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貝殼中的沙礫經(jīng)過歲月的磨煉,珍珠的光澤才會如此耀眼;只有養(yǎng)分在體內(nèi)蓄積幾年,毛竹才會如此蓬勃。
這如竹般破土而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蟄伏與積累后的“薄發(fā)”,是浸透了汗水與付出的回報。時間匆匆,我卻要慢行中的人生。因為人生是一株奇異的植物,需要時光的滋養(yǎng),奮斗的洗禮;人生是一個緩慢而壯烈的過程,需要默默積蓄,厚積薄發(fā),方能綻放出成功的花。慢行中的人生,慢的不是實現(xiàn)理想的行動,而是積攢實力的過程!
自然界中,慢無處不在。想想沉睡于河底的千年古蓮,起初不過是一粒普通的種子,是千年沉寂中的營養(yǎng)汲取,讓它破土而出,讓它蓮葉田田,讓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想想隱匿于沙漠深處的依米花,是五年的根莖深扎,讓它吸收養(yǎng)分,讓它吐綠綻翠驚艷沙漠,讓它怒放出四色的鮮花;想想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是六月的等待,讓它扶搖直上九萬里,讓它絕云氣,負青天,適南冥,俯視世俗的塵埃。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唯其點滴積累,時機成熟時,方能一鳴驚人。正所謂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人生不是一場刺激的百米賽,而是一場耐人尋味的馬拉松。生命中更多的時候,應(yīng)該是蟄伏,默默地生長,默默地積蓄力量。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歷盡苦難,哪有鴻篇巨制《史記》警示后人?若不是李時珍跋山涉水,哪有《本草綱目》藥學巨著遺后代?若不是曹雪芹五次易稿,哪有《紅樓夢》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朝,是誰鉆研十余載,終得兩彈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的,有些幼小的芽,因為一步登天的渴求壓彎了本應(yīng)繼續(xù)向上的身軀。那江郎才盡的仲永,難道不是被利益的銅臭阻擋了發(fā)展的路?靠青春吃飯的演員們,難道不比曇花謝得更早?唯有踏實做學問的人與在臺下苦練十年功的老藝術(shù)家才能歷久彌香。
我們有速成班、速溶劑,卻沒有速成的成功與人生。唯有放慢腳步真正去充實自己的人,才能微笑著到達終點。
海之壯闊必積于小流,山之高挺必起于壘土,人欲遠行必始于足下。認真吸收養(yǎng)分,蓄積精華,待到慢行將盡之日,必為光芒綻放之時!
點評
本文在強調(diào)積累時,抓住了其中的一個特點,即“慢”。從結(jié)構(gòu)上看,本文層層遞進。從自然到人生,然后反觀現(xiàn)實,批判快速成名之現(xiàn)象,最后以海積小流,山起壘土,說明人要遠行須始于足下方可走向成功,強化了中心論點。整篇文章扣題緊密,圍繞論點“慢行中的人生,慢的不是實現(xiàn)理想的行動,而是積攢實力的過程”展開論述,抒發(fā)情感。本文材料豐富,思想深刻,語言富有文采。
【作者系安徽省歙縣二中學生,指導(dǎo)并置評:鮑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