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紅
(江蘇溧陽三中 江蘇 溧陽 213300)
目前,我市共有七所完中,我們學校的高一新生基本處于落后的地位。 多數(shù)學生基礎較差,且對學化學缺乏信心。面對這群孩子,如何引導他們?nèi)W好化學呢?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的化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好之,樂之,就是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求知欲望強烈,以學為樂。 根據(jù)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處處從教學需要出發(fā),深掘教材知識精髓,探索學習興趣爆發(fā)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但能打破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而且能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成為化學教學素質教育的一條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徑。
江蘇省高中已經(jīng)進行第六年的新課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與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設置了“交流與討論”、“拓展視野”、“化學史話” 等不同的教學欄目,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興趣、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教書不是耍貧嘴、說笑話,也不是抖包袱、吊書袋。 一切脫離教材不切實際的調侃,都會有嘩眾取寵之嫌。 與此相反,只有博覽群書,深挖教材,不斷研究新課標與考試說明,具備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識功底,帶著深厚的愛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識要點,體會感情空間,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會貫通。 選準知識興趣爆發(fā)點,灌滿“一杯水”快樂的完成教學任務,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是新課程的一個最基本的理念。
求知欲是興趣的源泉,教師的作用就是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入“樂知”、“好知”的境界。 那么趣從何來?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方法, 實驗可以在教學各個過程中進行,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盡可能讓學生動手。 為了使學生獲得課本知識所必需的感性認識,可以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前進行實驗。 為了使學生用感性認識的直接經(jīng)驗來驗證理論,可以在學習理論之后進行實驗。 在實驗的組織形式上,以邊講邊實驗和設計實驗兩種形式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使課堂氣氛活躍、生動。 在課堂上,應盡量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角色完成演示實驗。由他人點評正誤、成敗。很多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可在教室同步完成(4 人一組)。 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應引導學生加以改進, 這樣也可以在教室完成試驗。大家都知道H2S 和SO2都是有毒有害的氣體,研究它們的性質切不可少做或不做實驗。 為了探究H2S 和SO2反應的產(chǎn)物,我引導學生設計出如下的實驗(如圖1)。
材料來自于身邊的廢青霉素瓶和一次性的輸液管,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化學的興趣。
有些疑難問題應及時補充或設計實驗: 如NaHCO3、Na2CO3在水中誰的溶解度大? 相同濃度的NaHCO3、Na2CO3兩溶液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誰劇烈?NaHCO3溶液與鹽酸反應, 滴加順序不同、 現(xiàn)象是否一樣? 噴泉實驗成敗的關鍵及SO2氣體在什么條件下也能形成噴泉等?如何鑒別某混和氣體由CO2和SO2組成的?如何驗證SO2有還原性、氧化性及漂白性? 這些經(jīng)學生討論、設計并親自動手實驗,問題都迎刃而解。 實驗教學極大地滿足了青少年好奇、 好動、 好勝的心理特征,為此,對于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經(jīng)常開展實驗教學,其學習化學興趣肯定大增。
所謂“問題情景”是教學中的一種“氛圍”、“心境”。所有求知活動的源頭都產(chǎn)生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的情景之中,并通過對問題的研究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不斷地提出或者引導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通過提問→質疑→解疑→結論→再提問……的教學模式,是一條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且適合基礎較差的高一年級學生有效的教學模式。
首先,要巧設問題。 創(chuàng)設問題要緊摳教學內(nèi)容,并且難易適度,即要胸中有人,又要目中有人。 “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fā)學生興趣,然后經(jīng)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思考得來容易,印象不深刻。若問題太深、太難或太空洞的話,雖經(jīng)提出,學生也無法答出或啟而不發(fā),這樣收效甚微。 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有的放矢。 若課堂上授課平鋪直敘,采用滿堂灌,讓學生被動地成為“接受器”,教學過程如同平淡的白開水,索然乏味,自然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比如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的遷移應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我學來會有什么用呢? ”就此可以設計一組“化學與生活”的情境練習:(1)人們?yōu)槭裁词褂秒姳鋬Υ媸澄铮?(2)人們蒸饅頭時通常要將塊狀或顆粒狀的面堿研成粉末后再混入面中,原因是什么? (3)為什么加酶洗衣粉的洗衣效果更好? 為什么用溫水的效果比用冷水的效果好? 這些練習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突出了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使學生能夠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中的問題,進而促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生活、 改變生活,學以致用。
