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 萌
養(yǎng)蜂園里的秘密
□ 本刊記者 陳 萌
四月的南昌春意正濃,雖然油菜花期已過,倒是一旁的紫云英匯成了片片花海,留住了要北上的蜂農。在南昌安義縣的一處紫云英花海旁,放置著近百支蜂箱,上萬只蜜蜂緊張有序地工作著,沒有閑暇顧及戴著防蜂帽的記者。
去年11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蜂膠產品行業(yè)部分黑幕,養(yǎng)蜂業(yè)受到重創(chuàng)。蜂產品是否安全?近日,記者來到全國最大的蜂業(yè)基地之一江西南昌安義等地探尋養(yǎng)蜂園里的“秘密”。
在南昌,為幫助蜂農發(fā)展養(yǎng)蜂事業(yè),2003年龍頭養(yǎng)蜂企業(yè)汪氏牽頭成立了南昌蜂業(yè)聯合會,推行“基地+蜂農”發(fā)展模式,即往事投入資金給農戶建立養(yǎng)蜂基地,蜂農采收的蜂蜜定期由汪氏收購。聯合會秘書長胡志勇表示,聯合會現下設28個蜂農專業(yè)合作社,會員覆蓋了江西全省11個地市,5900多個農戶,僅南昌地區(qū)養(yǎng)蜂面積就達30萬畝。
現在,加工工藝先進,各種蜂產品充盈市場。在汪氏公司柜臺上我們就看到了包括蜂膠在內的6大系列160余種產品。據蜂農介紹,年景好的話,一支蜂箱一年可以產100千克蜂蜜,250克毛膠,經過去雜質、降低重金屬含量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加工成可食用的蜂膠。因產量稀少,蜂膠又被稱作“紫色黃金”。
蜂王漿的珍貴程度雖不比蜂膠,但也來之不易。蜂農指著蜂箱中一只個頭稍大的蜜蜂說,每只蜂箱里會有一只蜂王,而數目較多的工蜂會將咽頭腺的分泌物供給蜂王,這就是蜂王漿。蜂農將蜂蜜、毛膠、蜂王漿送到合作社,汪氏蜜蜂園采購員會進行質量檢測,收購檢測合格的原料,發(fā)回公司加工成蜂產品,推向市場。
蜂農合作社會員熊先生說,公司提出高于市場10%的優(yōu)惠價格給蜂農,但是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汪氏經常派遣技術人員對蜂農進行培訓和監(jiān)督,在保證生產質量的同時也保證了蜂農的利益。
“如果原料有問題,就算加工工藝再復雜、設備再先進,也是做不出優(yōu)質蜂產品的?!蓖羰厦鄯鋱@董事長汪玲說。
周俊峰副總經理介紹,蜂產品原料要經過三重檢測:首先,采購員要對標有蜂農姓名的蜂蜜桶進行逐桶感官檢測,不合格產品不予收購。之后,初檢合格產品樣本由檢測員保留一份,另兩份被送到公司、秦皇島或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中心進行儀器檢測。原料到廠后,技術員還要再對原料檢測,不合標準的產品予以退貨,至此,對于原料的三重檢測才算完成。
公司生產車間是按照嚴格的質量安全管理要求的GMP(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車間。進入車間之前,記者被要求洗手消毒、更衣換鞋。車間注重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對產品質量與衛(wèi)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在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guī)達到衛(wèi)生質量要求。
由于對蜂產品生產環(huán)境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在采訪過程中,工作人員甚至禁止記者拍照,只允許記者隔著玻璃了解其生產過程。蜂蜜是蜂產品中生產流程最簡單的產品,即便如此,也要經過領料、過濾、殺菌、精濾、內包灌裝、外包、成品、入庫8個環(huán)節(jié)。相比之下,蜂膠產品加工更為復雜,還要經過粉碎、萃取、除雜、精制等多道工序。
在蜜蜂園儲蜜庫內,記者看到一排排足有兩人多高的儲蜜罐,罐體上標注著蜜種和編號,空氣中彌漫著蜂蜜的陣陣幽香。汪玲說,一年中只有一到兩個月是蜂蜜質量最好的時期,蜂產品周期性很強,公司花費巨資建設蜜庫,目的就是保證蜜源質量。那些通過質量檢測的蜂蜜就儲存在這些巨大的蜜罐中。
□ 編輯 崔銀娜 □ 美編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