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構成了“學習共同體”;課堂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活動”,課堂的效率取決于“活動”的效率,活動既是導學手段也是達成目標;課堂追求“導”的高質高效和個性化,追求“不需要教”的“導”的最高境界。
“活動單導學”課堂中的師生都成了學習個體,課堂成了學習個體間的相遇、會面、接觸、面對的場域?!拔?,遇也”,“活動單導學”課堂演繹著各種情境的相遇,直奔“晤”之本質。
【案例二】“體驗角色,情境演說”教學片斷
活動二:情境演說
1.組內推選林肯、參議員角色。
2.嘗試演說,組內點評。(注意演說時的語氣、神情、手勢……)
3.全班展示。
師:多具魅力的演說??!讓我們來體驗體驗,走進活動二。我請第三組的二號同學來讀活動要求。
(組內展開交流,很充分,組員間悉心指點)
師:哪組來試一試?(各組均躍躍欲試)那這樣,我們請他們兩個來試一試(師選一組)。但我們不遺憾,我們可以把各組的想法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對他們說說表演期待。
生:我認為參議員是個傲慢的人,所以他說話時的傲慢語氣很重要。
生:林肯說“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時應該要拍一下胸脯。(伴手勢)
生:我認為林肯在演講時提到父親應該是很悲傷的。(生范讀“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
生:我認為在說“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時候,應該要豎一下大拇指,激勵一下自己。
師:你試一試。讓大家感受一下。(生演讀)
生:我希望做演講的那位同學一定要把林肯的平易近人讀出來。
生:我認為要讀出林肯的大氣。
生:我認為要讀出參議員那種傲慢蔑視的語氣。要這樣讀“林肯先生,我希望你記住,你……”
生:我覺得也要強調“你”,那位參議員不是稱總統(tǒng)為“您”的。
師:你再試一試?。ㄉx得特別投入,臺下掌聲)
生:參議員的頭應該抬一點,眼睛斜視。(示范)這樣就更能體現(xiàn)那個參議員一開始的趾高氣揚!
師:好了,林肯先生,您可以上臺了,同學們給予了厚望??!
(出示參議院演說的場面圖,演講席;總統(tǒng)在音樂聲中緩緩入席;進行演講)
師:演說得非常精彩。此時此刻,我想問剛才那位參議員:“現(xiàn)在,你想對總統(tǒng)說點什么?”
生(參議員):林肯先生,您的大恩大德、寬宏大量感召了我們,我現(xiàn)在真想和您一樣,做一名鞋匠的兒子。我非常愿意作為您的部下,為您效勞!
生(林肯):剛剛那位先生提到愿意做我的部下。我覺得,在這個世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我們是共同為美聯(lián)邦效勞的!(臺下掌聲熱烈)
王榮生教授在談到一堂成功語文課的要訣時這樣說:“語文教學,一是引導學生體驗被課文喚起的情感;二是指導學生將所體驗到的情感表現(xiàn)為‘抒情的句子’?!奔尤雸鼍颁秩?,增進角色體驗是本課的一個重要學習活動。活動分為兩輪,第一輪“全員試水”,組內人人參與,角色互換,互為“導演”,學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第二輪組間指引,分享各組演讀收獲。表演時,學生的語言繪聲繪色,表演惟妙惟肖,因為他們深悟了語言文字,走進了人物的內心,形成了心靈共振。在情境表演中,一個寬容、謙遜、倡導平等的林肯形象熠熠生輝,深深鐫刻在學生心中。值得稱道的不是表演這一形式,而是學生表演的原生態(tài),學生在自我體驗、自我評價中發(fā)展了言語表達與思維能力。臺下熱烈的掌聲不僅僅是對精彩演說的肯定,更是對學生高質量品味語言的贊賞。
教學是一種“慢”的藝術,來不得匆忙。從學生角度講,在情境中學習知識,用經(jīng)驗來激活知識,用思維來建構知識,用情感來豐富知識,用心靈來感悟知識,這是一個用生命來學習的過程,這是給生命注入知識的過程?!懊總€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接受物質營養(yǎng),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接受精神營養(yǎng)”,沒有經(jīng)過自己建構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需要甄別的是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偽情境”,即音樂畫面充斥課堂,但學生的心跳沒有與之共振,思維沒有與之鏈接,當然也就沒有實質性的建構。建構需要與學習內容相符的情境、發(fā)酵的時段,需要一點一滴的“融合”,在不斷否定、借鑒中充實完善。換言之,學習需要一個“慢助跑”的過程。
