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梅
當今時代是個崇尚個性、呼喚創(chuàng)造的時代,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為了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語文學科以其知識豐富、內(nèi)容廣博、風格多樣、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等特點,決定了它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優(yōu)越性。而其中的作文教學更為學生提供了思想自由馳騁、才情盡情展示的平臺。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出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呢?
一、立意要新
古人云: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沒有統(tǒng)帥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沒有主題的文章就沒有靈魂??梢娏⒁馐嵌嗝粗匾?。
1.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采用常規(guī)思維方式寫出來的文章大多立意平平。只有打破習慣的思維方式,轉換視角,多角度思考,才會有新發(fā)現(xiàn),立意才有創(chuàng)意。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思維具有創(chuàng)造性呢?①換個角度看問題。②多想一步,深入地思考。即作橫向、縱向思考。③經(jīng)常問自己一些離奇的問題。④訓練自己的想象力。
2.要多角度立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素材,如果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觀點去分析、認識,就會有不同的立意。常用的立意方法有:肯定與否定立意、順向與逆向立意、從虛與從實立意、橫向與縱向立意。如“草”這一事物,從生長特點看,我們會想到它頑強的生命力,進而聯(lián)想到人的頑強品格。但是反過來思考,從它的生存價值看,小草危害莊稼的生長,對人們又是不利的。再如以“風”為話題,可以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這兩個方面切入,也可以從有形和無形的角度立意??傊?,只要從多角度思考,突破常規(guī)思維,就會新意頻出。
二、擬題求新
標題是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是思想精華的濃縮。有人把它比作文章的眼睛。如果一篇文章有一雙亮麗、迷人的眼睛,我想那定會使讀者精神一震,心靈一顫。的確,新穎凝練的標題能收到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效果。對于自擬題目的作文,怎樣擬題才顯得與眾不同呢?
1.逆向思維,追求陌生效果
在準確把握提示語和要求的基礎上,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逆向思考,違反常情,去追求一種陌生的視覺效果,相信這樣的文題會讓人一見鐘情的。如反映學生生活和學習壓力等方面內(nèi)容的可擬為《我也是“富翁”》、《真想做個“差生”》、《渴望停電》、《好想生病》等。寫人記事的可擬為《我的另類老媽》、《我們家的“三國演義”》等。這樣的題目,不落俗套,視角新、體驗新,當然會吸引讀者的目光,引起閱讀興趣。
2.巧用修辭,化用歌詞
巧妙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化用歌詞作為文章的標題,也會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我渴望老師的陽光》、《生活好比怪味豆》、《彩色朋友》、《足球,我的最愛》、《懂你》、《自從有了你》等。這樣的題目有的簡潔含蓄,有的活潑風趣,有的親切感人而又為我們喜聞樂見,怎叫閱卷老師不怦然心動呢?其實蘇教版七至九年級的教科書已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如《為你打開一扇門》、《蔚藍的王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花山秀水》等。只要我們教師在平時善于引導,正確指導,交給方法,相信學生在擬題方面會帶給我們?nèi)碌母惺堋?/p>
三、選材求新
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寫作時選用的材料是使用了一年又一年的陳材舊料。如寫做好事就寫乘車讓座、上坡幫推車、拾到皮夾子;寫老師就寫深夜備課、帶病上課、為我補課、找我談心。這樣的材料讓人一看上文就知下文,沒有一點新意。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固然與學生接觸面窄,生活閱歷淺有關,但也與他們平時不注意觀察、不善于積累素材有直接關系。這才是他們寫作缺乏素材的原因所在。那么怎樣才能使他們胸中有“丘壑”使用時又能拿出新穎的材料呢?
1.用心觀察,注意積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豐富多彩的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形色各異的人們,為我們提供了不同類型的鮮活的寫作素材。我們要把學生引向這個廣闊的社會,讓他們用聰慧的雙眼和純凈的心靈去洞察世間百態(tài),去體驗多彩人生,去關注時事熱點,去了解科技動態(tài),去留心生態(tài)環(huán)保,去捕捉那富有時代氣息的、新奇有趣的人和事。正所謂“天下事,事事關心”。只要學生用心觀察,參與實踐,注意積累,就會獲得廣泛而豐富的素材,又何愁“無米下鍋”呢?
