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貫徹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師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形成具有效率意義的朗讀教學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朗讀教學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關鍵詞:朗讀;教學;方法;步驟;教學;問題
葉圣陶先生曾講過,閱讀教學的目的,首先是要養(yǎng)成學生讀書的良好習慣,教師輔導學生認真朗讀課本,其意在于使學生逐漸善讀,最終能不待教師的輔導而自臻于通篇明曉;古人亦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都充分強調了朗讀的必要性。朗讀不僅有利于語感的形成、口語表達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思維。因此,朗讀教學向來在語文教學中受到重視。
一、朗讀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具有感人的魅力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聽一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的朗讀,如果朗讀得聲情并茂往往會感動得心潮澎湃,甚至熱淚盈眶。普通語文教師雖然達不到專業(yè)播音員的朗讀水平,但若能重視朗讀,認真進行朗讀教學也能收到使人感動,催人淚下的教學效果。
筆者就有這樣的體會。在教學穆旦的詩歌《贊美》(高中語文第一冊)時,當我讀完之后全班同學在稍稍沉默后,突然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想這掌聲,意味著學生既可能是被文章的美所感動,也可能被我認真朗讀的情所感動了,被一個祖祖輩輩承受著重壓的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形象震撼了!
由此可見,教師生動的朗讀,傳達著作者對課文中人物、事件、景象的種種態(tài)度,也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tài)度。教師所表達出來的鮮明的愛憎,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和作者、和文中主人翁產生共鳴,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課文中的人物、事件、景象產生鮮明的愛憎,這就是朗讀教學所產生的情感教育效果。
二、朗讀教學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
有一位語文教學專家說過:“教學一篇課文,首先要朗讀一遍課文,這樣實際上學生不待老師講解,在聽讀和看書的過程中,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边@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它強調了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朗讀教學不僅是陶冶師生情操、提高師生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而且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分析課文固然重要,而朗讀課文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文藝性較強的作品,語言生動形象,分析得多了,反而破壞了原有的意境。只有通過生動的朗讀,才能把它的深刻含義和豐富感情傳達出來,使學生從繪聲繪色的朗讀中心領神會,取得分析講解難以收到的效果。如果語文課只有分析講解,沒有朗讀,只有抽象的概念,沒有生動的形象,這樣的語文課算不得好的語文課。環(huán)顧現實,雖然“粉身碎骨”式的閱讀教學已經被許多教師所拋棄,但急功近利、熱衷于這種教學的還大有人在。
三、開展朗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學生主體,重視培養(yǎng)朗讀個性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發(fā)展學生個性,“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進行朗讀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應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
例如,在很多日常教學中,教師常為學生的“齊讀不齊”這一現象深感不滿。筆者認為,這正是學生個性未泯的可喜表現。學生如果讀得很齊,表面令人欣喜,實際是種悲哀:學生主體性的喪失,使朗讀教學形成了“千人一腔”的尷尬,這豈不是與新課程改革中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核心理念相違背嗎?因此,“齊讀”須慎用,應多倡導個性化自讀,使學生成為感受美、理解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主體。
2.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朗讀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和進行思考的助推器,學生有了朗讀的興趣,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取得良發(fā)的朗讀效果,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懂得朗讀的重要性,還要采用多種形式培養(yǎng)他們深厚的朗讀興趣,使他們愛讀、樂讀。當然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上較為普遍有效且能具體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創(chuàng)設情境法”和“表演朗讀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就是根據具體的朗讀材料設定特定的外部情境,以烘托朗讀氛圍,激發(fā)朗讀興趣,增加朗讀效果。如舒婷的《致橡樹》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舒婷的《致橡樹》,這是一篇講述愛情的課文。(部分學生起哄)不過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聽一首浪漫情歌《最浪漫的事》和看一些關于愛情故事的圖片,好不好?
生:好!(聽罷歌曲,看完圖片)
師:同學們,那現在,你們認為愛情究竟是什么呢?
生1:愛情就是兩個人在一起,一直到老。
生2:愛情就是兩個人生兒育女!(生齊笑)
?。▽W生議論紛紛,低聲交頭接耳)
師:好吧,相信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答案,這樣吧,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先看作者認為什么是愛情,好不好?
生(齊):好!
……
這一情境有利于下文對詩歌昭示的獨立、平等、互相依靠又相互扶持、理解對方的存在意義又珍視自身生存價值的愛情觀的理解。
高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的青春期,教師在講課文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及插播圖片,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關于愛情的教學情境當中,在情感上得以啟迪,領悟愛情這一抽象概念的真諦??梢?,該做法的有效性在于在課堂中形成鮮活、有個性的課堂生成,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便激發(fā)學生對于該篇課文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與課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此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絕不能一概而論,才能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表演朗讀法,就是采取分角色或表演開工進行朗讀,這適用于對話較多,情節(jié)多趣的劇本或動感性較強的課文。如學習《雷雨》這篇課文時,可請學生來分別朗讀課文中人物的語言,聲情并茂的角色朗讀使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有了更好的把握,教學效果便能事半功倍。
當然,以激發(fā)興趣來啟發(fā)學生朗讀思維的教學方法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到具體地、有針對性地運用,不可空求形式的。
綜上所述,語文朗讀教學不僅是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和朗讀技巧情感的培養(yǎng),更是對閱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課程目標的完成起促進作用。隨著課程改革過程中對朗讀做出規(guī)范和要求,我們相信,在中小學語文課程中,以朗讀教學為線索精心設計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讓學生的素材積累、情感體驗和多種學習策略運用、良好學習方式養(yǎng)成統(tǒng)一起來,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帶動整個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生形成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可以實現的。
?。ㄗ髡邌挝?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港市平南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