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收藏”作為最近十幾年來在眾多收藏門類中新發(fā)展出來的類別,一經(jīng)產(chǎn)生就引起了眾多收藏家的追捧。它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遺跡和遺存,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史料價值,是活生生的歷史見證者。
“紅色收藏”一詞最早出自1999年9月中國收藏協(xié)會書報刊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秦杰《收藏家國慶檢閱紅色收藏》一文中。關于其定義眾說紛紜,可謂是見仁見智。秦杰在其著的《紅色收藏》(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紅色收藏”的,他說:“所謂紅色收藏是指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活動以及與此相關聯(lián)的歷史遺物和文獻的收集整理。廣義的‘紅色收藏’是指,對于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在抵御外辱、進行革命斗爭中所經(jīng)歷的各種重要事件和活動的遺存以及新文化旗手們的歷史遺物的收集整理?!笔詹丶乙S把從1921年到1949年的物品收藏稱之為“紅色收藏”,而1949年至1976年間的稱為“紅色題材”,“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爭洗禮的藏品算不上‘紅色收藏’?!笔詹丶液闻嘣仓赋?,“紅色收藏”就是專指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領導中國人民的革命活動與此相關聯(lián)的革命歷史遺物和文獻的收集與整理。還有的學者認為“紅色收藏”即與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成長發(fā)展及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至今的歷史、文化、重要革命人物、事件、戰(zhàn)役等相關聯(lián)的物品,即指中國現(xiàn)當代革命歷史文物的收藏。廣泛的含義是建黨以來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遺存的收藏,書籍、報刊、連環(huán)畫、照片、請柬都是其中的門類。其中與偉人毛澤東有關的收藏是各種門類里的一條主線。這些對“紅色收藏”的定義,各有側重也各有一定合理之處,有利于我們對其定義、范圍和性質(zhì)的把握及界定。從以上的諸種說法中我們不難看出,“紅色收藏”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紅色收藏”是指近代以來我國人民在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過程中所相關的各種政治社會文化活動的遺存和遺物的收集整理。狹義的則專指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抵抗侵略反對專制,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自由的一系列的活動遺存,包括相關的實物和文獻。廣狹之義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限,在具體的研究分析過程中要具體分類操作。不過,從一般情況看,廣狹兩義的界定對于“紅色收藏”的了解和認識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在我們看來,“紅色收藏”最主要的判定有幾大因素可以作為標準:一是時代判定上,“紅色收藏”從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作為起點,一直到現(xiàn)在。這是一個時間上下限的問題,十分重要。二是在這個時間范圍內(nèi),“紅色收藏”的內(nèi)容要和表現(xiàn)中華民族爭取民族自由獨立、反對侵略、反對專制等相關。這是思想層面的,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歷史研究意義和思想文化價值。
關于紅色收藏的分類,有些學者根據(jù)歷史時期來劃分為六大類:一、中國革命早期收藏品;二、抗戰(zhàn)時期收藏品;三、解放戰(zhàn)爭收藏品;四、建國初至“文革”前的收藏品;五、“文革”收藏品;六、現(xiàn)代收藏品。秦杰則從具體的實物著手,認為主要包括六大門類:第一類是毛主席像章;第二類是毛主席著作為主的“紅色藏書”;第三類是“文革瓷”(所謂“文革瓷”特指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間各地陶瓷廠生產(chǎn)制作的帶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第四類是“抗日戰(zhàn)爭史料”;第五類是“紅色油畫”;第六類是“紅寶書系列”。何培元在此基礎上分為八大類別:一是毛主席像章;二是“紅寶書系列”毛澤東著作為主的紅色藏書;三是“文革瓷”;四是唱片和相片;五是“紅色油畫”和宣傳畫;六是郵品、票證、煙標;七是辦公和生活用品;八是“抗日戰(zhàn)爭史料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題材。甚至有的學者把紅色收藏分為十大類:第一,毛澤東像章;第二,以毛澤東著作為主的“紅色藏書”;第三,文革時期的瓷器;第四,紅色經(jīng)典油畫;第五,紅寶書系列;第六,紅色文獻;第七,紅色連環(huán)畫;第八,紅色老照片:第九,歷年國慶專刊;第十,其他藏品。Apabi藝術博物館按照題材把紅色藝術分為抗日、建國、大躍進、文革、前蘇聯(lián)紅色美術精品館五類專館。以上可見,“紅色收藏”的分類和其概念一樣是爭訟紛紜,說法眾多的。參考事物的一般分類方法,筆者嘗試將“紅色收藏”分為兩型三類:一是爭取民族獨立,抵御外來侵略型;一是建設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型。前者按照事件可分為抗日戰(zhàn)爭類、解放戰(zhàn)爭類、抗美援朝類和抗美援越類等。后者的涵蓋范圍廣、數(shù)量多,種類也很龐雜,可以包括毛澤東像章、紅寶書系列、“紅色油畫”和宣傳畫等等。
“紅色收藏”門類眾多,精品也很多,茲舉例介紹一二。這些藏品給我們打開了觸摸歷史的另一扇門。在這扇門后,我們看到的是近百年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撓的爭取民族解放獨立、追求民主自由、反對獨裁專制的精神張揚。
油畫《在黨的“一大”會議上》,高147.5厘米,寬173厘米。陳逸飛、邱瑞敏于1977年創(chuàng)作,現(xiàn)藏中國美術館。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有毛澤東、李達、李漢俊、董必武、陳潭秋等代表共12人。會議期間由于敵人破壞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小船上進行,最終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黨綱》和《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確立了黨的性質(zhì)和奮斗目標。
油畫《井岡山會師》,高142厘米,寬210厘米。王式廓于1959年創(chuàng)作,現(xiàn)藏中央檔案館。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軍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兩支鐵流匯合到了一起,從此形成紅軍主力,使我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大旗舉得更高更牢”,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星星之火顯出燎原之勢。