2.把握選材原則
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如何運用才顯得新穎獨到呢?我覺得把握好選材的原則至關重要。即做到人選我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當看到作文題,不假思索想到的材料千萬別寫,稍加思索想到的不要馬上寫,而應寫花上三五分鐘想到的材料。比如:選擇一些小人物、小場景、難忘的瞬間等細小的材料細寫,選感受最深的材料詳寫,選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實寫……
四、表現(xiàn)形式創(chuàng)新
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單純、傳統(tǒng),無法吸引讀者的眼球,而新穎的形式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讓讀者流連忘返。
1.添加題記
所謂題記就是在作文題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即以短小凝練的句子來闡釋文題,揭示主旨,凸顯情感。好的題記不僅能增加作品的意蘊,也能使文采突出,更能使文章的形式上顯得別致,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寫題記的方法有很多,可引用名人名言,詩文名句,也可用自己文章中的一段話等。
2.設置小標題
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能使文章重點突出,條理清晰,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如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中的《美麗的西雙版納》一文,除開頭一段文字外,其余則由5個部分組成,每部分設有一個小標題。分別是:高高望天樹,竹樓映藍天,悠悠野象谷,嫵媚傣家水,笑對生與死。這五個小標題,都由五個字構成,句式整齊,結構勻稱,從五個方面突出了總標題的“美麗”二字。又如七年級下冊的《三個太陽》,全文用四個小標題,領起緊密而又相對獨立的四部分文字。我們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課文中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能力。
3.片段連綴法
片段連綴法又稱鏡頭組接法。即精心選取幾個能夠表現(xiàn)中心的片段,把它們組接在一起。此法優(yōu)點是:每個片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擇內(nèi)容,能把人物、事物的各個方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像時空跨度大、內(nèi)容繁多或變化頻繁方面的內(nèi)容,均可用此法。有時還可以和設置小標題同時使用。如蘇教版課文《美麗的西雙版納》、《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我們家的男子漢》等就是這一典型的范例。
4.排比式段落
在文章的結構安排上,每段若都以相同的格式出現(xiàn),構成一種排比式的段落,相信這樣的表現(xiàn)形式定會讓讀者眼前一亮的。如《我的爸爸》一文,從頭至尾每段都以“我的爸爸不是偉人,但他……”開頭。多次反復,構成排比式段落,不僅使文章形式新穎,而且語言流暢,讀來朗朗上口。再如畢淑敏的《愛怕什么》,也是以“愛怕……”作為前一部分每段的開頭,再以“愛是……”作為后一部分每段的開頭,最后希望人們保持一份真愛。這樣的結構,新穎獨特,作者的觀點,清晰明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日記、書信、實驗報告等形式也可運用。只要用心琢磨,敢于創(chuàng)新,運用得當,就會創(chuàng)作出形式新穎的佳作來。
五、語言出新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位風姿綽約的女子,那么優(yōu)美的語言就是她靚麗的外表。美的語言可以提升文章的品味,使平板的行文活潑多姿,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那么怎樣才能使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生動而又蘊含深刻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善于選用多種句式
將長短句、整散句等句式有機結合,交錯搭配,靈活使用,能使文章的語言搖曳多姿,增添美感。寫作時提醒學生,不要一種句式寫到底,應選用多種句式,交錯使用來給文章增色。其實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俯拾皆是。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往事依依》中的:“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云變換,真是美不勝收。”又如八年級下冊《錯過》中的“沒錯過,抓住了;錯過的,流走了”,“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善于習慣它。錯過,也往往構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由于幾種句式有機結合,語言顯得錯落有致,生動活潑。
2.善于巧用各種修辭
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等這些常用的修辭手法的運用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味的重要手段。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意境優(yōu)美;運用擬人,語言生動,充滿活力;運用排比,文章會更有氣勢;運用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有一位同學這樣描寫洋槐花:“到了五月,在靜謐的夜里,洋槐花羞澀地開著,探頭望著外邊的世界,那一串一串一簇一簇的洋槐花在柔風中推搡著、擁擠著、交頭接耳。那神態(tài),就像一群擠在窩邊的嘰嘰喳喳爭食的雛燕。那濃郁的幽香,溢滿了各個角落,熏醉了整個村莊?!边@一段文字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洋槐花開發(fā)時的形狀、態(tài)勢、香氣,讀后讓人覺得滿口余香。
3.善于引用化用詩句
引用、化用一些古詩名句,將其巧妙的穿插在文章中,既能使文章文采飛揚,又能展示自己豐富的文化底蘊。如《語文是什么》中有這樣一段:“語文讓我們體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無奈,‘秋陽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蕭瑟……”又如:“伴著你,陶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龔自珍的片片落紅幻化成軟軟的春泥,晏殊的獨自徘徊落寞了曲徑通幽,溫庭筠的脈脈斜暉籠罩了悠悠碧水”。詩句的精妙引用、化用,使文章別具意蘊。
“文貴創(chuàng)新”。一篇文章無論哪一方面創(chuàng)新,都會提升其品味。當然,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到成效。只有在平時多閱讀、多實踐、多積累、多訓練,才能寫出富有個性,充滿真情實感的創(chuàng)新佳作。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