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處熢谄綍r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引用“活水”。這種“活水”,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要跟得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二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推陳出新,運用新穎的教學內容;三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多種多樣、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平時的做法,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使課堂“活”起來
1.教師要對導入語和結束語精心編制
如果把教學比作一首樂章,我們追求“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和“終曲”回味無窮。一堂好的語文課開頭幾分鐘導語的作用不容忽視。介紹一個故事、一副對聯、欣賞一幅插圖、設置一個懸念、演示一個情境……好的導語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嘗試以點評課文、課文續(xù)寫、排演課本劇等方法作總結。通過這些方法,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學習效果。
2.教出新意,尋找切入口
設計出有新意的教學思路,需要教師自我不斷地發(fā)現,不斷地尋找契機。我的做法是緊扣文本,從課文中選取關鍵性的語句或問題作為切入口,優(yōu)化課堂結構。例如我在教學《捕蛇者說》一文,先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直至熟讀,然后結合文中有關語句追本溯源,指導學生找出主旨句。如“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文章中作者寫了哪幾種“毒”?哪一種最毒?為什么?教師抓住實質問題對學生啟發(fā),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從教學內容入手,讓課堂“活”起來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就是使學生面臨著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問題必須與學生的舊知相聯系,使學生有可能去思考探索;但也有一部分是未知的,使學生認識到舊知不夠用,激發(fā)學生探索新問題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故鄉(xiāng)》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而且對她有著深厚的情感,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兒時的故鄉(xiāng)是怎樣的?當學生在美好的回憶中品嘗著對故鄉(xiāng)的愛意的時候,教師再設問題:作者的故鄉(xiāng)又是怎樣的?學生熱情頓時高漲,不由自主地學習了課文。
2.設計開放性的話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了探索創(chuàng)造的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開放性話題,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教會學生打破常規(guī)去分析思考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運用多種多樣、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起來
運用多種多樣、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要注意使教法建立在學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實踐。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思維欲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需求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拓性的問題,并不失時機地提出來以觸及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其思維的欲望。例如教學《背影》一課,教師可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文章為什么不刻畫父親的正面形象而寫“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背影”的呢?作者為什么要詳寫“望父買橘”這一細節(jié)呢?課文幾處寫了父親的“背影”?“背影”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讓你寫父親的“背影”,你如何構思呢?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的情境問題,學生學習情緒頓時高漲,思緒也就“活”了起來。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教師要指導學生突破課文情境,把思維的領域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我設計了能激發(fā)學生想象的話題:課文為我們再現了“百草園”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讓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那么,倘若我們身處“百草園”之中,會遇到哪些充滿情趣的事物呢?請以我在“百草園”為話題,展開想象的翅膀。問題一出,學生縱情想象,創(chuàng)造出許多奇妙而有趣的情境。
3.注重課外題材的滲入
在以教材內容為主陣地的同時,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應當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實際情況的需要,廣采博引,引進時代的“活水”。如開設“三分鐘演講”“即興一首詩”等等,同時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并且每周拿出一堂課展開交流。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發(fā)現,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勇于嘗試。同時,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采用適時恰當的方法,從而使語文課堂充分地“活”起來。
?。ㄗ髡邌挝?江蘇省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