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野菜兄弟連”比賽似地爭著破土:馬齒莧、香椿、薺菜、野藜蒿……它們給嚴(yán)冬蕭瑟的餐桌增添一抹抹亮色:香椿炒雞蛋、薺菜包春卷、涼拌馬齒莧、清炒野藜蒿。水靈靈的野菜身價超高,價格一度超過豬肉!
這些野菜里,就有茴香——此時的茴香,名“香絲菜”:身段纖巧,葉片精致,色澤青翠,婀娜搖曳。茴香有時混在餃子餡里,有時躲到包子餡中,有時不聲不響潛伏在濃湯里。茴香還喜歡四面出擊:油煎茴香面餅、茴香綠豆稀粥、肉末爆炒茴香……
濃郁的茴香是一種強烈的誘惑,食客的觀點卻涇渭分明:有人非常喜歡,有人非常討厭;有人為之傾倒,有人逃之夭夭。喜歡和討厭,都源自茴香的味道。茴香含有一種特殊成分:有點辣,有點刺鼻,有點另類,有點張揚。因為這個味道,茴香失去了幾乎一半的市場,尤其是口味清淡的南方市場。他們紛紛掛出“謝絕騷擾”的牌子,把茴香拒之門外。
遭遇冷落,茴香不是沒有傷心過。最早與茴香一同闖世界的香椿、薺菜、馬齒莧,勸茴香收斂一些鋒芒,改變一點脾氣,迎合市場,博得更多人歡心。茴香搖搖頭,言辭中肯:“親愛的兄弟們,如果改變立場,我還是茴香嗎?你們貌似風(fēng)光,南北通吃,但過了早春,菜市場還能見到你們的影子嗎?衰老的速度比曇花還快啊!”
一干野菜兄弟羞愧低頭。的確,還未等到仲春,青蔥碧翠就成過往云煙,哪里還尋得到“野菜兄弟連”的影子?茴香卻不同:香絲菜不在了,果實變成大、小茴香,是燒魚燉肉、制作鹵制食品的上佳調(diào)料。茴香與頂級大廚親密接觸,與豬牛羊肉、家禽海鮮同鍋共燉,嘗過人間無數(shù)美味。這是因為茴香果實能除肉中異味,使之重新添香,眾人愛戴稱之為“茴香”。
立場決定市場。茴香不迎合,不炫耀,不逢迎,不改變。堅定的立場,讓茴香香飄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