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驗(yàn)方請(qǐng)?jiān)谥嗅t(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
◆春困方1
配方:核桃仁5個(gè),佛手片6克,丹參10克。
用法:將丹參、佛手片加水適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加入搗爛如泥的核桃仁拌勻,用小火煎煮10分鐘,待溫度適宜時(shí)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旺盛精力。
◆春困方2
配方:山藥35克,桂圓肉15克,甲魚1只,料酒、鹽、蔥、姜、雞湯各適量。
用法:用熱水燙甲魚,切開,去內(nèi)臟,洗凈,與山藥、桂圓肉、料酒、鹽、蔥、姜一起入沙鍋內(nèi),加入雞湯燉至甲魚熟爛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旺盛精力。
◆春困方3
配方:糯米50克,薏苡仁150克,紅棗25克,紅糖適量。
用法:將糯米、薏苡仁洗凈;紅棗去核,共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shí),放入紅糖稍煮片刻即成,佐餐食。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旺盛精力。
◆小兒遺尿內(nèi)服方
配方:雞蛋1個(gè),白胡椒7粒。
用法:將雞蛋鉆一小孔,放入白胡椒,然后用紙糊住孔。蒸熟食用,每天吃1個(gè)。
功效:補(bǔ)腎溫脾。
◆小兒遺尿外敷方
配方:五倍子3克,醋適量。
用法:將五倍子研末,用醋調(diào),然后外敷于患兒臍部,10天為1療程。
功效:補(bǔ)腎寧心。
◆腰痛方
配方:絲瓜子250克,黃酒適量。
用法:將絲瓜子炒黃研成粉,每次取絲瓜子粉5克,黃酒送服,1日2次,服完即可。
功效:活血祛寒,通經(jīng)活絡(luò)。
◆皮膚瘙癢
配方:百合、紅棗(干)、桑椹各15克。
用法:將百合、桑椹、紅棗洗凈,瀝干水分;將紅棗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沸;再轉(zhuǎn)小火熬煮半小時(shí)左右;放入百合、桑椹,煮開即可。
功效:除濕止癢。
◆坐骨神經(jīng)痛方
配方:食用細(xì)鹽500克,艾葉50克。
用法:將鹽炒熱后加艾葉,用布包好敷患處至鹽涼,每日1次,連用5~10天(鹽可每天反復(fù)使用)。
功效:散寒止痛。
◆頸椎痛方
配方:羊骨頭(生熟均可)100克,白酒500克。
用法:將羊骨頭砸碎炒黃,浸在白酒里,3日后可用。用泡好的酒擦頸部,每日3次,一般不過15天,可收到不錯(cuò)的效果。
功效:活血通絡(luò)。
◆骨質(zhì)增生方
配方:狗骨頭150克,白酒500克。
用法:將狗骨頭砸碎炒黃,浸入白酒中,3日后用酒擦患處(最好同喝此酒約15毫升),每日3次,堅(jiān)持使用半月。
功效:通絡(luò)止痛。
◆干眼癥方
配方:桑葉(經(jīng)過霜降的最好)15~20克。
用法:將桑葉洗凈,水煎去渣,用干毛巾浸藥液敷眼部,每日多次,能潤眼明目。目干昏暗、燒灼不適者把桑葉水放涼后濕敷,眼睛沒有燒灼感者用桑葉溫水濕敷。
功效:疏散風(fēng)熱,清肝明目。
◆視疲勞方
配方:純牛奶、紗布適量。
用法:將紗布折疊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蓋在眼皮上20~30分鐘。
功效:增強(qiáng)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眼睛酸澀疲勞。
◆嗜睡方
配方:蒼白術(shù)、茯苓、半夏、厚樸各12克,石菖蒲、藿香各10克,升麻5克,紫蘇、陳皮各8克,桔梗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功效:滋陰潤肺,補(bǔ)脾安神。
◆菌痢驗(yàn)方
配方:紫皮大蒜、綠茶各10克,金銀花6克,生甘草2克,白糖適量。
用法:把大蒜去皮后搗爛,與其余3味合并在一起,用開水沖,并加入少量白糖,代茶飲,每日數(shù)次。
功效:清熱止痢。
◆牙痛方
配方:萹蓄100克(鮮品加倍)。
用法:將萹蓄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水以剛好淹沒萹蓄為宜),大火煮沸,沸后小火煎煮2分鐘,將藥液倒出,藥渣留鍋中,以相同方法再煎煮1次。將藥液合并,分2次服用,每日1劑,連用2~3天。
功效:清熱解毒。
◆痔瘡驗(yàn)方
配方:金錢草100克(干品50克)。
用法:將金錢草放入沙鍋內(nèi),加入1000毫升水,大火燒沸,然后用文火煎煮5分鐘。將煎好的藥液倒出,待不燙時(shí)服用。每日1劑,一般服藥1~3劑。
功效:清利濕熱,通淋消腫。
◆口腔異味方
配方:火麻仁30克,枇杷葉、桑白皮、黃柏、枳實(shí)、厚樸、白芍、北杏仁、知母、麥冬各9克,大黃(后下)6克,黃連、甘草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功效:消食化積。
◆十二指腸潰瘍方
配方:雞蛋殼30個(gè),小麥面粉250克。
用法:將雞蛋殼炒焦研成粉,小麥粉炒焦,一起拌勻,開水沖服, 1次10克(約半調(diào)羹),每日2次。早晚飯前用。
功效:收斂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