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的我,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尤其是化學這門學科,學生學起來感到有些枯燥乏味,除了背化學符號,還要記化學方程式。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成績也隨之下降。因此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那么教師究竟怎樣做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化學課堂大放異彩呢?下面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做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1.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俗話說得好:“好戲看開頭”。那么一堂課的導語如同一臺戲的序幕,序幕一拉開就把學生領入一個自然、和諧,甚至是神奇的氛圍中,這樣有助于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初中化學緒言課的教學可這樣設計:開始先設置一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先向學生介紹,從今天起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但不急于讓學生馬上看課本,而是這樣提問:“大家看過魔術表演嗎?”“我來表演一個魔棒點燈的魔術”,學生通過觀看教師表演魔術,從而感受到化學這門學科的神奇和奧秘。那么也就產生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2.好奇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學生具有好奇心,才能推動他們去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酸、堿時,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和反映,也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學生通過這種現象會產生好奇,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科學地設計實驗,激發(fā)學生記憶的興趣
和其他的學科一樣,化學也有需要記憶的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化學方程式、酸堿鹽、氧化物等。如何使學生度過這枯燥無味,而又十分重要的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這一關呢?我的做法是:除了正面教育,加強基本訓練外,還要千方百計地在“趣”字上下工夫。如講元素符號時,特別強調了每個人是由20多種元素組成的事實,人體為什么要經常補充鈣,特別是嬰兒為什么要吃鈣粉,這是因為鈣是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人為什么天天要喝水、吃飯,這是因為人的新陳代謝需要各種養(yǎng)分。這樣學生們無意中就把Ca、H、O、C等元素符號記住了。
又如利用活動課,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趣味實驗大比拼活動”,一些諸如“空杯生煙”“妙筆生花”“不怕火的手帕”的實驗展現在大家面前,讓學生感覺到了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大量探究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