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小組,既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就能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方式,做課堂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呢?
1.在組建小組時,教師必須考慮到以下因素:(1)人數(shù)的額度。一個學習小組以4到6人為宜。(2)成員的搭配。每一個小組都應由優(yōu)、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性格、能力等都要考慮到充分搭配。(3)組長的推選。這一步最好由小組內的成員自己挑選,小組長是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起組織協(xié)調作用的人,他的地位必須得到組員的充分肯定,或者實行組長輪換制,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4)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小組長要加以培養(yǎng),教給其組織工作的方法。
2.小組學習應注重學生的自學、自主討論、自由發(fā)表見解并得到及時反饋。為了不使小組教學流于形式,教師應當教給學生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不要讓合作學習變成走過場,要讓學生在長期的自主學習中,逐步培養(yǎng)起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3.小組學習必須突出合作,對小組實行總體評價,強調每一個小組成員的表現(xiàn)都關系到小組的榮譽。在這種機制下,每一個小組成員都積極主動,努力為本組獻計獻策。
4.教師的個別指導是指教師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障礙時及時給予其點撥與指導,從而使學生克服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5.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把學生當做學習研究人員,讓課堂回歸到為學生服務中。每堂課下來學生不拘泥于教材,教師認真?zhèn)浜脤W案,充分利用好學案,真正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課堂上要“多給學生自主學習,多讓學生合作探究”,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fā)展展開,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開放、多元的教學環(huán)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的知己和朋友。要與學生在平等的條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學生一起投入到學習中去。以求最大限度地把學生潛在的積累和體驗升華,使他們收到最大的課堂學習效果。
6.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要構建三種課型:自主預習課、展示交流課、檢測反饋課。
自主預習課:對于適合學生自學的內容,教師要用“啟發(fā)”形式寫出自學提綱。上課時,先出示提綱,設“障”置“疑”,創(chuàng)設“憤”“悱”的情境,然后帶著這些問題讓各小組圍坐一起,在小組長的領導下開展探究活動。
展示交流課:它既是預習成果的展現(xiàn)與交流,又是學習內容的進一步提升。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特點,先以小組內鞏固交流為主,再逐步向展示交流過渡。展示課主要進行“展現(xiàn)提升”與“穿插鞏固”的工作。
檢測反饋課:反饋課通過對學生在預習與展示課上的總結與反思,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檢測。反饋課主要是進行“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上反饋課教師注重突出“弱勢群體”——學習困難學生,讓他們說、談、演、寫,看看他們是否落實了目標,不能讓一個弱者掉隊。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上口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