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
中國藝術學學科發(fā)展的回憶與思考/汪小洋 喬光輝 (2011.1)——中國當代藝術學大家張道一教授學術專訪 6
從蘇聯的大風格到中國的“大制作”/陳世雄 (2011.2) 6
理論探索
當代戲曲實踐的誤區(qū)/孫書磊(2011.1) 10
南戲《張協(xié)狀元》中的“副末”辯難/元鵬飛(2011.1)——兼議“末泥”即“末兒(兒)” 13
呈現與建構:民國時期京劇舞美理論/孫紅俠(2011.1) 16
中國繪畫色彩觀演變研究/張 晶(2011.1)——魏晉南北朝 20
論中國畫題跋在宋代隱顯之緣由/許永福 朱曉清(2011.1) 30
論海德格爾關于藝術作品的思想/郝文杰(2011.1) 34
現代人文視野下的藝術教育/凌晨光(2011.1) 38
中國繪畫色彩觀演變研究/張 晶(2011.2)——唐朝 17
“傳神寫照”與肖像畫藝術/潘豐泉(2011.2) 25
人類精神生態(tài)的癥結與出路/汪余禮(2011.2)——易卜生后期戲劇的深生態(tài)學解讀 32
略談戲曲民俗研究的成就與學科意義/王學鋒(2011.2) 38
潮州方言·潮調·泰語/張長虹(2011.2)——關于泰語潮劇的本體研究 42
印象派畫家的波西米亞精神/李 勇(2011.3) 6
藝術與真理/郭勇?。?011.3)——王德峰藝術哲學述評 17
神話原型與性別操演:解析田漢《湖上的悲劇》的雙重結構/周云龍(2011.3) 27
中國傳統(tǒng)音樂表演藝術的美學思想/黃昌海(2011.3) 30
試論中國當代油畫的后現代手法/符 莉(2011.3) 33
略論“有法無式”/曹林娣(2011.4)——中國古典園林營構法則 22
論梁辰魚的史學追求及文藝思想/黎國韜(2011.4) 27
建國初期的中蘇美術展覽交流/朱 沙(2011.4) 31
論本雅明關于現代藝術的思想/韓王韋(2011.4) 35
后印象派——現代主義繪畫的開端?/張 萌(2011.4) 37
性別政治及其表征:莎士比亞戲劇的女性學譜系/劉曉萍(2011.4) 42
古印度佛像影響中國的三次高峰/阮榮春 張同標(2011.5) 6
惠安女題材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圖式轉換與當代建構/翁振新 翁志承(2011.5) 11
當代藝術與公共政治:從“圖像交往”到“藝術商談”/彭 肜(2011.5)——以“成都春沙”(2004-2010)為中心 16
實用的遮蔽與審美的顯現/葉佑天 漆晚霞(2011.5)——原始彩陶藝術的現象學闡釋 21
臺灣傳統(tǒng)戲曲的產業(yè)化對策/魏 然 王 偉(2011.5) 24
尋找新的建筑倫理學/萬書元(2011.6)——論卡勒鮑特的生態(tài)建筑 6
繪畫構圖的全面成熟/王志明(2011.6)——文藝復興繪畫的構圖成就 12
士儒與藝術家/童 強(2011.6) 18
《海上夫人》:異體自剖與藝術家的自我鏡像/汪余禮(2011.6)——兼論該劇所開創(chuàng)的新方向 22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鄧 雯(2011.6)——柴科夫斯基交響曲中“圓舞曲”哲理因素的生成基礎 28
欣賞評鑒
重述與轉寫/周靖波(2011.1)——歌劇《原野》敘事片論 41
難為的自在/張家壯(2011.1)——朱以撒論 46
略論“門”的審美意蘊/曾華暉(2011.1) 51
本立而道生/李豫閩(2011.2)——有感于湯志義做漆 60
計算不了的愛情/霍小寧(2011.2)——評《情話紫釵》的情境悖論 61
《西廂記》老夫人形象簡論/齊 濤(2011.2) 64
金代晉南地區(qū)墓葬中雜劇人物的藝術表現/彭 超 穆寶風(2011.2) 68
王詵生卒年略考及其書法藝術/張榮國(2011.2) 71
古齊國樹木紋瓦當探析/葛 濤(2011.2) 76
繁華落盡古橋間/周 晶(2011.2)——泉州洛陽橋探析 79
