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是指在技術水平和人員設備等條件不變或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圖書館館舍擴張所引起的服務量的相對變動。通過編制圖書館館舍擴張投入產出表和建立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數(shù)學模型,對中國公共圖書館1990-2007年館舍擴張服務效率進行計算,結果表明:館舍擴張在理性范圍內,擴張總體上是適度的;館舍擴張只是有限理性,其服務效率損失是存在的;館舍擴張有服務效率最大化趨勢,符合讀者需求增長;館舍擴張存在浪費現(xiàn)象,“大”的迷失是很顯現(xiàn)的。隨著數(shù)字閱讀的不斷增加,館舍擴張速度需要逐步放緩,否則低效率問題將繼續(xù)存在并擴大,其服務效率損失也將繼續(xù)存在并擴大。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館舍擴張 服務效率 效率損失
寬敞的館舍和現(xiàn)代化的設施,是辦好圖書館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之一。雖然圖書館數(shù)字化趨勢使讀者對館舍的剛性需求越來越弱,但是,目前館舍仍是圖書館開展文獻服務的基本前提條件。進入21世紀以來,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在延續(xù)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圖書館館舍建設高潮之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圖書館新館建設[1],館舍建筑造型標新立異,建筑面積大幅增加 [2],以至于陷入“大”的迷失[3]。然而,對于館舍擴張服務效率的探討,大都停留在提高館舍面積利用率方面[4-5],關于館舍服務效率即館舍擴張與服務能力增長的關聯(lián)性、館舍擴張對服務能力增長的影響等,卻鮮有關注和重視,以至于館舍擴張偏離了本意和初衷,館舍擴張條件下的服務效率受到損失。
盲目的館舍擴張,會形成“擴張黑洞”,產生“沉淀成本”,造成“巨大浪費”。因為,在館舍擴張過程中,讀者需求是外在條件,服務能力才是內在基礎,只有兩者的有效結合、匹配互動,才能實現(xiàn)有效擴張,達到“擴張均衡”。測算館舍擴張服務效率,其根本目的在于觀察館舍擴張與服務能力的匹配程度,揭示館舍過渡擴張陷阱及可能的影響,探索館舍擴張的“有效邊界”,提供解決館舍擴張過程中存在的“不協(xié)調”、“不均衡”、“不可持續(xù)”等問題的思路。
1 服務效用影響: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
館舍擴張服務效率主要揭示的是圖書館館舍擴張過程中讀者服務對館舍利用的有效性。最能夠反映館舍利用水平的是館舍擴張所產生的服務效用。關于服務效用,我們可以從借書證發(fā)放、流通人次、外借冊次、舉辦活動次數(shù)、參加活動人數(shù)5個方面來反映和揭示。本文以中國公共圖書館為對象,實證計算館舍擴張的實際服務效率,揭示館舍擴張的有效性,度量館舍擴張服務效應的真實狀況,探討中國圖書館館舍擴張的未來之路。
1.1 趨勢與幅度
從1990年到2007年,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建筑面積由326萬平方米擴張到741萬平方米,增長了2.27倍[6]。圖1是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趨勢圖,由圖1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公共圖書館擴張過程中,1990-2007年期間雖然有兩次小幅回落,不過總體上是單邊增長的,是持續(xù)平穩(wěn)擴張的。
1990-2007年期間,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建筑面積年均擴張24.95萬平方米,年均增長率為4.9916%。增長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00年,增長幅度是92萬平方米,其次是1998年,增長幅度是75萬平方米。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建筑面積雖然總體上是持續(xù)、平穩(wěn)擴張的,期間也有兩次緊縮的狀況,一次是1997年,縮小幅度為23.9萬平方米;一次是2001年,縮小幅度為36萬平方米。2001年的緊縮是由于2000年增長幅度過大形成的,而1997年的緊縮,卻為1998年的大幅度擴張?zhí)峁┝丝臻g,如表1所示:
1.2 指標與數(shù)據(jù)
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是指在技術水平和人員設備等條件不變或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圖書館館舍擴張所引起的服務量的相對變動。對館舍擴張服務效率進行測算,首先需要進行指標遴選和數(shù)據(jù)采集,這是測算的依據(jù)和前提。
關于指標遴選,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①所選指標能夠直接表達測算目的;②所選指標容易獲得可靠數(shù)據(jù)。館舍擴張最直觀、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建筑面積的擴大,因此,我們以建筑面積增長量簡化替代館舍增長量。
