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恒波
(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支隊瑞昌市公安消防大隊,江西 九江 332000)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階段,集從業(yè)人員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等一種或幾種用途混合設置在同一空間內的場所(俗稱“三合一”場所)大量出現(xiàn),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當前火災事故多發(fā)的重要場所之一,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如何消除“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遏制群死群傷火災發(fā)生,是當前擺在公安消防部門面前一項緊迫而艱巨的工作任務。
目前大多“三合一”場所都是以私人產權買斷或租賃的形式存在,室內的使用、布局、裝修等往往缺乏有關法律、規(guī)章的制約,加之許多個體私營業(yè)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其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相對較低,法制觀念、防火意識較差。其主要消防安全隱患有:
1.1 建筑不規(guī)范,消防設施差。有的設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內,有的設置在同一幢高層建筑物內;有的是租賃或利用倒閉的廠房,有的是通過民用住宅改建的。而且大多數(shù)“三合一”場所建筑未經消防審核、驗收合格,建筑內部裝修、生產功能分區(qū)、員工宿舍的布置等大多由場所經營者自行安排,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級低、疏散逃生條件差、消防設施缺乏、火災荷載大、防火間距不足等消防隱患。
1.2 觀念淡薄,自救能力弱。大多數(shù)“三合一”場所上至業(yè)主,下至員工,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消防安全意識差,員工消防安全觀念淡薄,缺少相應的消防培訓,滅火和逃生常識缺乏,這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他們在發(fā)生火災時的處置能力。
1.3 責任不落實,有效管理少。很多經營業(yè)主由于“重效益,輕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慮自身經濟利益,消防安全責任意識淡薄,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備缺乏,沒有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制度,沒有落實相關責任,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
2.1 違章用火或用火不慎引起火災
由于堆放大量可燃物,火災荷載大,工作人員違章存放、使用液化石油氣罐、動用明火、抽煙等行為都極易引起火災。
2.2 電氣線路故障引起火災
場所內違章亂拉電線,使用電熱爐、電加熱器、電熱毯等電熱器具,電氣線路缺乏金屬管、阻燃塑料管保護,且布置凌亂,情況十分普遍,極易引起短路從而引發(fā)火災。
2.3 可燃物自燃引起火災
生產車間及倉庫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可燃物堆放集中,存放過程中由于天氣變化等原因導致氧化生熱,溫度積累到一定程度容易引起自燃。
3.1 燃燒猛烈,容易形成大面積燃燒。
由于大多數(shù)“三合一”場所建筑耐火等級底,且可燃物較多,非常容易燃燒,一旦著火,燃燒速度快,火勢猛烈,溫度迅速升高,加劇室內對流,而且住宿與非住宿部分之間未進行有效的防火分隔,促使火勢迅猛發(fā)展,形成大面積火災。
3.2 疏散困難,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三合一”場所一般多為單層或多層房屋,生產、儲存、經營通常設置在底層,員工宿舍則設在上層,有的甚至是直接將員工住宿設置在生產、儲存、經營場所的閣樓上,住宿與非住宿部分缺少獨立設置的疏散設施和輔助疏散設施,再加上通道、樓梯狹小等因素,發(fā)生火災時人員往往因驚慌、擁擠等造成踩傷踩死,甚至跳樓等事故。
3.3 水源缺乏,滅火救援難度大
大多數(shù)“三合一”場所的地理位置設置在城郊結合部,而且設置比較隨意,有的設置在居民家中,有的設置在辦公樓、倉庫內,附近往往缺乏市政消火栓,場所內一般都不設置消防水池,周圍天然水源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此給火災撲救帶來很大困難。
對“三合一”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堵疏結合、強化監(jiān)管”的原則,從政府和場所兩個層面著手,循其特性,齊抓共管,集中整治,形成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
4.1 強化整治,嚴格執(zhí)法,納入常態(tài)管理
充分認識“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整治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加強消防監(jiān)督執(zhí)法管理、集中整治火災隱患、確保消防安全,作為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
4.2 緊密配合,健全網絡,加強源頭管理
在建筑規(guī)劃、設計、審批、發(fā)證、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明確相關部門的審批、監(jiān)管職責,嚴把關口,防止產生新的“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
4.3 強化消防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和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添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是每個單位有效控制火災發(fā)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損失的重要保證措施。場所的管理或使用單位必須根據(jù)建筑使用性質、用途,安裝相應的消防設施。
5.1 認真開展“六熟悉”活動,熟悉轄區(qū)內“三合一”場所基本情況。
加強對轄區(qū)“三合一”場所的調研,熟悉掌握其地址、道路、水源、建筑結構特點、耐火等級、貯存物質理化性質等等一系列情況;制定詳細的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5.2 加強第一出動力量,接警出動迅速,力爭將火災撲滅在開始階段。
“三合一”場所建筑物耐火等級低,可燃物較多,發(fā)生火災后燃燒猛烈,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面積燃燒。有的場所,人員缺乏基本的消防知識和自我逃生能力,防火意識淡薄,亂堆亂放導致疏散通道堵塞,再加上疏散樓梯狹小以及疏散指示標志不明顯或已損壞等特點,會造成人員擁擠逃生困難導致群死群傷事件發(fā)生。
5.3 進行火情偵察,組織內攻,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
仔細進行火情偵察,詢問知情人有無人員被困,有無爆炸和有毒物品,在實施火災撲救時,堅決貫徹“救人第一,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的指導思想,積極搶救受威脅人群。搶救小組要在水槍的掩護下,深入場所內,在各個通道、門窗、機器設備附近尋找被困人員,發(fā)現(xiàn)有被困人員應迅速積極采取有效施救措施。
5.4 展開迅速,合理布置水槍陣地,選擇正確的停車路線和供水方法
到達火場,對撲救開始火災占有絕對優(yōu)勢,車輛到場要選準停車位置,充分利用各種水源,合理布置水槍陣地。距離較近,著火層較低且過火面積較大的火場,可以采取各輛戰(zhàn)斗車單獨供水,以達到快速滅火的效果;樓層較高,距離火場較遠,一輛消防車供水壓力達不到最佳滅火效果時,可以采取接力供水方法。
5.5 及時成立火場指揮部,合理組織滅火戰(zhàn)斗,戰(zhàn)術應用靈活機動
對于擴大形成大面積火災的情形,要及時成立火場指揮部,協(xié)調指揮各中隊滅火行動,要有“打惡戰(zhàn)”、“打苦戰(zhàn)”的心理準備,各中隊和指揮員之間、班與班之間、戰(zhàn)斗員與戰(zhàn)斗員之間要相互主動配合,服從命令,進入場所內滅火,應先布置帶架水槍,依托門、窗等部位設置水槍陣地;要從不同角度加強滅火力量,重點突破,形成上下合擊之勢,迅速控制火勢;要以近戰(zhàn)為主,以近制猛,迅速滅火。
[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06.
[2]消防滅火救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