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比欢谖覀儸F(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重講解分析,輕學生閱讀體驗”的現(xiàn)象仍然較為嚴重,經(jīng)過對《標準》的深入學習和體會,在積極探索破解學生閱讀難題之路中,感悟頗多。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下放權力
教師對學生教授的知識都是“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掌握的,而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出自孩子思維發(fā)展自身要求的問題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勞地對學生培植修剪灌輸。教書多年,真正讓我震撼的是去年開學初那次安排學生辦學習園地。王鳳林選送的那篇引起所有學生共鳴,并強烈要求登在黑板報中心位置。內(nèi)容是“我多想變成一個小孩/會快樂/先吃掉課本上的陳詞濫調(diào)/再對那位枯燥的老師假裝睡覺/變成一個小孩真好/爸爸媽媽喊我/不理/寧愿把自己關在屋里/一百年不出來/一百年的孤獨/總比故作正經(jīng)強/我還是我”。這無疑是在向所有任課老師昭示他們的心靈,告誡每個老師對他們的態(tài)度。正視現(xiàn)狀,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觀,試著下放教的權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教你學,我問你答,教師精講細研的模式,采用在講每篇課文之前,讓學生自讀,自由寫出100~500字的讀后感受,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字數(shù)分層要求,基礎好的多寫,基礎差的由少到多。每次至少在讀后感受后面寫出自己不懂的兩個問題。在上課的時候先在小組內(nèi)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共同探討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全班讓幾個學生讀自己的感受,讓大家分享,緊接著圍繞學生不懂的問題在全班討論分享,最后教師小結(jié)。由于在學生的問題和討論中,會涉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xiàn)課本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平等對話,學生也變得異?;钴S。此方式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要扎實,并且要有很強的課堂駕駑能力,方能較好圍繞課文主線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脫下教本神圣袈裟,回歸讀本
教師在講語文課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講深講透,生害怕沒講夠,老師們深挖洞啊,千方百計讓學生廣積糧,方才放心學生去迎接那些大大小小的考場??际裁矗處熅徒淌裁?,學生也就學什么,語文教師、數(shù)學教師、英語教師、物理教師……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轟炸,各自作業(yè)一大筐,學生昏頭昏腦無賴應付下一堂,任隨教師在講臺上“趾高氣揚”,只有那些極少精英們在捧場……然而學生的效果又如何呢?本班學生鄭小紅生病住院兩個月有余,最后返校讀書,期末語文考試竟然考83分,比其他未缺課的學生考的還好,不同的是鄭小紅平時愛讀小說。由此看來應把教本還原給學生讀本,不是教教本,而是用教本教。
三、憑借課本系列載體,指導點化
教師在教學中理應將教本變成學生的學本。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從縱向上看,具有漸進性,從橫向上看具有并列性,無論是縱向性還是漸進性,都有相對的單元模塊。這就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相對獨立的語文載體。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局限和多門學科的攪和,教師首先要對語文系列和單元模塊進行對話,理清編者和作者的企圖,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師能較好地引領學生步入作者的思想殿堂,實現(xiàn)與作者的對話,教師從中給力,恰如其分地點化,加快學生與作者對話的有效性。從這個角度上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如何處理好這一關系?教師應高屋建瓴,首先引導學生讀懂每冊前面的目錄,從整體上把握本冊所要掌握的知識和學法,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一個大框架。其次,在學習每個單元前,穿針引線介紹本單元的課文思想主旨和表達方式,學生該如何去體驗感受,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第三,教師還應善于從學生的對話中,捕捉亮點,結(jié)合課堂主線,通過評價點撥,引導話題深入,使對話的價值更高,質(zhì)量更好。第四,在學生已有感悟中及時給予小結(jié),加深學生對知識模塊的掌握和升華。
四、積極搭建活動平臺,引領升華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而學生的語文實踐,教師應積極搭建實踐平臺,教師在這個平臺中是創(chuàng)建者、引導者、促進者。一是在單元學習中,本著“教師并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苯處燁A設單元問題情境,放手學生通讀單元所有課文,讓學生去體驗感悟。二是利用好每個單元后的綜合學習。三是開展誦讀比賽、演講比賽、速讀復述、編寫課本短劇、瀏覽隨想……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后,讓學生搜集有關寫“父愛”“母愛”的詩詞或文章,開展誦讀活動或心得匯報,讓學生感受“愛”的博大,豐富愛的情感,積淀愛的表達。四是讓學生自備“我心中的歌”練寫本。不設標題,因感而發(fā),字數(shù)由少到多。
?。ㄗ髡邌挝?四川省南部縣興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