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課程,既有嚴密的科學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為政治課教師,要搞好政治課的教學,增強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正確把握好“靈魂、情感的對接與師生的交流、互動”,才能真正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地對學生負責。
一、靈魂、情感對接的基礎: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提問”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一個精當?shù)奶釂?,對于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提問不當?shù)那闆r,如:不假思索,信口亂問;語意含混,題意不明;故弄玄虛,為難學生;千篇一律,不分對象等等。如此做法,不但使教師沒有領會教學新理念的具體表現(xiàn),而且也無助于自身教學水平的真正提高,對學生也是一個不小的“折磨”和“痛苦”,從而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或蔓延,本人認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靈魂與情感的對接”。它有兩層含義:(1)師生間的真正交流與有機互動;(2)學生內(nèi)心情商與智商的有機融會與貫通。這種效果的達到需要教師有意識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開啟“對接大門”的鑰匙。
在以上認識與探討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闡釋與分析。個人認為,中學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運用具體真實的事例加以剖析、論證,以增強教育效果。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和材料畢竟有限,且有的離學生生活太遠,不足以說明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適當?shù)匮a充事例、材料,甚至故事。因此,要緊緊圍繞講述的重點慎重選擇,以增強說明力度。此舉不失為做到真正的“課堂提問”之基礎與關鍵。
二、教學效果的根基:把握師生互動與情感、靈魂對接的內(nèi)在脈絡
中學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課程”。這就決定了必須把德育工作貫穿于政治課教學的全過程。初中德育工作,首先應體現(xiàn)在怎樣引導學生端正思想認識、樹立正確思想和堅持正確方向上。在現(xiàn)階段,就是要把學生的思想、言行、判斷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標準,以及理想、抱負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言行一致,幫助他們提高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道德觀念內(nèi)化與良好行為外現(xiàn)的有機統(tǒng)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從本校、本班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區(qū)別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對一個模式、同種要求。例如,我通過認真考察分析后,根據(jù)我校初三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為三種類型,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要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和覺悟,并加強綜合訓練;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注重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下工夫,讓學生理解記憶;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扎實實地抓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強調(diào)從基本概念入手,加強基本訓練,力求學一點,掌握一點。另外,“實用”還指舉例一定要真實無誤,事例材料本身不論是國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須是確有其人、確有其事。只有真實的材料,才最有說服力,才能產(chǎn)生感染力。
在注重素質(zhì)教育的同時,也應狠抓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努力探索一條科學的初中政治課教學的新路子,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學生成為時代的棟梁。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前面的路還很長,需要做的事還很多,本人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力爭將自己的政治課教學提升到一個新臺階、新水平。
(作者單位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狼城崗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