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課本中的這些插圖以其栩栩如生、直觀形象的特點得到學生的喜愛,在教學實踐中,我充分發(fā)揮課本插圖的作用,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表達能力,為歷史教學營造了一種最佳的狀態(tài)。
一、利用插圖,導入新課
插圖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因此,用插圖導入新課,能及時幫助學生收斂思維、集中注意力、及早進入角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和易于接受新知識。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教材《邪惡的軸心》一課時,課本中有一幅插圖,是世界著名畫家畢加索的名作《格爾尼卡》,這幅畫通過抽象的手法將人民心中的憤怒表現(xiàn)出來,我利用這幅插圖來導入新課,問:“這是誰的作品?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幅壁畫?有什么含義?”學生都有好奇心,這樣的導入自然將學生引到對歷史的探究中去,尋找相關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由此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為學生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插圖,分析歷史人物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職業(yè)、精力、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必然造成人物形象的不同。課本插圖中有許多的歷史人物插圖,是為揭示人物性格、揭示歷史規(guī)律服務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插圖來分析理解人物想象。如《秦帝國的興亡》一課中秦始皇的插圖,畫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虎視眈眈,一手指前方的威嚴而又傲慢的神態(tài),流露出了當年威震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勃勃雄心。這樣利用插圖,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使學生能更準確把握秦始皇這個人物,因此說課本中的小小插圖,其實也是一種學習資源,利用好了,對學生分析人物有很大的幫助。
三、利用插圖,把握歷史線索
單純講歷史知識、歷史事件的過程,往往比較枯燥,學生形不成整體認識,也不容易在空間范圍形成直觀的印象,這樣課本上的地圖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了。如講《探險者的夢想》一課時,四位航海家各自的航海路線單憑嘴講,學生容易糊涂,這時,利用課本上的《新航路開辟示意圖》,將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起止點、經(jīng)過、最遠到達的地點在地圖上都一一明確,這樣一講,學生思路清晰、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四、利用插圖,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必須激發(fā)其求知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老師首先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教材中的大量圖片,為達到這一目標提供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如在講《全面內(nèi)戰(zhàn)的爆發(fā)》一課時,指出: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nèi)和平。對于蔣介石的要求,黨內(nèi)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許多人認為毛澤東到重慶無異于“鴻門宴”,危險萬分,因而力阻,此時設問:假如你是毛澤東,在此種情形下會不會去重慶?分析后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紛紛展開討論,主動發(fā)言,氣氛活躍。這樣,把以前被動的學習變成了主動、愉快的參與,和諧輕松,興趣盎然。
歷史教學中,不可小瞧課本插圖的作用,努力挖掘插圖資源,巧妙利用,將會為課堂教學增添光彩,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梁才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