油畫《開國大典》,高230厘米,寬405厘米。董希文于1953年創(chuàng)作。油畫《開國大典》所描繪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天安門國慶典禮的盛況。從此,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結束了長期被壓迫、奴役的屈辱歷史,取得了民族解放獨立。整個場面氣勢恢宏,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式的喜慶熱烈氛圍,被譽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2011年6月,真跡在“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xiàn)代經(jīng)典美術作品展”中首度向公眾開放。
紅色收藏拍場可謂是風云突變、撲朔迷離。這方面的珍聞趣事也很多,在這里筆者不嫌噦嗦,略舉幾例,以滋茶余飯后之趣味。
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劉春華執(zhí)筆創(chuàng)作。1967年10月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首度展出,是“文革”時期影響最大、發(fā)行量最多的“革命繪畫樣板”式的美術作品,“開創(chuàng)了無產(chǎn)階級美術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該畫采用左右對稱的圖式構成,青年毛澤東占據(jù)了畫面中心位置,他身穿長衫,手拿油紙雨傘,身后是翻滾的烏云,沉降的地平線使群山顯得低矮,一系列的構圖完美表現(xiàn)出毛主席的偉大精神和人格魅力?!?960年杭州東方紅絲織廠曾以此畫為藍本做了巨幅織錦(2.2m×1.5m),1992年10月1 3日在北京21世紀飯店拍賣,以6.3萬美元成交。1995年10月劉春華將該畫交中國嘉德公司舉行的“1995秋季拍賣會”,605萬元成交。
2011年5月28日,“北京中國書店春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1944年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編選的《毛澤東選集》藍色布面精裝本以20.16萬元成交,1944年《毛澤東選集》5冊平裝本以16.8萬元落槌。這部《毛澤東選集》是由當時的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委托晉察冀日報社編選毛澤東1937年5月至1944年6月的著作,共29篇,并經(jīng)毛澤東、王稼祥等中央領導及中共中央宣傳委員會審批后于1944年5月發(fā)排,7月出版,9月正式對外發(fā)行,全書共分5卷,收文章29篇,是目前所知的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編選的《毛澤東選集》。因此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歷史文獻史料價值,再加上發(fā)行量少更是成為了“紅色收藏”的寵兒。
水墨畫《長征》,高180厘米,寬95厘米。李可染于1959年創(chuàng)作,是為紀念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以毛主席詩詞進行的大型創(chuàng)作初稿。畫作中,“景物橫向展現(xiàn),層巒疊嶂,雄奇壯麗,色調(diào)的明暗變化,平衡了畫面厚重的體積感。全幅結構規(guī)整、筆墨精嚴、氣象萬千。”水墨畫《長征》是新中國美術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李可染個人創(chuàng)作歷程中的重要代表作。2010年11月在中國嘉德秋拍專場中最終以1.075億元成交,打破了當年中國嘉德春拍時張大干畫作《愛痕湖》1.008億元的佳績,創(chuàng)造了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拍價的紀錄,樹立了紅色經(jīng)典繪畫拍賣的新標桿。
《巴人汲水圖》,高300厘米,寬62厘米。徐悲鴻于1938年創(chuàng)作,構圖上匠心獨運,特別注重畫面感,以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了當時蜀地人民汲水的宏大場景,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的映襯下,更加凸顯了巴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啊栋腿思乘畧D》所承載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的成就,而是一種‘巴人汲水’精神,以及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將這種吃苦耐勞精神的傳遞”,此作品被譽為是徐悲鴻國畫創(chuàng)作中現(xiàn)實主義作品的最高峰,在中國畫的發(fā)展歷史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04年,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巴山汲水圖》從800萬起拍,經(jīng)過數(shù)十輪競爭,最后終以1650萬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當時徐悲鴻個人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2010年,在北京翰?!皯c云堂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拍賣會上又以1.71億元的天價成交,這不僅刷新了徐悲鴻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創(chuàng)下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新紀錄,也創(chuàng)下中國繪畫拍賣成交世界紀錄。
“紅色收藏”和大多數(shù)的收藏一樣,應當抱著理性的科學的態(tài)度,興趣是關鍵之一。升值并非紅色收藏的終極目標和唯一目的。通過對藏品的了解和認識,可以增加我們對歷史的興趣,了解歷史,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以毛澤東像章收藏為例,收藏家柳富寶對此有著獨特見解,他說:“毛澤東像章誕生于革命戰(zhàn)爭年代,發(fā)展于建國之后,盛行于六七十年代,佩戴毛澤東像章,是人民群眾敬頌偉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它從‘護身符’演變?yōu)椤t色收藏品’,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徽章文化現(xiàn)象和政治藝術形式,值得關注和研究?!笔詹夭辉诤醪仄返呢S富多寡,也不在于價格的廉價或是昂貴,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件藝術品,一種美的享受。紅色收藏最顯目的地方就是“紅”,紅代表了喜慶和吉祥,代表了幸運和美好,也代表了真誠??傊t色收藏是一種積極樂觀的革命主義文化,需要的是收藏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