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的蘋果一度改變我們的生活,他一生所取得的諸多成果影響了整個世界。
蘋果I號
一臺只裝有主板的簡易裝計算機,它最大的亮點是一體化的鍵盤和木制機身。開賣時售價為666.66美元。
蘋果II號
蘋果的第一個主流電腦產品。1977年4月17日上市。它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只有12磅重,僅用10只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借助這款產品,喬布斯普及了內置鍵盤和電源的概念——蘋果II號是計算機史上第一次采用內置鍵盤和電源。
Macintosh電腦
第一代Macintosh電腦(亦稱麥金塔、Mac、蘋果機)肩負著挑戰(zhàn)IBM個人電腦的重任,攜帶著2495美元的標價與世人見面。它是最早使用圖形界面的電腦之一,有著漂亮的美術字體和流線型身材。用戶不再需要輸入長長的命令,只需輕點鼠標就能控制自己的電腦。
PowerBook電腦
1991年面世,賣2500美元,看起來還略顯笨重。
蘋果的筆記本電腦分為兩個系列,分別為PowerBook和iBook,前者主要是為了高端專業(yè)應用而設計,后者則針對中低價格的教育和個人市場,兩者從外觀,配置到價格都有很明顯的區(qū)別。最新最快的CPU,大顯存的高端顯卡,Superdrive光驅(DVD-R/RW),千兆網卡,金屬機殼和Firewire800接口,PC卡插槽,高畫質寬屏和高容量內存/硬盤一直是PowerBook的專利,從1991年的PowerBook 100到現(xiàn)在的G4,PowerBook一直是蘋果筆記本電腦的旗幟產品。
iMac電腦
iMac的特點是它的設計。iMac的發(fā)布再次證明了蘋果處于工業(yè)創(chuàng)新的領導地位,成為藝術家們的標配。半透明的Bondi Blue塑料機箱后來被廣泛運用于電腦和消費設備中。1998年,喬布斯將“What’s not a computer!”“(看起來)不是電腦的電腦”概念應用于設計iMac的過程。最終造就了“果凍”-iMacG3,“臺燈”-iMac G4和“相框”-iMac G5。
對于果粉來說,iMac是一次本質的回歸。獨特的一體化設計完全符合最初的Macintosh設計思路,正是這樣的設計挽救了當時蘋果岌岌可危的聲望和品牌。iMac也是第一個用光驅完全取代3.5寸軟驅的電腦。
1999年,喬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也就是我們說的“臺燈”。第二代iMac采用了圓頂型底端設計,在其旋轉臂上設計有平板顯示器。它給我們一種另類的感官沖擊,在這之前還沒有類似的設計理念在計算機身上出現(xiàn)過,因此第二代iMac一上市就受到用戶的熱烈歡迎。
2004年8月31日,iMac G5-“相框”與世人見面,它開啟了全新的iMac產品線。蘋果電腦聲稱這是當時市場上最薄的臺式機。
“相框”之后,iMac的路越走越順暢,2007年8月7日蘋果電腦推出全鋁制外殼的iMac;2009年10月20日,蘋果發(fā)布了采用16:9寬屏屏幕的iMac。
iBook筆記本電腦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喬布斯于1999年7月21日在紐約發(fā)布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iBook筆記本電腦。它的設計哲學受到iMac之影響,擁有大的特殊外觀,半透明,彩色的塑膠外殼。它將可選的AirPort無線網絡卡的Wi-Fi功能帶給了大眾。經過兩代更迭,大小十余次改版,iBook在2005年7月26日發(fā)布了一款加入吸入式光驅、支持滾動的觸控板、藍牙2.0+EDR等功能的改版型號后悄然終結,蘋果的筆記本電腦穩(wěn)步進入了MacBook Pro時代。
iPod音樂播放器
2001年10月23日,第一代iPod發(fā)布,容量為5GB。2002年3月新增10GB版本,兩者都裝備了蘋果稱為scroll-wheel的選曲盤,只需一個大拇指就能完成操作,引領了音樂播放器的潮流。
iPhone
2007年6月29日,在美國上市。不用多說了,現(xiàn)在,你也許正在用著它的后續(xù)產品。
“世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
2008年1月正式發(fā)布。MacBook Air對蘋果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是喬布斯所參與的蘋果產品中最重要的發(fā)布之一。它讓世人見證了真正能放入文件袋的筆記本,MacBook Air的出現(xiàn)也讓眾多國內外廠商爭相效仿。這款13.3英寸的電腦,最厚部分只有1.93厘米,最薄部分只有0.41厘米,重量僅1.36Kg。
iPad
2010年1月27日,喬布斯發(fā)布iPad,再次引發(fā)搶購狂潮。它是一款舉世公認的革命性新產品,它是電腦、播放器、畫板、游戲機、電子閱讀器的綜合體,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娛樂功能強大的、沒有鍵盤的平板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