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壁東
■http://www.eeo.com.cn/observer/ shelun/2011/02/23/194060.shtml
拒絕野蠻生長
■文/倪壁東
■http://www.eeo.com.cn/observer/ shelun/2011/02/23/194060.shtml
野蠻生長之所以需要被拒絕,是因為它告訴所有的參與者,誰更野蠻,誰就獲勝。
阿里巴巴歷時一月的自查、果斷在內(nèi)部發(fā)布公開信、立即更換三大公司高管……這一連串行動,無論是自愿還是被動,實質(zhì)是阿里巴巴的一次自我救贖,一次對野蠻生長的拒絕,其背后的邏輯植根于自身的商業(yè)基因里面。
可是離開阿里巴巴這一個案,拒絕野蠻生長的基因植根何處呢?
從上世紀橫行的溫州偽劣商品到新千年屢禁屢現(xiàn)的各種毒食品事件,從有“血色GDP”之稱的礦難到各類人禍隱伏的安全事故,我們目光觸及之處是一種野蠻蔓延的力量和一種粗糙原始的質(zhì)地。這是原始積累時代難以避免的痛苦嗎?
當野蠻成為一種潛規(guī)則,當潛規(guī)則成為一種亞文化,誰能拒絕野蠻生長的邏輯?
但是野蠻生長之所以需要被拒絕,不僅在于它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也不僅在于它推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更為重要的是,它歪曲了競爭的規(guī)則,告訴所有的參與者,誰更野蠻,誰就獲勝,它也扭曲了資源配置的信號,誰更野蠻,誰就能獲得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社會、乃至各種組織,實際上將按照這樣的潛規(guī)則和亞文化所設定的路徑一路狂奔。也許其中的優(yōu)勝者獲得了超額利潤,但是帶給整體的則是噩夢一場。
因此,我們堅定地反對野蠻成長的邏輯,無論這種邏輯以原始積累為借口,還是以其他名義為原因。而且我們相信公開、透明化將有助于抵制這種野蠻力量的蔓延,因為它將使得無論是潛規(guī)則還是亞文化,都無法僅由某一具體情景下的強者所制定,而是在透明化的玻璃下,面對各種利益相關體和有責任心的公民社會的審視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