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鵬飛,王燕飛,安 東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37)
內隱學習在普通高校女生乒乓球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
施鵬飛,王燕飛,安 東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37)
探討高校學生采用內隱方式對乒乓球技能學習及學習興趣的影響,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8級乒乓球班女生為對象,設實驗和對照2個組,實驗組采用內隱學習方法,對照組采用外顯式學習方法。結果表明:①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中,掌握單項技術上未發(fā)生顯著性差異;②兩種學習方式在對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方面都起到了正面的效果,單內隱學習在這方面的表現要明顯優(yōu)于外顯學習。
高校女生;內隱學習;外顯學習
本研究在前人對內隱學習理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實驗,采用內隱學習的方式在高校體育專項教學中的應用,探討學生學習乒乓球技能的效果和對學習興趣的影響。文中所強調的是單純的外顯學習與內隱學習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但并不是說我們目前的課程教學所采用的手段只是單一的外顯學習,其實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已經在無意識地運用著內隱學習方式,將其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在對技術動作進行描述的同時,進行傳授。只是我們的教師可能未留意到,或未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單一的分離,也就未能明確地意識到到內隱學習方式的明顯作用。本研究盡力將內隱與外顯學習的方式分離,只待得出同樣的時間內,可能內隱學習比外顯學習能更早或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從而建議我們的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能給內隱學習更多地關注度,能更多地安排或設計出內隱學習方式的教學手段,讓我們的體育課程教學使學生變得更為有益和有效,能籍此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把握自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并倡議我們的教師們能使用更多形象性語言來教授學生,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為顯著,從而為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提供理論與實證依據,以供商榷。
1.1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9-2010第一學期選修乒乓球課的兩個女生班學生,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對照組,每班40名學生。為避免產生霍桑效應,避免學生因為作為實驗對象而產生異常心理,采用單盲實驗,兩班學生均不知道正在實驗,也不知道實驗的目的。
1.2實驗目的
比較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對普通高校乒乓球課女生在乒乓球技能學習效果和對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探討內隱學習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的效果,為進一步提高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提供理論參考。
1.3實驗變量
自變量: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教學方法,對照班采用外顯學習,實驗班采用內隱學習。
因變量:本實驗的因變量是學生乒乓球球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
控制變量:本實驗的控制變量主要是教師的特質、學生的特質、測量的工具等。教師特質方面,教學實驗授課教師具有較高的乒乓球知識、技能和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擔任,且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由同一教師執(zhí)教。學生的特質主要包括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狀況。在實驗階段,學生除了正常的教學實驗課進行乒乓球練習外,其余時間一律暫停乒乓球活動,從而確保實驗研究的質量。
1.4實驗設計
采用雙因素混合設計(2×3,學習方式×測驗時間)比較設計,以檢驗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教學效果上是否存在差異,實驗班采用內隱學習,對照班采用外顯學習,兩組的教學內容、教學課時、教學進度、教學場地、教學條件都基本相同。
1.5數據處理
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統計工作由SPSS軟件進行,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對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對比的顯著性差異進行T檢驗。
2.1平擊發(fā)球
從前測成績來看,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無明顯差異。兩個班學生的乒乓球平擊發(fā)球技能均處于同一水平。經過實驗時數安排要求學時學習后,對乒乓球平擊發(fā)球技能的練習過程采用學習方式×測驗時間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兩種學習方式對技術水平提高無顯著性差異,課時的增長與技術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表1)。經對時間自變量的雙因素多重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前測與中測、中測與后側、前測與后測都存在顯著性差異(表2)
表1 組別、時間雙因素分析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發(fā)球)
表2 時間、技術雙因素方差分析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發(fā)球)
2.2反手推擋
從前測成績來看,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無明顯差異。兩個班學生的乒乓反手推擋技術均處于同一水平。經過實驗時數安排要求學時學習后,對乒乓球反手推擋技能的練習過程采用學習方式×測驗時間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兩種學習方式均對技術水平提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實驗組,前測與中測沒有差異,中測與后側、前測與后測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前測與中測沒有差異,中測與后側、前測與后測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沒有差異(見表3、表4)
表3 組別、時間雙因素分析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分鐘反手推擋)
表4 時間、技術雙因素方差分析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分鐘反手推擋)
2.3正手攻球
從前測成績來看,實驗班與對照班成績無明顯差異。兩個班學生的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處于同一水平。經過實驗時數安排要求學時學習后,對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能的練習過程采用學習方式×測驗時間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兩種學習方式都對技術水平提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實驗組,前測與中測沒有差異,中測與后側、前測與后測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對照組前測與中測沒有差異,中測與后側、前測與后測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成績沒有差異(見表5、表6)。
表5 組別、時間雙因素分析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分鐘正手攻球)
表6 時間、技術雙因素方差分析表(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分鐘反手推擋)