館舍擴張服務效率直接反映服務增長量與館舍增長量之間的變化關系。由于服務增長量無法綜合精確計算,所以,我們分別從借書證發(fā)放增長量、流通人次增長量、外借冊次增長量、舉辦活動次數(shù)增長量、參加活動人數(shù)增長量5個方面簡化替代服務增長量,從5個角度對館舍擴張服務效率進行測算。因為借書證發(fā)放、流通人次、外借冊次、舉辦活動次數(shù)、參加活動人數(shù)和建筑面積指標的數(shù)據(jù)容易采集和獲取。
關于數(shù)據(jù)采集,主要從易獲得性和高可靠性兩方面考慮。因此,本文測算數(shù)據(jù)全部采集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
1.3 方法與模型
對于館舍擴張服務效率,從投入產出角度考察比較直觀、方便。因此,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方法,借用編制投入產出表和建立數(shù)學模型來實現(xiàn)。所謂投入產出表,又稱部門聯(lián)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時期各部門間相互聯(lián)系和平衡比例關系的一種平衡表。參照經濟理論中投入產出技術,依據(jù)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我們編制了圖書館館舍擴張投入產出表(見表2),并在圖書館館舍擴張投入產出表的基礎上,建立了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數(shù)學模型(見公式1-公式5)。
由于圖書館館舍擴張投入產出表是實物投入產出表,計量單位不同,縱列不能相加,所以無法從整體上反映圖書館服務過程中產出的綜合服務量,只能分別計算每個服務項目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下面是在投入產出表基礎上建立的基于不同服務的館舍擴張效率數(shù)學模型。
基于借書證發(fā)放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為: (1)
基于流通人次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為: (2)
基于外借冊次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為: (3)
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為: (4)
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為: (5)
2 效率及效率損失:館舍擴張數(shù)據(jù)分析
利用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數(shù)學模型(即公式1-公式5),能夠很簡單地計算出基于借書證發(fā)放、基于流通人次、基于外借冊次、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見表3-表7)。根據(jù)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結果,我們對館舍擴張服務效率進行了判斷和分析,獲得并掌握了館舍擴張對不同服務所產生的影響和效用。
2.1 基于借書證發(fā)放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借書證發(fā)放雖然不是圖書館的服務目的,但卻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基本前提。借書證發(fā)放數(shù)量代表了公共圖書館的有效讀者數(shù)量,是圖書館服務效用的指標之一,能夠反映一個圖書館面對有效讀者應該具備的服務能力的大小,也能夠反映一個圖書館對讀者的吸引力以及一個圖書館服務能力的容量與空間。
由表6可以看出,1990-2007年期間,基于借書證發(fā)放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有效率的,其平均效率為1.9457個/平方米。其中,1992-1996年期間,建筑面積的增加如其他年份一樣是持續(xù)的,而借書證發(fā)放數(shù)量卻沒有因此而增加,反而是下降的,表明1992-1996年5年間,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從借書證發(fā)放角度看,是沒有效率的,效率損失狀況是存在的。而18年中其他13個年份都是有效率的,效率最大的年份是2002年。也就是說,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對借書證發(fā)放影響最顯現(xiàn)的年份是2002年。從均衡角度分析,基于借書證發(fā)放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雖然是有效率的,但其趨勢并不穩(wěn)定,是偏離效率最大化的,如圖2所示:
2.2 基于流通人次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圖書館的各項服務中,流通服務不僅直接面向讀者,還在社會上起到知識增值的作用,是圖書館最重要、最傳統(tǒng)的服務項目。流通人次的多少,直觀反映圖書館服務能力的大小,是衡量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由表4可以看出,1990-2007年期間,基于流通人次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有效率的,其平均效率為32.3524人次/平方米。也就是說,建筑面積的增加可以促進流通人次的增加。但是,期間還是有5個年份沒有效率,表明效率損失還是真實存在的。沒有效率的年份分別是1991年、1992年、1993年、1996年、2003年。 效率最差的年份是1996年,最好的年份是1995年。也許是1995年借書證發(fā)放增長過快,導致了1996年的回落。值得關注的是,從2004年起,效率穩(wěn)定在平均線附近,表明基于流通人次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已經趨于均衡狀態(tài),其效率值也已經趨于最大化,如圖3所示:
