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雅典哲人蘇格拉底被他的同胞,以281票對220票判處死刑,罪名是“瀆神”和“敗壞年輕人”。
蘇格拉底原本是有機會越獄的,但是他謝絕了朋友的好意。他還講述一大通理由,來說明自己為什么要接受死刑判決,哪怕它是明顯不正義的。其中的兩個論點是:第一,城邦就好比養(yǎng)育蘇格拉底的父母,甚至比父母和祖先“更為尊貴、可敬和神圣”;第二,城邦讓蘇格拉底和他的同胞“分享了所有的好東西”。
其實這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所有草民都擁有的善良天性,也是古往今來“仁政”所以可能的心理基礎(chǔ)。
不久前,我們近鄰就再一次生動地演示了這個顛撲不破的道理。慶祝勞動黨成立65周年之際,朝鮮向所有居民發(fā)放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特別供給。據(jù)日本媒體報道,咸鏡道的會寧市居民除了每人配發(fā)450克米、100克大豆油,每個家庭還領(lǐng)到500克糖果點心。平壤市民更幸福,還有內(nèi)衣、牙膏、牙刷這些生活必需品。
送溫暖當日,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自發(fā)聚集在公園和江邊,感謝“金正恩大將送給了我們大量的禮品……”
我絲毫不懷疑朝鮮人民的真誠,由此我也愈發(fā)痛心于某些國家在感恩教育方面的缺失。意大利的政治現(xiàn)實主義者馬基雅維利16世紀就曾指出:“自由生活帶來的種種益處,不會培養(yǎng)出任何義務(wù)感?!l也不會承認,他對沒有冒犯自己的人應(yīng)當感恩戴德?!療o論是汲汲于獎賞者,還是喜歡獨處的人,皆不會成為共和國的朋友?!?br/> 汲汲于獎賞者,可比附82f785210e9a6737202bc9520c1fa8e38c00d62cb9654b790da3495cd08bfe3e為雇傭軍;喜歡獨處的人,多為個人主義者。二者都不會對更高的存在物有歸屬感。這種自由生活所帶來的壞處,和權(quán)利意識泛濫的后果有一比:在一個權(quán)利意識深入人心的社會,人們不太會對政府的所為感恩戴德,因為所謂的感恩戴德,意味著所予之物并非你“應(yīng)得”,而是基于饋贈者的慷慨和仁慈。
有句老話叫做“喝水不忘挖井人”,可是一旦喝水的人開始覺悟到“挖井”是那“挖井人”應(yīng)該做的,干得不好還可以通過招投標換一個“挖井人”,整件事情就立刻失去了美感,至少不再有樹碑立傳、傳唱經(jīng)年的感人故事。
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為什么家長主義者和專制主義者都不喜歡權(quán)利觀念,因為無論當政者做了什么“好事”,被權(quán)利“洗腦”的人民都會泰然受之,不僅甚少心懷感激,而且還時常挑肥揀瘦、說三道四,讓領(lǐng)導(dǎo)難堪甚至難受,這樣的“刁民”著實難以伺候。
馬基雅維利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一不做二不休,指明了一條看似險惡實則通坦的康莊大道:“概言之,共和國的麻煩在于它的公正。人們對于自己得到的公正待遇,認為是他們理應(yīng)獲得的東西,所以不會表示感謝。對于共和國來說,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確實有一個解決之道——就是少一點兒公正,多一點兒專制。如此,它所帶來的好處和它所提供的安全,方能得到更多的感謝,更好的捍衛(wèi)?!?br/> 當平等和公正深入人心,成為當然之理時,哪怕是一丁點兒的不公不平都會讓人們心懷不滿,反之,在一個高度專制的社會里,哪怕吹過一絲烤肉的微風(fēng),也能讓人心情為之一振。兩廂比較,當然是后者更加高明。
必須承認,馬基雅維利的這套統(tǒng)治術(shù)干脆犀利,絲毫沒有自由民主制國家那種膩膩歪歪、左顧右盼、患得患失的兒女情長。
我估計沒有人愿意背負“忘恩負義”的罪名,但在學(xué)會感恩之前,還是讓我們來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假設(shè)有五對青年男女被空降到一個荒島上共同生活,原本在邏輯上每個女孩子都有五種可能性去選擇自己的伴侶,但不幸的是,其中的一個男人有著“千里慧眼般的睿智、廣博深邃的見識、神秘玄奧的判斷力,以及無比的膽量”,他干脆利落地解決了另外四個男人。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對于這五個女人來說,那個男人究竟是“唯一的選擇”,還是“正確的選擇”,或者,是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唯一正確的選擇”?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xué)哲學(xué)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