信仰的人間化/崇秀全(2011.3)——談馬薩喬《三位一體》真實形象與空間的營造 38
脫塵清潤 古雅恬靜/陳 蓉(2011.3)——淺析王來文先生的花鳥畫扇面藝術 42
黨懷英書法及其篆書藝術之創(chuàng)新/王守民(2011.3) 44
舞臺劇《松子的愛》的視覺表達/童 玲(2011.3) 49
從《天鵝湖》的改編看經典舞劇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丁雪芹(2011.3) 51
物欲與真愛的交織/滕 雪(2011.3)——評話劇《愛,非試不可》 53
困頓的前行者/陳 陽(2011.4)——解讀廖冰兄漫畫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60
論新發(fā)現之仇英摹宋本《水軍圖》/徐中鋒(2011.4)——兼論仇英繪畫的獨特成就 70
晚明杭州畫家群體管窺/呂友者(2011.4) 74
蘇州網師園的山水意境/向 諍(2011.4) 83
含淚:人的活法與人的精神/王 惠(2011.4)——有感于張麗玲和她的紀錄片《含淚活著》 89
朝鮮族民歌中獨特的民族調式色彩/李秀蓮(2011.4) 91
英雄時代的預示/林別嘉(2011.4)——淺析貝多芬《C小調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 93
丹心一片照汗青/陳少萍(2011.4)——觀梨園戲《朱弁》有感 95
一音三韻 蕩滌心靈/林仕鵬(2011.4)——淺談笛子在閩劇樂隊中的運用 96
廈門大學臺灣籍博士生座談徐曉鐘版《浮士德》[五篇](2011.5) 27
浮華中,名士的本土道德/林顯源(2011.5) 28
詩意的舞臺、詩化的臺詞、詩感的節(jié)奏/洪春柳(2011.5) 29
戲劇創(chuàng)作中的《浮士德》精神/陳孟亮(2011.5)——古諾、林兆華、徐曉鐘三種導演版本之比較 30
認真經營真實的人生/劉穎灝(2011.5) 32
尋找“真善美”/康素慧(2011.5)——我看《浮士德》 33
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漫畫/吳繼金(2011.5) 35
空靈·詩意/朱小明(2011.5)——朱德群其人其畫 39
本真的存在與詩意的棲居/李佩文(2011.5)——米勒農民題材作品分析 42
古典主義的回光/林東波(2011.5)——布拉姆斯的生平及其音樂創(chuàng)作 45
交響樂集《我的海峽》之九“海峽之脈”音樂分析/李 暉(2011.5) 47
對迷?,F狀的思索和對光明未來的遐想/鄧 雯(2011.5)——試述柴科夫斯基《第五交響曲》中圓舞曲的哲理意蘊 50
現代文明背景下的一部遠古史詩/董 波(2011.6)——評沈愛鳳的《從青金石之路到絲綢之路——西亞、中亞與 60
亞歐草原古代藝術溯源》
“思鄉(xiāng)”的張力/馮 慶(2011.6)——《北國之春》、《鹿港小鎮(zhèn)》中的現代性認同 66
《顧家姆媽》的喜劇性與藝術特色/王藝睿(2011.6) 71
新現實主義繪畫中的視覺建構/陳 剛(2011.6)——談羅中立的色粉畫創(chuàng)作 73
基于精神分析視角的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隱性世界/王 穎(2011.6) 75
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陳榮超(2011.6)——古典舞《愛蓮說》的意境美 79
越人善鑄劍 青銅傳瑰寶/唐 莉(2011.6) 80
海外藝履
挪威現代戲劇家比昂遜研究[三篇](2011.1) 60
作為希望現象的奇跡和暴力/黃鳳祝(德)(2011.1)——論比昂遜與《超越能力》 60
他者·象征·主體/陳 靚(2011.1)——評《新婚的一對》中的人物主體性建構 64
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生活/王非一(2011.1)——《新婚的一對》與現代城市 68
