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說,“社會即學?!?,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課堂上、教材中的內(nèi)容畢竟是有限的,必須拓寬到社會中去,讓學生去接觸社會,學生才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始終把握課程的標準,教學不離學生生活,不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品德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
課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學習的道德規(guī)范、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它們既不是神諭,也不是人們憑空構架、制造出來的,它們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生活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也是學生經(jīng)驗的主要來源。我根據(jù)學生特點,從他們身邊的生活實際、社會現(xiàn)象出發(fā),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觀察社會生活。
一、讓課堂走進生活
我利用《學做集體小主人》這一課,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對人對事要公平、公正的重要意義,教育學生做一個正直的人。課堂上,我讓學生重新選出我們班稱職的班干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這個班集體中的一員,自己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也有責任和義務選好班干部。
為了選出自己滿意的班干部,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同學說,這是全班的事情,所以每個同學都應該參加;有的同學主張,大家要向候選人提出問題,請他們回答;有的同學提出,只有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才能夠成為班委會的候選人;有的同學說,應該讓平時膽小的同學擔任班干部,這樣他就會變得更勇敢;還有的同學說,應該讓愛搗亂的同學當紀律班長,這樣他就會自我約束,班級的紀律就更好了;但是更多的同學認為,只要愿意為大家服務,每個同學都有資格當班干部,為班集體爭得榮譽。從學生激烈的討論中,我看到了他們對班上不守紀律同學的寬容和鼓勵,看到了他們對自己同伴的愛護和信任;看到了他們熱愛班集體、關心班集體的優(yōu)良品質(zhì);看到了他們對人對事的公平和公正的美好心靈;看到了我們教育的意義所在。
二、從學習中感受生活的變化
品德教學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傳授,我們應該讓學生從單一的學習中感受生活。例如:我在教學《世界在發(fā)展,生活在變化》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家中一年來的變化、家鄉(xiāng)或者親朋好友家中的變化以及周圍的交通、建筑設施等有哪些變化。同學們的興趣可高了,課堂上暢所欲言,紛紛講述著自己觀察到的變化,如:“我家以前看的是黑白電視,現(xiàn)在換成彩電了”“我們村兩年前還是土路,今年已鋪成了柏油路”“我們新縣城一夜之間矗立起了一座座高樓,到了晚上一片金碧輝煌”“我們家現(xiàn)在也不用散煤,改用沼氣了”……通過這課的學習,學生從中體會到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在教學《人們在土地上耕耘》時,我讓學生回家和父母一起深入田間,盡自己所能為父母干一些農(nóng)活,也可以自己撒下一顆綠色種子,為它澆水施肥……這樣孩子們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從快樂中學到了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生們從勞動中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父母的不易,也懂得了要愛惜糧食,愛惜花草樹木。
所以說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從生活中學到的知識要比書本中學到得更豐富、更真切。
三、深入生活,激發(fā)愛國情感
我利用《勿忘國恥》這一課的教學,抓住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或上網(wǎng)查找中國人因吸食鴉片造成的巨大損失等有關材料,學生們積極動手從中查到了很多有關資料,如:長期吸食鴉片的人臉色青灰、骨瘦如柴,就像活死人;很多不幸吸食成癮的中國人為了購買鴉片,傾家蕩產(chǎn),甚至賣掉妻兒;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市場經(jīng)濟處于癱瘓狀態(tài)等等。我在課下也制作了幾張中國人吸食鴉片和虎門銷煙的幻燈片,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虎門銷煙充分表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決心和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堅強意志,使學生不忘國恥,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學生們還自己動手制作了“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畫報,向那些仍在吸食毒品的人發(fā)出吶喊。
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對書本知識有了深入透徹地理解,更讓學生學會了要愛國為民,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xiàn)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品德教學要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樹立一種“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中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促使學生在這種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并從這種生活中得到身體的、精神的滿足,快樂喜悅的享受,進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ㄗ髡邌挝?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zhèn)蔡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