2.2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學生學習興趣的比較
2.2.1 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學生進行體育學習消極興趣、體育學習積極興趣、自主與探究、運動參與程度、對體育的關注五個二級變量測試,對相同被試,前后兩次測試的二級變量得分均值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實驗組在體育學習消極興趣、體育學習積極興趣、自主與探究、運動參與程度、對體育的關注五個二級變量的得分均值項上,實驗后比實驗前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尤其對體育學習消極興趣的改變最大,其次是體育的關注(見表7)。
表7 實驗組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德的均值、標準差和T值
注:P<0.05,P<0.01,P<0.001;表8同
2.2.2 實驗前后分別對對照組學生進行體育學習消極興趣、體育學習積極興趣、自主與探究、運動參與程度、對體育的關注五個二級變量的測試。對相同的被試,兩次測試的二級變量得分均值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對照組在各項指標上均未出現顯著水平的變化(見表8)。
表8 對照組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德的均值、標準差和T值
2.2.3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后學習興趣的比較。統計表明(見表9):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體育學習興趣五個二級變量提高幅度的得分上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
表9 實驗與對照組體育學習興趣各指標提高幅度比較
3.1在單個技術動作學習上,兩種學習方式在技術動作學習效果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對乒乓球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采用學習方式和測試時間的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表明,學習方式和時間無交互作用(p=0.675)、學習方式和技術無交互作用(p=0.545)、時間和技術有交互作用(p=0.000);在簡單的乒乓球平擊發(fā)球技能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測與中測存在顯著差異,而在較難的反手推擋和正手攻球技能中,前測與中測沒有差異,說明在簡單的乒乓球運動技術學習中,通過內隱學習獲得的技能與通過外顯學習獲得的技能同樣有效,但在簡單技術動作學習的認知階段兩種學習方式存在顯著差異;而在較難的技術動作學習中,在本研究中內隱學習沒體現出在復雜技術的學習優(yōu)于外顯學習這一優(yōu)勢,這個問題的出現本文認為可能與實驗的時間有關。此外,兩種學習方式都能促進學生技能的學習,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對成績的提高幅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這說明運動技能可以以外顯或內隱的學習方式獲得,兩種學習方式在運動技能獲得進程中的效果是相當的,沒有顯著性差異,這一研究結果與Liao(2001)采用類比學習范式研究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能,發(fā)現內隱學習組和外顯學習組在學習階段和保持測驗中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是一致的。
以往已有的研究文獻顯示,內隱學習范式(雙任務學習范式)有個缺陷,即內隱學習組的技能操作成績一致地低于外顯學習組,即使在經過大數量的練習后還是如此Baddeley & Wilson(1994) 指出,外顯學習的功能是通過糾錯機制來實現的,而內隱學習者因為工作記憶的限制而無法糾正錯誤,不能避免錯誤的重復,這可能是造成學習成績較外顯學習者差的原因。而從本研究的實驗結果可見,兩種方式所獲得的乒乓球技術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說明類比范式的內隱學習彌補了雙任務范式的不足,這一點在應用層面上很重要。
3.2不同學習方式對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
3.2.1 內隱學習的方式在對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方面起到顯著的作用。本研究發(fā)現,在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量表中體育學習消極興趣、體育學習積極興趣、自主與探究、運動參與程度和對體育的關注的五個維度中,內隱學習較外顯學習對各維度的積極影響更顯著。對于這一發(fā)現,本文認為,體育學習的消極興趣與體育學習的積極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它們之間是相互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體育學習的消極興趣降低,那么體育學習的積極興趣就提高,反之,兩者則相反。在此,我們就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興趣加以討論。
本研究的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相對于對照組的學生在實驗前、后體育學習興趣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兩種學習方式的著重點及采取的方式不同有關。外顯學習的方式是有意識地解決問題,是有意識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學習,強調通過課堂教學采用與文本相符的敘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具體的知識傳授。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是學生活動的中心,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是知識的接受者。對于實驗組而言,內隱學習強調教師通過對技術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的表述或形容,從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來激發(fā)學生,使原本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容易接受,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或接受起來更具有趣味性,增加了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梢?,從新穎性、吸引性來看,內隱學習可能更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技術要領的遷移性聯想,以使其能較為明顯感知自身技能的提升或對自身的技能產生較為明顯期望度,由此激發(fā)了其對技術動作的求知欲。當求知欲產生后,并在不斷的相應刺激下,必然促進行為的執(zhí)行,即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上,其行為在不自覺中變被動為主動的求知操作。
由于內隱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可能在教師教授過程還未受到重視,但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試驗資料來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內隱學習的學生在學習的積極性比較上是優(yōu)于通過外顯學習的。
3.2.2 外顯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存在一定的影響作用。對照組的數據結果雖然為出現P值的顯著,但還是可以從F值看到,外顯的學習方式可能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方面起到了作用,即學生可能由于各種原因,興趣的各方面對外顯教學方式的影響差異較大,且可能出現了正面與負面并存的影響,而其中的負面響應值或效果可能與正面的值比較接近,未能在T值與P值中體現出正面效果,這也可能顯示著外顯學習可能在引起部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對部分學生起著反向的作用。另外,與學生交流和查閱相關資料得出,導致此現象的原因是由于“一講解、二示范、三練習、四糾錯”的教學方法與中小學時期的教學方法類似,這種條理化、程式化、循規(guī)蹈矩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上產生一種慣性思維,因此在教學方式無大變化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化不大。