2.3 基于外借冊次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外借是指圖書館允許讀者通過必要手續(xù)將館藏文獻攜出館外,并在規(guī)定期限內享受自由使用的權利同時承擔保管義務的服務方式。外借冊次是最能夠體現(xiàn)一個圖書館服務效用的指標,也是最能夠反映一個圖書館服務實力的指標。
由表5可以看出,1990-2007年期間,基于外借冊次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沒有效率的,其平均效率為-271.1010冊次/平方米。18年間效率最好的年份是1996年,效率最差的年份是2007年。2007年外借冊次數(shù)量下降幅度很大,可能是由于電子文獻廣泛被讀者接受和數(shù)字閱讀的快速發(fā)展所造成的,但也從反面證明了館舍擴張幅度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雖然18年間10年是有效率的,但是總的結果的確是沒有效率的,表明了館舍擴張過快真的會造成一定的浪費和效率損失。如圖4所示:
2.4 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圖書館舉辦各類活動,諸如剪紙培訓、書畫交流、主題閱讀、走近圖書館等專題活動,可為讀者提供不同層面的文化大餐,從各個角度豐富讀者的閱讀生活。圖書館舉辦活動的次數(shù),不僅是反映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拓展空間。
從表6可以看出,1990-2007年期間,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有效率的,其平均效率為822.6832次/平方米。18年中有6年是無效率的,12年是有效率的。效率最好的年份是1996年,最差的年份是2006年。相對于1995年,1996年中國公共圖書館舉辦活動次數(shù)提高很多,而建筑面積相對擴張幅度不大,因此從相對角度看,效率很好。2006年的無效率,主要原因是中國公共圖書館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大幅度減少,好在2007年效率反彈很大,達到3 470.8182次/平方米,雖然還沒有達到1996年的7 172.6667次/平方米的幅度,但是已經達到次高點了。然而,這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正好說明了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存在效率損失的,是偏離效率最大化的,如圖5所示:
2.5 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
參加圖書館舉辦的各種專題活動,是讀者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圖書館拓展服務空間的常規(guī)做法。參加圖書館舉辦的各種專題活動人數(shù)的多少,不僅反映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也反映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由表7可以看出,1990-2007年期間,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有效率的,其平均效率為18.9231人次/平方米。18年中13年是有效率的,5年是沒有效率的,效率最好的年份是1996年,最差的年份是1992年。從2004年起,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開始窄幅波動,有趨于均衡、達到最大化的態(tài)勢,如圖6所示:
3 理性與有限理性:館舍擴張結果評價判斷
總結1990-2007年期間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是為了了解18年間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對服務能力的影響,并以此評價和判斷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是否適度、是否過度等問題。下面,我們從有效、無效、均衡、波動4個方面對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結果進行評價和判斷。
3.1 有效:擴張在理性范圍內
公共圖書館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結果中,基于借書證發(fā)放的館舍擴張、基于流通人次的館舍擴張、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館舍擴張、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館舍擴張4項都是有效率的,只有基于外借冊次的館舍擴張是沒有效率的。以此判斷:1990年-2007年18年間,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舍擴張基本還在理性擴張范圍內,沒有走入非理性泥潭。換句話說,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總體上是適度的。