其次,要適時點撥。 適時就是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憤” 是積極思考又沒有搞懂時的心理狀態(tài);“悱”, 是整個思維準備表達又遇到困難時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此時巧點迷津,恰似久旱逢甘霖,自然有較好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一步步提高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思維的空間不斷拓展,課堂氣氛必然活躍。 如在《物質的量》這單元教學中,學生總是對“物質的量”不理解,為什么其他學科或日常生活中不用其名? 此時若問全世界人民共吃1 摩爾蘋果多少年才能吃完(假設不腐)? 學生一算嚇一跳,“摩爾”這一概念也很快掌握了。 在學習《金屬鈉的性質及應用》第一節(jié)鈉與水反應這一知識點時,很多學生會寫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但鈉與鹽酸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三氯化鐵溶液反應的方程式大多寫錯,若及時補充實驗點撥,學生通過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很快明白其反應原理,很快“柳暗花明”。 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許多學校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情況不盡人意,這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直觀思維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當采用微型化學實驗后可大大改善這一狀況。 由于微型化學實驗儀器價格低廉又可用代用品替代, 所以便于讓每一個學生均親自動手做更多的實驗,去發(fā)明自制一些簡易代用的儀器,去探索實驗條件的改進和實驗內(nèi)容的改革,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經(jīng)驗和行為變化協(xié)同發(fā)展, 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實現(xiàn)有機融和,有利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如我校高一(8)班學生洪亮自制的鈉與水、鹽酸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三氯化鐵溶液反應的微型實驗(如圖2)。
其三,要積極鼓勵學生。 中國男足歷經(jīng)四十四年沖進世界杯,這與米盧的“快樂足球”理念有很大關系。 事實上,學生的進步要依賴于教師的鼓勵,而教師的教學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也無法取得圓滿的效果,所以要不斷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參與討論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要創(chuàng)造這一良好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要靠情感激勵,讓學生覺得老師可敬、可親、可信。 如果“不錯”、“很棒” 讓學生聽起來是由衷的發(fā)自教師內(nèi)心的贊美,學生將會受到莫大的鼓勵! 另一方面要靠成功激勵。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不可用一道道難題、怪題將學生整垮,更不能用懲罰手段考倒學生。 面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應精心選擇相對容易題去測試他們,要有一大批人上及格線。 切忌重點學校試題全盤照搬。 高一新生只有考得好、答得出,其心理才感到暢快,才不畏化學和不致失去興趣。
密切聯(lián)系實際就是緊密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生活的實際以及相關學科的特點, 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 具體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化學物質來引入所學的知識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列舉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化學物質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增強學生的實用感、緊迫感和親切感。 例如在講乙烯的性質時利用熟水果散發(fā)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實用意義也加深了學生對乙烯性質、用途的了解;介紹松花皮蛋中的“松花”是由堿與使蛋中的蛋白質分解出的氨基酸反應得到的,讓學生加深了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了解;還有堿性物質可降低農(nóng)藥的藥性、如何鑒別真假金銀、食品中的防腐劑常識、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會使學生感到學化學生動有趣,他們也愿意用所學的化學知識來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講焰色反應之前, 我就讓學生回家在燃燒的煤氣火焰上灑少量的食鹽,這樣很直觀地看出鈉元素的焰色是黃色,同時建議利用廢銅導線觀察銅元素的焰色反應。 在上課的時候同學們都有話講,堂課氣氛相當好。 食品包裝袋中一般都置有一包干燥劑,我建議同學們將家中的干燥劑收集起來,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帶他們?nèi)嶒炇疫M行興趣試驗。將其溶于水后取澄清溶液用吸管往其中吹氣,可看到原來澄清的溶液變混濁,持續(xù)吹入氣體又變澄清。 通過實驗現(xiàn)象可知這袋干燥劑成分是氧化鈣,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生了CaO 與H2O 反應生成Ca(OH)2,Ca(OH)2與CO2反應 生 成CaCO3,CaCO3與CO2、H2O 反 應 生 成Ca(HCO3)2幾個反應。 小實驗不僅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家庭實驗可以使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物質和現(xiàn)象入手, 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展開探究,使學生自主地獲得有關知識和經(jīng)驗。
任何學科知識都有深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內(nèi)部規(guī)律。 要讓學生的興趣持久和有價值, 就要不斷地揭示規(guī)律,讓化學這門學科對學生充滿誘惑力、吸引力。 化學課有別于其他的課,需要記的多,靈活運用的也不少,點多面廣。 如果不揭示規(guī)律,學生往往是一看即懂、一放即忘、一問即啞、一考即倒,長此下去,學生興趣逐漸減退。 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可以與學生總結規(guī)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口語化的形式固定下來,并利用這些規(guī)律來解決化學問題。 例如,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降與電子的得失情況,可用“升失氧,降得還”表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總結出四個字“寫、改、刪、查”;電解池中電極名稱也總結出“正、陽、氧”(正癢癢)三字等。 容量瓶的觀察方法給濃度帶來的誤差可以用羊?。ㄑ鲆暎┗⒋螅ǜ┮暎﹣韼椭鯇W者;同族元素的單質的化學性質主要從相似性、遞變性、特殊性三方面去學習;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可從儀器、藥品、反應原理、發(fā)生裝置、收集方法、檢驗、提純、干燥、尾氣處理、注意事項等方面去探討。 工業(yè)制法可從所用原料、反應原理、主要生產(chǎn)階段、主要反應、主要設備、爐渣及尾氣處理等方面去學習。 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電解方程式等應從適用范圍、 書寫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加以區(qū)分、 比較、理解。 適時介紹化學方程式配平技巧、計算題巧解。
類比歸納法也是中學化學中常用的學習方法。 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一直是容易混淆的概念,通過列表歸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利用表格歸類比較、對比分析的能力。
?
化學概念之間的從屬關系、并列關系以及矛盾對立等關系,可編織成相關的簡明圖表如氧化還原反應與其它幾種化學反應類型可以借助集合概念加以較。
教師只要不斷訓練學生總結、歸納帶有規(guī)律性的知識,并且教會學生進行歸納對比、類比、聯(lián)想法學習技巧,其學習興趣肯定持久。 通過不斷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想方設法使學生的興趣轉化為我愛化學、我要學好化學的動力,那么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不斷提高。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康力.現(xiàn)代中學化學優(yōu)化教學課程[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 劉正江.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12)
[4] 叢高.高三化學復“歸納法”舉隅[J].中學化學,2008,(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