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生命力所在?!罢n堂教學關鍵在于一個‘活’字,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把課教活了?!彼枷胝握n教學也是如此。那么,如何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呢?這就成了現(xiàn)代教師所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一、教材要“用活”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課堂上,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工具,通過對教材的活用,能激活整個課堂教學。
1.要善于挖掘教材
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覆蓋面是相當廣泛的,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教材的每個方面面面俱到,逐一講解,而是要做到把握教材的“主干”。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沒有對教材作適當?shù)牟眉簦谩皾M堂灌”的形式,從頭到尾滔滔不絕的講解,這只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精神狀態(tài)松弛。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又怎能“活”得起來呢?
2.要善于聯(lián)系課外教材
活用課外教材,讓學生走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其實,這也是思想品德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要求。由此可見,用“活生生”的教材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把課堂教學搞“活”。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教師授給學生的只是“魚”,這只能滿足學生的頓餐之饑。而如果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法指導,授給學生的是“漁”,那么,它就能使學生終生受益。因為,這是教給了學生獲取更多更大的“魚”的方法與工具。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根據(jù)不同情況而定,如教材、學生、條件的變化靈活施教。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妙語連珠,或以目傳神,使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唯有靈活,才能使教學充滿誘人的藝術魅力,有效地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形成靈活的科學思維。使之自始至終沉浸于某種境界而樂此不疲,也才能使教學既生機勃勃,又富有成效?!盎睢钡慕谭ǎ莿?chuàng)造性、科學性、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所以,要使得課堂教學“活”,必須把握教學方法的“活”。
三、教學氛圍要“活躍”
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勇于質(zhì)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謂“活躍”,是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入適宜的興奮狀態(tài),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發(fā)言踴躍,智慧的火花不斷迸發(fā),師生之間的情感不斷交流,課堂洋溢著認真教、用心學的熱烈氣氛。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過程不僅是一種知識學習過程,而且還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熱烈活潑的教學氣氛會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現(xiàn)出最佳狀態(tài),從而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反之,冷漠沉悶的教學氣氛往往會壓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抑制其智力活動,窒息其智慧火花。
有關研究表明,教學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制約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營造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把整堂課搞“活”。
1.要放下“師尊”,善于轉(zhuǎn)換角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丟掉“唯我獨尊”的架子,要善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善于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孕育于濃郁的民主氣氛之中。也可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進入某種社會角色。根據(jù)西方心理學家的“角色”理論,教師如果在課堂上能以語言或其他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如小品表演、角色對話等,臨時變學生的學習角色為其他某種社會角色,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學習需要,使之成為學生自覺閱讀和鉆研教材的動力,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
2.要善于激勵學生大膽發(fā)問
“沒有激勵,人就很難動起來,更不可能鼓起沖動,也就很難發(fā)揮潛能?!痹诮虒W中,教師要激勵學生勇敢地探索問題,鼓勵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看法,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整個課堂上形成一種學生各抒己見的學習氛圍,在此種情景下,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學生在思考探索并提問中也獲得了知識。
除此之外,要使課堂“活”起來,作為教師還必須要靈活運用自己的各種教學手段。有效地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活躍的催化劑。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通過利用掛圖、幻燈、錄像、錄音等手段進行教學,還可以進行時事政治報告、學生座談、討論、講演會等形式來增長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課程的陪伴下,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課堂都會充滿生命活力。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會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作者單位 吳江市屯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