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哈雷,便想起早些年港片里的情景:夜晚街頭,一群身著黑色皮衣皮褲皮靴皮手套的男人,十幾輛威風凜凜的摩托車,裸露的金屬閃著冷酷的光芒,發(fā)動機發(fā)出如雄獅低吼般的轟鳴聲,排氣管劇烈震動、涌出發(fā)燙的熱氣……那個時候就想,哈雷之于現(xiàn)代男人大約便像汗血寶馬之于古代騎士吧,一樣的酷愛,一樣的珍惜。也許,當縱身跨上它的那一刻起,男人才真正感覺到力量。
10月4日,哈雷摩托在我們身邊現(xiàn)身。當天,作為“好客山東休閑匯”活動之一的第三屆哈雷·戴維森騎行活動在青島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溫州、大連、南京等地的全國近300輛哈雷摩托車青島大集結(jié),讓島城人民大飽眼福。騎行當天,從青島市區(qū)到即墨豐城鎮(zhèn),哈雷車隊一路浩浩蕩蕩,宛如一條咆哮著的銀色長龍,在濱海大道上風馳電掣,好不威風!
男人的精神領(lǐng)地
1903年在美國,21歲的威廉·哈雷和20歲的亞瑟·戴維森在一間小木屋里制造出第一輛哈雷·戴維森摩托車,從此,“哈雷”便成為男人心中的圣物。在哈雷迷的心里,它不是機車,而是寶貝,是愛人,是夢想,是自由精神。
不同的年代和背景下,不同的人群賦予了哈雷不同的精神寄托。1946年,一支被稱為“地獄天使”的美國航空兵大隊,夢想破滅后以曾伴隨自己浴血奮戰(zhàn)的哈雷摩托車為武器,向“發(fā)了霉的美國社會”宣戰(zhàn)。他們穿上帶有飛行員徽記的皮夾克,跨上軍用哈雷摩托車到處無事生非,砸爛櫥窗、搗毀店堂、騷擾民宅、沖擊政府,成為人見人厭的“不法之徒”。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嬉皮士”如同一群在社會生活中左沖右突的困獸,他們在哈雷那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那種純金屬的堅硬質(zhì)地,炫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門所帶來的轟響,甚至燙人的排氣管,都讓他們瘋狂。為了與狂熱、叛逆、不羈的風格相配,他們從此穿上印有哈雷標志的外套、破了邊的牛仔褲和粗獷的皮靴,身體上刺著哈雷標志,給社會帶來了沖擊和震撼。
當大工業(yè)文明來臨,哈雷車迷也逐漸由叛逆群落向主流社會滲透,特別是90年代后,面臨日益增大的心理壓力,白領(lǐng)人士越來越渴望有一種可以釋放和解脫的方式。這時,哈雷自然成為首選。卸掉西裝革履,穿一身“哈雷服”呼嘯而過,真切地觸摸大自然,遠比坐在密閉的轎車中過癮、真實。
“自由、激情、個性”,哈雷中國區(qū)總裁江錫詳博士如是闡釋哈雷的精神內(nèi)涵,他說,雖然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哈雷精神有不同方面的張揚,但哈雷的精神信仰始終如一?!肮撞皇且环N交通工具,而是一種休閑方式”,他分析說,如今哈雷的客戶群平均年齡在35歲到45歲之間,他們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因為一輛哈雷摩托車的價格在20萬到30萬之間,相當于一輛中檔轎車的價格。另外,這個年齡的人一般年輕時都騎過摩托車,懷舊“情結(jié)”暗藏在內(nèi)心深處,時機成熟后,那顆不安分,渴望自由的心便又蠢蠢欲動起來。
每輛哈雷都獨一無二
長春“小黑”,1974年生人,2004年開始玩哈雷,是圈里的資深車主。在活動現(xiàn)場,他皮夾克上掛滿了不同圖案、不同形狀的哈雷徽標,成為了鏡頭追逐的焦點。細細一數(shù)竟然有30多個,“這個是美國費城車主會的,這個是美國峽谷車主會的,這個是紀念黃山騎行的,這個是北京的……”每一枚徽標背后,都是一段騎行經(jīng)歷。他最近參加的一次長途騎行是美國峽谷車主會組織的,一行十五人從美國紐約騎到了五大湖,共4000多公里,耗時十一天。“當大片的綠地、湖泊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在眼前,風呼呼地從耳邊呼嘯而過,發(fā)動機的轟鳴聲讓我想起了飛機的螺旋槳,這種自由駕馭的感覺太棒了,甚至堪比低空飛行!”長春“小黑”的講述讓人心生向往。
