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實驗中學 陶 茹
班集體建設是師生間情的感染、心的交流。在我做班主任工作的十幾年實踐中,我覺得,建設一個良好的、保持向上態(tài)勢的班集體,既能愉悅學生身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又能讓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提高班集體建設有效性方面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說:“愛,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觀”,“一個真實的自我和另一個真實的自我在彼此互愛中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一切事物才能在存在的光輝中敞亮”。學生渴望得到周圍人,特別是教師的關心、愛護和尊重,這是學生普遍的心理需要。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依戀心理,他們在學校里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贊許和肯定。愛,從“心”開始。學生心情不佳時的一句問候、放學途中的一句叮嚀、生病時的一次探望、考試后的一番鼓勵……必將在學生心底蕩起陣陣漣漪。春,從花瓣中飄出。當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平凡而偉大的師愛時,教育就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年輕的心靈。只有愛,才能使教師的要求為學生樂于接受;只有愛,才能使師生關系變成一種良師益友式的存在;只有愛,才能使學生感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100 條建議》一書中指出:“熱愛、相信、關心和了解兒童”,“教師教育才能的基礎就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對人的由衷的關懷是與教育才能血肉相連的”。因此,教師應該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關愛,給學生以信任、依靠、溫暖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真誠地關愛和贊賞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言語中聽到尊重,在教師的笑容里感到關懷,為學生打造愛的棲居地。
我在實踐中力求做到,隨時將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傳達給學生,讓師者亦師亦友,讓教育如詩如歌。
經歷錯誤、感知錯誤、體驗錯誤也是一種學習、一種進步、一筆人生成長不可或缺的財富。經歷錯誤才能汲取成長的營養(yǎng),才能學會抗擊挫折并最終走向成功。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戴維曾說:“感謝上帝不是一個靈巧的工匠,我那些最寶貴的經歷都是失敗后得來的?!痹趯W生的生命里,也許教師就是那個引導他命運的工匠,工匠們總是想把自己的作品做得十全十美,但是,那“斷臂的維納斯”正是因為有遺憾,所以才美。
對教師角色有這樣一種詮釋:每個學生都是掉落到人間的天使,他們來到人間是因為翅膀斷了,在他們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一直想要尋找為自己縫補翅膀的人。我們,教師,就是學生未來的締造者、學生心靈的守望者,要做“為天使縫補翅膀”的人!
對教師而言,言傳身教皆很重要。身教的教育意義固然影響深遠,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凸顯。而語言勸慰,其見效則快得多。趙坡在《班主任如何說話》一書中指出,在班集體管理中,處理眼前的突發(fā)事件,有時更需要班主任善于言傳。班主任的話語應以愛心為血肉,以智慧為骨骼,以教育教學規(guī)律為靈魂,在擺事實、講道理的基礎上,用高超的說話藝術把班集體事務處理得更加完美。
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更是提高班集體建設有效性的前提。班主任要研究當代青少年的特點,把這些特點歸納出來,這對于班主任工作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做班主任,要把研究班情、研究學生的特點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在這個基礎上制訂教育計劃、設計教育活動,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實效。教育與管理應當融合于班主任工作之中,管理不能代替教育。
據了解,在美國,學生們在學校會得到各種獎狀和獎杯。美國講究鼓勵教育,幾乎全班的學生都有“獎”。國內很多學生上學的情形卻是,小學一、二年級時每天還能得到幾個“小紅花”,上高年級時每個學期也還能有一兩張獲獎證書。等到上初中后,各種獎勵不僅越來越少,成績還“直線下降”,一些教師生怕學生得分高產生驕傲心理,便以難題來對付。如果最高分是80 多分,那么得70 分就很不錯了;如果最高分是60 多分,那么得40 分也不用太擔心。有一種情況是,學生一旦轉學或留學需要開成績單時,為了避免受影響,就用“開根號乘以10”來轉換。這樣,原來是100 分或0 分的不會變,其他分數轉換后都會提升。比如卷面分數是64 分,經過這個公式轉換后就變成80 分了。以“開根號乘以10”為關鍵詞在網上搜索不難看到,類似行為竟屢見不鮮,不僅中學使用,連大學也在使用。更有學者在《學生普遍“掛科”情況下的加分策略可行性分析》的論文中,對“開根號乘以10”這一成績事后處理策略進行“MATLAB 仿真與可行性分析”。我們對“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教導似乎記得格外清晰,卻讓“鼓勵使人自信,自信使人成功”的心理學原理閑置一旁。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過度地打壓,對學生的自信心具有極大的殺傷力。用“開根號乘以10”做補救措施,學生失利的心理陰影已經形成。
同為世人眼中的藝術家,貝多芬和拉斐爾究竟誰更杰出?同樣是備受矚目的名人,比爾·蓋茨和奧巴馬誰更睿智?作為年輕一代的偶像,姚明和周杰倫誰更優(yōu)秀?作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他們之間沒有可比性。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要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預測并挖掘每個人的潛能,讓學生感受成功,自信向前。
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班集體,他們沒有“優(yōu)A”的驕人成績,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缺少學習熱情。我從七年級的第二學期進入這個班,做了一名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從接班之日起,我就在著力思考: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建立起一個班集體。只有“珍視”才是“于柳暗處收獲花明”的秘訣:“柳暗無助”時因珍視而不放棄,“柳暗無路”時因珍視而嘗試新途徑,“柳暗無色”時因珍視而洋溢自信的光彩。只有珍視每一個狀如“柳暗”的育人狀況,才會收獲美如“花明”的理想景致。班里有一名學生以好打架出名。我進入這個班就是從處理他的打架事件開始的。在與他交往時,我發(fā)現(xiàn)他有關心集體的熱情、有正義感,于是我表明了對他的欣賞、信任與期望,有意安排他為班集體做一些事情,并及時給予積極評價,繼而逐步任命他為體育隊長、小組長、財產保管員。后來,他不僅再沒有出現(xiàn)過違紀行為,而且成為我管理班集體的得力助手,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
為了提高班集體建設的有效性,我從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差異、興趣與情感等因素分析,試著用“最合腳的鞋”來適應學生的學習經驗,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又著眼于發(fā)掘并彰顯學生身上的個性特長和優(yōu)秀品質。我對學生在校、在家、在社會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關愛社會的情懷、樂于助人的品質、關心集體的精神、勇挑重任的膽識、熱情開朗的性格、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誠實守信的品行、海納百川的胸懷、勤奮好學的態(tài)度、才思敏捷的頭腦、文明儒雅的舉止、剛毅強健的體魄、端莊得體的儀表、坦誠自信的心靈、不言回報的愛心、承擔過錯的勇氣、機敏幽默的口才、博覽群書的智慧、睿智靈活的思維、能歌善舞的才藝、溫和謙遜的語言、永不放棄的信念等,同時采用即時表揚、微笑示意、致電家長、私下肯定、獎狀鼓勵、委以重任、評語總結、全班展示等策略,幫助學生感悟成長,記錄點滴進步。
“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和諧發(fā)展的學生”是我在班集體管理中所追求的目標。在這種育人價值觀的指導下,我力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既鼓勵學生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又旗幟鮮明地倡導和激勵學生在校園生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中生成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持之以恒、踏實肯干的精神,不斷提高素養(yǎng)、完善人格。
提高班集體建設的有效性,不僅是形式上的改變,而且是內容上的升華。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班主任的每一天,似乎總是漫天飛舞著雪,但值得留戀和難以忘懷的,是看那透明的冰凌在陽光下一滴一滴地融化。這雋永的記憶,會為自己忙碌的心靈撐起一片最美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