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是:學生作文,教師評改。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發(fā)現(xiàn),教師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精批細改的作文,往往勞而無功。學生大多只關注一下分數(shù),真正去想、去琢磨老師的評語及批注的只有極少數(shù)同學。如何才能使學生的作文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呢?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師評改、學生評改相結合
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評,即學生針對自己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寫出自己滿意的和不滿意的地方,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評之處進行適當點評,提出修改意見并寫上鼓勵的話語。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在寫作文時就會絞盡腦汁為自己的作文增添幾分色彩:或力求選材新穎,或巧設懸念,或加上畫龍點睛的議論,或認真推敲語言,而教師的適時鼓勵也會使學生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此法可稱之為“信心激勵法”。
二、個人評改與小組評改相結合
教師根據(jù)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適當劃分小組,由一名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任組長。評改時,可以先人手一篇,在作文中圈點評改。個人評改結束后,再由小組共同討論,適當加以補充或修正。這種評改方法減少了評改失誤,評語內容也豐富多了,對學生本身來講,無疑又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提高的機會。
三、精批細改與瀏覽評改相結合
精批細改無疑是最負責任,收效最大的一種評改方法,但一味地精批細改勢必會浪費時間。因而在幾次精批細改之后對文章進行一兩次瀏覽評改,既使學生鍛煉了寫作,又使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需要強調的是,瀏覽評改雖然不像精批細改那樣對文章的字、句、段、篇、標點作細致地分析評改,但還是要對文章的選材、構思、語言等作一系統(tǒng)的評價,也必須認真對待。精批細改與瀏覽評改有機結合,既培養(yǎng)了學生作文評改的能力,又能使學生評改、寫作兩不誤,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四、佳作賞析與病例分析相結合
每次作文都會有成功的佳作和失敗的例文,兩相對比,學生極易找出差別。如何才能使學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呢?教師可以采用佳作賞析與病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佳作大家都愿欣賞,但也要會評價,究竟好在那里?對于病例作文,大家都會反對,但要找出病因,究其病根,學會改正。佳作與病例作文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一個片斷,一個細節(jié),甚至是一句話;可以是教師刻意準備的,也可以是同學們評改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這一評改方法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也可以在全班進行,其目的是通過賞析佳作、分析病例作文使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能揚長避短,多出佳作,少出病例作文。
經(jīng)過多次實踐,學生評改作文,不僅能記住寫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這些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學生在指導別人寫作的同時,也自然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站在評改者的角度進入教師的角色思考問題,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走向成熟,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使教學效果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迎幸實驗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