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過程往往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所謂“開放性”閱讀是指學生的閱讀研究既立足于以課文為主,又不能呆板地局限于課文的范疇之內,要能夠廣泛地聯(lián)系其他課文、其他學科,乃至社會生活中的相關信息,跳出課文讀課文,實行開放性的閱讀策略。
在閱讀活動中,讀者通過文本與作者構成一個完整而復雜的書面交際過程。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文本地位不可動搖,因為古代的文本傳達的是圣賢之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誠然,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是比較重要的,但是閱讀教學畢竟是一種內化性很強的意識活動。在閱讀中,學生既從課文中吸取信息,練習語言,又不斷地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受課文表達的意思。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遵循以人為本,而不能以書為本。當今,學生的“主動閱讀”應當超越傳統(tǒng),不應再采取被動的“接受閱讀”。學生要真正把書“讀活”。由此可見,“開放性”的閱讀教學理念,無疑是21世紀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向之一。樹立“開放性”的閱讀教學理念,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
開放性還要求學生不要局限在課本的范疇之內,要能夠廣泛地聯(lián)系其他課文,其他學科乃至社會生活中的相關信息,跳出課文讀課文。因此,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以講為主,學生被動地聽;以灌為主,學生被動地學;以問為主,學生被動地答”的狀態(tài),把閱讀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里全面地“動”起來,使其生命潛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自主閱讀中得到充分釋放,讓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一、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開放
1.向語文教材系統(tǒng)的開放。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個完整的編排體系,每一篇具體的課文都是這個體系中的一部分。教師教學某篇課文時,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經學過的與之相關的課文,做到前后溝通,一定會收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一篇課文時,必須有向課本系統(tǒng)開放的理念,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融會貫通。如教學《回鄉(xiāng)偶書》一詩,上課前教師先出示賀知章的畫像,接著問同學們以前都學過賀知章的哪些作品?課外還讀過他的哪些詩?從而自然地引出新課。這樣,便將課內與課外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對賀知章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然后教師通過誦讀一些送別名詩,讓學生對賀知章的詩有更為深刻的體會。
2.向鄰近學科的開放。小學閱讀教學向鄰近學科開放,目的是促使學生向綜合發(fā)展、整體發(fā)展的方向邁進。從另一角度看,知識系統(tǒng)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人們將學科進行分割是為了學習的方便,這些知識本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學科間需要融會貫通。如對《月光曲》這篇課文進行研究性的閱讀指導時,教師播放了貝多芬的《月光曲》。除了在初讀介紹作者時播放外,在深度研究時還需要讓學生邊看課文邊聽樂曲,感受“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的恬靜之美,“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的優(yōu)雅之美,“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的激昂之美。如此,教師把音樂元素引進閱讀教學中,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研讀的感受。這樣的開放體現了“學科之間融合”的正確方向。因此,開放式的閱讀教學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將來走向社會時,能解決實際問題,并接受各種挑戰(zhàn)。
二、課外閱讀的開放
課堂的擴大閱讀雖然有利于學生的閱讀,但畢竟是有限的,培養(yǎng)學生研究閱讀的廣闊天地還在課外閱讀之中。當然,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開放必須是有機的、有效的。所謂“有機”,就是課外閱讀不僅要與課文有關,而且閱讀時要有教師引導,有時間保證、有讀后反饋。所謂“有效”,就是學生進行的課外閱讀豐富了對課文作研讀的材料,有利于提高課內研讀的效率。如在指導學生研讀《草船借箭》時,在第一課時通讀課文之后,教師就布置學生課后閱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的故事,這樣到第二課時深讀研究時,學生由于了解了這一戰(zhàn)役的詳情,豐富了研究材料,就能夠引經據典、觸類旁通了,學生在課堂交流時表述得頭頭是道,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應加強課外閱讀策略與方法的指導,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才能真正積累材料,豐富閱讀材料,收到“超越文本”的閱讀教學效果。
1.運用興趣策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魯迅先生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币虼耍處熤挥姓_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才能使學生達到博覽群書、厚積薄發(fā)的目標。此外,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和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書籍來讀,如低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較低,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看注音童話、寓言等,既便于學生閱讀,又可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教給學生閱讀的三種方法。一是泛讀。對淺顯易懂的書或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此法可按照“速讀——尋找知識點——摘記”的程序進行。如閱讀報刊,可引導學生快速閱讀,用找標題、找中心句的辦法搜索知識要點或有價值的信息,并簡要摘記。二是快讀。這是一種快速查閱資料、選擇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要盡量做到“一目十行”??焖匍喿x的奧秘在于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這樣的方法能適應新知識新信息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三是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作品,要靜心細讀,揣摩布局謀篇,體會立意構思,欣賞妙詞佳句,把書中的精華變?yōu)樽约旱闹R營養(yǎng)。
3.向網絡閱讀開放。我們正進入網絡時代,網絡世界里有豐富的材料可供學生查找,而查找和運用資料的過程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網絡學習的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絡可擴展至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每個學習者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工作。如在教學《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把魯迅小時候的生活環(huán)境、三味書屋、當鋪、藥店的實際狀況以及少年魯迅的興趣愛好、學習生活等文字、圖片組成一個“資料包”,上課時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查找“資料包”中的有關資料,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開放性閱讀教學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且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開放性閱讀教學,教師應該不斷激發(fā)學生理解、認識、探索、發(fā)現以及想象和表現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鎮(zhèn)雙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