對哈雷迷們來說,快樂還源于收藏一切與哈雷有關(guān)的東西,以及將自己的哈雷改裝到全世界獨一無二。
每一個哈雷迷都是“收藏家”,收藏哈雷元素的服飾,家具、玩具成為哈雷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長春“小黑”就擁有十幾個頭盔、十幾雙皮靴,十幾件皮夾克,其他哈雷特色的項鏈、戒指、腰帶、打火機等小玩意數(shù)不勝數(shù),“基本是走到哪兒,就買到哪兒,有些甚至從來都沒有穿過,就是喜歡”。哈雷騎士的裝扮向來以酷著稱,各種款式的頭盔,頭巾,皮衣、皮褲、皮靴、皮手套,再加上骷髏頭戒指、雄鷹圖案的項鏈和腰間的金屬鏈子,冷峻、威武感十足。
每一個哈雷迷還都是機械師和藝術(shù)家,通過改裝,他們賦予自己的哈雷獨一無二的個性,所以說,世界上沒有兩臺哈雷是完全一樣的。長春“小黑”將他的“路王”的車把、大燈、音響、排氣筒都做了改造。在騎行活動中,我們見識了各種各樣改裝過的哈雷車。最典型的改裝作品是,摩托車前叉遠遠向前探出,車座低到恨不能貼著地面,車把非常夸張地向上揚起,開車者象長臂猿似地擎著胳膊駕駛。有的還將車燈“打扮”成骷髏頭模樣,閃爍著詭異的光芒比較普遍的改裝,比如在尾帶、發(fā)動機上都裝了骷髏裝飾,手把換成了電加熱的,座椅由單排改成兩排,排氣筒從圓的到方的……哈雷公司提供了6000多個配件,保證每一臺哈雷都可以隨心而變。這種自己動手的習(xí)慣源于美國牛仔時期的物質(zhì)匱乏,它被完整地轉(zhuǎn)移到哈雷文化中。
青島哈雷一族:“快樂慈善”大家庭
在10月4日哈雷車主的狂歡晚宴上,青島車主分會提供了“解放者”哈雷車模、限量版牛仔背心等三件拍品進行了現(xiàn)場拍賣,拍賣所得的兩萬多元善款將捐助給貧困地區(qū)的失學(xué)兒童。慈善也是哈雷精神之一,哈雷及其車主一直積極參與各種慈善活動,青島的“愛基金”就是其中一支比較活躍的力量。
“愛基金”創(chuàng)辦于2007年10月,他的發(fā)起人名叫艾松波,是青島哈雷車主分會主席。談起哈雷,艾松波把它定義為“老男人裝酷的一種工具”,但在某些方面騎行卻與慈善隱含著某種聯(lián)系。
2009年艾松波曾親歷過驚險一幕。那是他第一次遠距離騎行,“6月份買車,8月份我就跟車友去了丹東,來回2000多公里,八天。途徑大連時,我們住在一位車友的會所中,會所位于山上,背靠巍巍青山,眼前是郁郁叢林,風景秀麗,山路很陡峭。就在下山過一個U形彎時,我一個剎車不及時,車子就像一頭猛獸一樣撞上了前面的樹藤,下車檢查發(fā)現(xiàn)前輪已經(jīng)懸空,下面就是筆直的山澗,可謂命懸一線?!蹦菚r候他想起前輩經(jīng)常跟他說的一句話,別管車,人是最重要的。而慈善也是關(guān)注人、關(guān)愛人的一種方式。
艾松波非常驕傲地說,大部分青島哈雷車主都是“愛基金”的會員。今年,哈雷車主們一直在堅持“一公里、一元錢、一份愛心”的活動,即每騎行一公里,青島哈雷專賣店就捐助一元錢,如今在計劃中的六座城市中,他們已經(jīng)去過了濟南、棗莊和煙臺。同時,拍賣也是募集善款的重要途徑。
截至目前,“愛基金”已經(jīng)募集了善款500多萬,救助了4000多位品學(xué)兼優(yōu)的貧困學(xué)生。“我們?nèi)ミ^貴州,那邊的孩子每天要走幾十公里山路上學(xué),午飯有時只有一個芋頭,這怎么能夠?一個孩子一年只需600元,伙食費、書本費用就足夠了。”艾松波希望號召更多的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別人,他相信在給別人帶來溫暖的同時,自己也會收獲快樂。這就是他一直倡導(dǎo)的“快樂慈善”。
為了讓捐助更加透明、有效,“愛基金”堅持面對面捐助,親自將救助款或獎學(xué)金發(fā)到孩子手中。如今,三所“愛基金”學(xué)校和三個“愛基金”班已經(jīng)建立了,“今年我們計劃在九中設(shè)立一個全額贊助的‘愛基金’慈善班,每年在青島市范圍內(nèi)招收50名家庭貧困、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每個孩子每年救助3000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