靜待花開,在情境中讓學生慢慢揣摩,等待開悟,是一種美好的教學等待?!办?,古同‘煨’”,用微火慢慢煮之本意?!盎顒訂螌W”課堂恰如一爐微火,追求慢悟的境界,演繹著“焐”的學程。
【案例三】“了解功績,升華人格”教學片斷
活動三:了解功績
1.瀏覽第六自然段,結合課外資料,品讀林肯的兩句演說詞。
2.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讀好兩句演說詞。
(生自學第六節(jié),各組內交流學習課前搜集的關于“南北戰(zhàn)爭”的圖文資料,進行著朗讀指導。)
師:誰來說說學習收獲。
生:我來,(讀)“一個裂開的房子……”“我所希望的是……它應該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我通過閱讀資料發(fā)現(xiàn),林肯的人生是非??部赖?,他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磨難。他從這些磨難中感知了老百姓的辛苦,所以想用自己的行動去解救他們。
生:我來為他補充。這里“裂開的房子”指的是美國,為什么會裂開呢?由于美國當時爆發(fā)了南北戰(zhàn)爭,因為由奴隸主統(tǒng)治的南方有許多黑奴,黑奴過著窮苦不堪的生活。我曾在《林肯傳記》一書中感受到黑奴們水深火熱的生活,他們被關押、販賣,像牲口一樣,奴隸主們還砍價。林肯是為了解救他們,才與奴隸主們發(fā)生戰(zhàn)爭的。
師:有個問題!到底是林肯發(fā)動戰(zhàn)爭還是黑奴發(fā)生戰(zhàn)爭?
生:我補充。應該是林肯為了解救黑奴,被迫無奈,發(fā)生戰(zhàn)爭!
生:讓我想起一句話:“雖然心碎,但依然火熱;雖然失敗,但依然不失去信心?!?/p>
師:同學們說得太精彩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話?!耙粋€裂開的房子……”“我所希望的是……它應該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p>
師:多偉大的總統(tǒng)??!他胸懷祖國,情系百姓。難怪他會成為美國歷史上(引讀)——“最有作為的總統(tǒng)之一”。
林肯時代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大多學生只是僅聞其名,對林肯相關的了解甚少。“廣度決定深度”,教學中推開語文課堂這扇窗,通過拓展閱讀開闊學生視野,進行相關的語文實踐,促使學生充分感受文本主題和言語魅力。與傳統(tǒng)教學迥異的是改變了教師單方呈現(xiàn)資料的方式,由學生在課前自主搜集相關資料,課堂共享。這種自主搜集、閱讀、交流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行為,是一個自我頓悟的過程。因為親歷閱讀,所以文本的感觸深刻;因為交流充分,所以文本的理解更透。
案例中,學生們的這番即興交流源起對學習資源的充分把握,從而激起學生語言層面的漣漪。從對學習材料的占有,到對文本關鍵詞句的品析;從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到對歷史人物的人性贊賞,都源于學生自身的閱讀實踐,源于組內學伴的交流互助,源于寬松自主的學習活動環(huán)境。閱讀讓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明了歷史;觀念交鋒讓學生領會作者的抒懷之意;自主反芻又讓學生頓悟偉人人性之崇高。
“悟,覺也。”“活動單導學”課堂帶來的是學生自身的明了、領會與覺醒,是學的過程,更是悟的經(jīng)歷。
與其說學習是一種對話,不如說學習是一種“會晤”;與其說教學是一種“慢”的藝術,不如說教學是一種“焐”的藝術;與其說學習是一種刷新的過程,不如說學習是一種悟徹的過程。晤,強調的是學習狀態(tài),學生活動的主要方式;焐,強調的是學習的規(guī)律,掌握知識的漸進過程;悟,強調的是學理,學生的自我建構。此三重境界,為“活動單導學”課堂的三種常態(tài),無厚此薄彼之意。只因與傳統(tǒng)教學觀念存在鮮明之別,故例談此文。
(姜樹華,如皋市白蒲小學校長,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2008年5月獲南通市第二屆小學語文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2009年4月獲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發(fā)展中心小學優(yōu)秀課例評選一等獎。近年來,在地市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教學論文50多篇。22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