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寧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識,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jīng)成為教師們的自覺行為。而如何在品德教育活動中依據(jù)新課標“激勵每個兒童的發(fā)展”的要求,落實好對學生適時、恰當?shù)脑u價,是保證品德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到:“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痹谄返陆逃龑嶋H教學活動中,教師們也一直在努力構建一個盡可能激發(fā)學生上進心、讓他們擁有自信及既能正確認識自己又能理解別人的評價體系。經(jīng)過這些年的改革實踐,特別是提倡“激勵性評價”以后,品德教育中的學生評價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只是在實施激勵性評價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對教師的鼓勵表現(xiàn)出一種“無可無不可”的回饋態(tài)度;有的學生受表揚的瞬間會覺得興奮,但過了一陣又變得麻木了。如果教師評價手段單一且過多地表揚,那么難免會使學生形成一種“太容易獲得”的心理,產(chǎn)生自滿情緒,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應付了事。有的教師認為凡是批評都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這導致他們在教學活動中不敢批評學生,而是一味地追求那種“苦口婆心”的教學模式,期望學生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這對于那些需要“當頭棒喝”的學生就顯得力度不夠,教育效果不明顯。
為了防止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使教學評價工作更加有效,還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繼續(xù)付出不懈的努力。下面,我談談對評價工作的幾點個人看法。
一、及時掌握評價時機
品德教育強調對兒童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重視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態(tài)度、情感、行為表現(xiàn),重視兒童在活動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因此,教師能否敏銳地捕捉到適時的評價時機就成為評價能否奏效的關鍵。教師如果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每次活動中的思想狀況、努力程度等有價值的情況,并給予及時、準確的評價,就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對自己付出努力的認可,從而發(fā)揮評價目標的導向作用??梢姡畈⒉坏韧诒頁P,有時批評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措施。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要實事求是、就事論事,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二、注意評價內容
新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課程評價不宜全部量化,應重視對兒童在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等方面的評價。因此,品德教學的課堂要能有效地引領學生走進鮮活的世界中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感知生活,而教師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內容不能籠統(tǒng)地概括,應具有針對性,做到具體、就事論事,即重視質性評價。如我在組織“和風一起玩”這一主題活動時,為了使評價更符合學生實際,在對學生制作風車的過程進行總結評價時,我先和各組小組長一起,把學生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xiàn)以及老師和同學們的看法一一羅列出來,并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yōu)樽约涸诖舜位顒又械谋憩F(xiàn)找出合適的評語。通過此次活動,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長處,也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評價方式應靈活多樣
品德課程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公開表揚、課后鼓勵、私下交談、成果展示、作品分析、小組議論、自我剖析等。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個性特征,都有著自己能接受的評價方式。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一定要先了解學生個性類型的不同特點,然后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多種方式綜合運用,特別應該讓學生全員參與評價。只有教師依據(jù)實際情況,在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關注每個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行為,選擇好評價的內容及方式方法,才能使評價的效果更明顯。
四、爭取多方支持,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品德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學生。這個目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師可以盡己所能,爭取學校、教研組、備課組的大力支持,讓家長、學校、社會以及學生自己都能主動參與其中,通力合作。如在開展“種植小實驗”的活動中,有的教師事先和備課組、班主任、家長溝通好,讓家長在家里也認真地指導學生動手種植。教師把學生的種植成果展覽出來,并評出“種植小能手”,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其實,要真正搞好評價工作,確實需要教師付出不懈的努力,教師要把評價看做學生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學會做人。
以上是我對現(xiàn)階段品德教育中關于如何進行有效評價的粗淺思考,我將帶著這些思考虛心學習,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找到更有效的評價方法。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