外顯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是講解動作細節(jié)、要領和易犯錯誤,沒有打開學生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思維,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與創(chuàng)新的機會,有時還可能會是強迫性的學習,久而久之,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所殘存的學習習慣形成了他們的一種原始本能,這種殘存的記憶在心理上給新動作的學習造成了一種滯后的力量,可能會嚴重地阻礙其學習新的運動技能的積極性。而內隱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直覺、靈感、頓悟等方面的開發(fā),開拓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對運動技術學習的內在潛能,在無意識中獲得運動技能的操作。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說過:一個自由人是不應該被迫進行任何學習的。因為身體上的被迫勞累對身體無害,但被迫進行的學習卻不能在心靈上生根的??梢妼W生主角意識的確立和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內隱學習在解決這個問題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1 無論是簡單的技術學習,還是較難的技術學習,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方式對乒乓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均有效果,但在簡單技術動作學習的認知階段,兩種學習方式對動作的學習存在顯著差異??赡軆入[學習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建議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加入內隱學習的方式,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效果更為有效。
4.2 內隱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內隱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較好的刺激作用,并能開發(fā)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的潛能。建議教師在做課程設計時,可有意識地將內隱學習作為新穎的教學方式貫穿于教學過程。
[1] 郭秀艷.內隱學習研究綜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4,22(1):49-55.
[2] 郭秀艷.內隱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45-353.
[3] Master R S W.Knowledge,Knerves,and Know-how:The Role of Explicit Versus Imolicit Knowledge in the Breakdown of a Complex Motor Skill under Pressure[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gy,1992,83:343-358.
[4] Graf P,Schacter D L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 in Normal and Amnesic Subjec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s,1985,11:501-518.
[5] Poolton J M, Masters R S W,Maxwell J P.Development of a Culturally Appropriate Ananlogy for Implicit Motor Learning in a Chinese Popul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Hong Kong Student Conference of Exercise Science,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Hong Kong,2005.
[6] 郭秀艷.內隱學習對技能類教學的啟示[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1):87-91.
[7] 安容.內隱學習對提高技能教學效果的重要意義[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28):42-44.
[8] 丁俊武,周志俊,任杰.內隱學習理論的研究進展及其對體育教學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6):816-820.
[9] 高鴻彬,陳男生,等.內隱認知優(yōu)越性在運動技能學習中的體現及啟示[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3(4):65-67.
[10] 郭秀艷.內隱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J].心理探索,2004(7):22-27.
[11] 任杰,章建成. 運動技能獲得中的內隱學習研究進展[J].體育科學,2000,20(4):75-77.
[12] 任杰,等.內隱運動技能學習中的注意需求研究[J].心理科學,2001,24(4):501-503.
[13] 范文杰,王祿修.運動領域內隱認知研究述評[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17(3):50-53.
[14] 何曾豪,等.內隱學習在教學上的應用[J].心理科學,2002,25(4):484-485.
[15] 陳曉榮,朱保成.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未來發(fā)展對策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1):91-94.
[16] 郭宇剛,伍家舵,錢金梅.乒乓球項目中內隱學習效果的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3):59-62.
[17] 孫敏,郭宇剛.排球運動中內隱學習效果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5):685-686.
[18] 汪潔.提高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和體育鍛煉態(tài)度的教學實驗[D].浙江大學,2009:20-23.
[19] 胡桂英.運動技能內隱學習的特征、機制和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13-14.
TheExperimentalResearchonImplicitLearningAppliedinPing-PongTeachingofCollegeGirlStudents
SHI Peng-fei1,WANG Yan-fei2,AN Dong2
(PE Departmen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7,China)
This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implicit learning method to the learning of Ping-pong skills and learning interes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t was designed basing on the condition of setting the junior girl students taking the Ping-pong classes i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s the testing group, sett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licit learning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 explicit learning was adop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ly, by using two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occurring in the process of mastering an individual skill.Secondly, the two learning way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in PE, among which the outcome of implicit learning with this respect outweighed that of explicit learning.
college girl students;implicit learning;explicit learning
2010-10-28
施鵬飛(1977-),男,河南濮陽人, 講師,從事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方面的研究.
1004-3624(2011)04-0117-05
·運動心理學·
G81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