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司馬光》的課文學完了,教師出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寫話:
1.如果你是司馬光砸缸用的那塊石頭,請說說你的故事。
2.如果你是司馬光砸的那口缸,請說說你的故事。
3.如果你就是司馬光,請說說你砸缸的經過。
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進行寫話。
10分鐘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下面摘錄幾個學生的課堂練筆:
生1:我是一塊不大也不小的石頭,住在一個大水缸的腳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經常說悄悄話,但是人們聽不懂我們的話。有一天,司馬光和他的幾個朋友踩著我的頭頂爬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都在喊:“快下去,快下去。里面有水!”可他們聽不見,一不小心有個人就掉進缸里了。我和大水缸都干著急,沒辦法。眼看這個小朋友就要淹死了,這時,司馬光就把我搬了起來,朝大水缸砸去。幾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個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臉腫,頭昏眼花??晌覀兌己芨吲d,因為那個小朋友得救了。
生2:我是司馬光砸的那口缸,住在司馬光家的花園里。我的旁邊有一座假山。有一天,司馬光和他的幾個小朋友來我身邊玩,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我的大肚子里。我的肚子里裝滿了水,一下子就把他淹沒了。正在這時,司馬光走過來,舉起一塊石頭就朝我砸來,把我砸得疼死了。我咬著牙,忍著疼,對司馬光說:“你砸吧,朝一個地方使勁砸,就能把我砸破?!惫弧皣W啦”一聲,司馬光把我砸了個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全都流了出來,掉進我的肚子里的那個孩子得救了。
生3:我是司馬光。有一天,我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一口大水缸,缸里盛滿了水。有個叫笨笨的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喊著跑去找大人了??晌乙稽c都沒有慌,我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那口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里的笨笨從我砸的窟窿里面鉆了出來,他渾身都濕透了。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把他送回了家里?;氐轿以腋拙热说牡胤剑也畔肫饋?,其實我不用把缸砸破,我和小朋友們可以把缸推倒,放出里面的水,也能救出笨笨。我可真笨呀!這么好的大水缸再也不能盛水了。
【評點】
我們見到最多的是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仿寫、改寫等。而此案例設計新穎,讓學生進行想象,把自己當做課文中的角色,說說自己的故事。這一設計比以往的練習好得多。
1.從教學形式看,它融閱讀、寫作、思維訓練于一體,既是一種“課文作文”的形式,又是一種“情境作文”的形式。教材作為教學中的一個例子,不僅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一個范本,同時也為學生說、寫訓練提供了一個取之不盡的聚寶盆。
2.從學法指導上看,它訓練學生根據課文具體情境進行創(chuàng)造想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聯想、善于想象的閱讀習慣。
3.從思維訓練上看,它不僅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多向性,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科學性。學生既要讀懂課文,又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合乎情理的想象,使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得到較好的訓練。
4.從教學效果上看,它把絕大部分學生充分地調動起來,教學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表達。不同角度的“假設”將他們引進課文,又將他們帶出課文,使他們思緒飛揚,使教學在充滿歡悅和求知意趣的氣氛中收到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新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