3.2 無效:擴張還只是有限理性
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結果中,雖然只有基于外借冊次的館舍擴張是沒有效率的,其他4個指標都是有效率的。但是,外借冊次對于圖書館服務能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其加權相對來說也應該是最大的。因此,雖然只是基于外借冊次館舍擴張沒有效率,卻表明了中國公共圖書館在館舍擴張過程中,還存在不理性的地方。換句話說,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舍擴張還只是處于有限理性當中,其效率損失是存在的。
3.3 均衡:擴張有效率最大化趨勢
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結果中,基于流通人次的館舍擴張基本趨于均衡狀態(tài),而基于參加活動人數(shù)的館舍擴張,也有趨于均衡、達到最大化的態(tài)勢。以此判斷:1990-2007年18年間,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舍擴張存在效率最大化趨勢。換句話說,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至少在兩個方面(流通人次、參加活動人數(shù))不僅符合讀者需求,而且與讀者需求增長趨于同步。
3.4 波動:擴張還存在浪費現(xiàn)象
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結果中,基于借書證發(fā)放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基于外借冊次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基于舉辦活動次數(shù)的館舍擴張服務效率都處于波動之中,不管其是有效率的還是沒有效率的,都偏離了收益最大化目標。以此判斷:1990-2007年18年間,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舍擴張存在效率最大化偏離。換句話說,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至少在3個方面(借書證發(fā)放、外借冊次、舉辦活動次數(shù))不能與讀者需求增長趨于同步,其擴張在局部是存在浪費的。這種浪費表明了“大”的迷失在圖書館館舍擴張過程中的確是很顯現(xiàn)的。
4 前提條件與沒有效率:需要說明的問題
4.1 關于“前提條件”
關于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的前提條件,是需要進一步說明與探討的第一個問題。館舍擴張服務效率是假定在技術水平和人員設備等條件不變或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圖書館館舍擴張所引起的服務量的相對變動。在這里,一定要注意“在技術水平和人員設備等條件不變或變化不大情況下”這個假定前提條件。也就是說,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只考慮了圖書館建筑面積變動對服務效用的影響,沒有考慮同期其他諸如技術水平、人員設備等因素變動對服務效用的影響。因此,館舍擴張服務效率計算結果是忽略了其他因素變動前提下的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會存在一定的誤差。
4.2 關于“沒有效率”
關于基于外借冊次的中國公共圖書館館舍擴張的沒有效率問題,是需要進一步說明與探討的第二個問題。外借冊次的減少,可能是數(shù)字閱讀不斷擴大造成的,因為數(shù)字閱讀擴大的結果,必然是外借冊次的減少和下降,并不代表圖書館服務量減少了。如果我們將數(shù)字閱讀點擊量與外借冊次量合并,圖書館的借閱量可能是增加的。但是,數(shù)字閱讀不需要物理的館舍空間,只有外借冊次才與館舍有關聯(lián),這就進一步表明,隨著數(shù)字閱讀的不斷增加,館舍擴張速度需要逐步放緩,不然,沒有效率和效率損失的問題將繼續(xù)存在并擴大。
參考文獻:
[1] 孫紅雯.對圖書館館舍建設的思考.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5):129-130,132.
[2] 黎震.公共圖書館后勤保障工作探討.圖書館論壇,2006(3): 264-265,274.
[3] 萬國珍,盧瑞,王茜.走出“大”的迷失,彰顯圖書館文化底蘊——論21世紀高校圖書館新館建設.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1): 78-83.
[4] 劉云麗.改變藏書布局提高圖書利用率.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3(7): 111.
[5] 王元忠,張玉霞.再論提高館舍面積利用率——以河北廊坊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3): 40-43,61.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0-2008.
[作者簡介] 雷潤玲,女,1957年生,副研究館員,發(fā)表論文30余篇。
任效娥,女,1954年生,副研究館員,發(fā)表論文11篇。
翟美珠,女,1955年生,副研究館員,發(fā)表論文7篇。
王曉麗,女,1961年生,館員,發(fā)表論文20余篇。
高坐倉,女,1960年生,副研究館員,發(fā)表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