雙城記/濮 波(2011.1)——利茲大學訪問隨記 70
感受不一樣的《灰姑娘》/盛 柏(2011.2) 103
非遺保護
非遺保護:搶救·喚醒·文化自覺/馬知遙(2011.1) 74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理念的認識/汪 欣(2011.2) 97
婚慶吉祥圖案設計初探/高 珊 王惠嬌(2011.2)——以閩南地區(qū)為例 101
蠟染繪畫藝術探析/鐘紹琳(2011.3) 97
儺文化的保護現狀與對策/智聯忠(2011.3) 100
泉州地區(qū)閩南戲曲傳承中的社會文化功能之考察/劉 鵬(2011.3) 104
安?!班聠獑觥北Wo及啟示/陳燕婷(2011.4) 97
畬歌嘹亮/徐玉萍(2011.4)——試論畬族民間音樂的教育與傳承 102
春風弦管醉千場,雅韻清音笑萬年/王丹丹 陳小紅(2011.5)——記國家級南音傳承人吳彥造 90
現代泉州木偶造型藝術考察/陳曉萍(2011.5) 94
永春龍水漆籃及其產業(yè)集群模式現狀思考/蘇少凌(2011.5) 98
太谷秧歌的傳承現狀和對策/智聯忠(2011.5) 100
昆曲《牡丹亭》“堆花”表演衍變及成因初探/李 陽(2011.6) 50
文化視野
歷代宦者演戲述略/黎國韜(2011.1) 79
尚武遺風的清代服飾漢化流變/劉若琳(2011.1) 82
性別文化與藝術表現/朱云霞 王玉玨(2011.1)——試論世紀之交臺灣女性藝術的性別視野 88
從當代藝術思考動畫創(chuàng)作的選題/葉 璐(2011.1) 92
網絡與網絡亞文化/劉桂茹(2011.2) 47
論客家建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蘇俊華(2011.2) 51
殊途同歸:懷舊與臺灣經驗/陳美霞(2011.3)——試論臺灣眷村文藝風潮 76
淺析戲曲中的“三月三”/李 楠(2011.3) 82
讓“空間”衍伸出更多意義/蔡福軍(2011.3)——評福建人藝實驗版《雷雨》 84
閩劇花彩旦的藝術特色及表演技巧/程 微(2011.3) 87
高雅藝術消費:現狀分析與建議/黃 星(2011.3) 89
免費開放與建構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董 平(2011.3) 90
《大河之舞》藝術表演的情感渲染/張文晶(2011.3) 92
小議藝術研究中的圖文互證/呂小川(2011.3) 93
色彩中的質地因素/楊 琳(2011.3) 95
從文化變遷的角度談“展廳書法”/周小兵(2011.4) 46
閩臺動漫產業(yè)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孔蘇顏(2011.4) 50
論小提琴滑音所蘊含的“中正平和”的儒家思想/王 珊 陳 璐(2011.5)——以馬思聰《思鄉(xiāng)曲》為例 60
藝術終結之謎/郭全照(2011.5)——解讀周計武的《藝術終結的現代性反思》 64
金農書體意識淺論/歐鍵汝(2011.5) 68
性靈出萬象 風骨超常倫/李健鋒(2011.5)——邢庚山水美學釋義 71
明清時期的德化人物瓷塑藝術風格初探/涂 慷(2011.5) 76
閩南薌劇與臺灣歌仔戲的因緣/李啟鴻(2011.5) 80
三元鼎立:美國戲劇產業(yè)體系格局掃描/范煜輝(2011.6) 82
“解”字“造”境/李永新(2011.6)——作為創(chuàng)意原型的漢字在平面設計中的風格營造 85
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于媒體產業(yè)的分析/孫 婕(2011.6) 88
商業(yè)意識形態(tài)下古典音樂的演繹/何 晨(2011.6) 91
影視長廊
費里尼的丑角烏托邦/黃金城(2011.1) 95
《趙氏孤兒》:歷史、話劇、電影/許 波(2011.1) 100
新世紀中國電影的創(chuàng)作現狀與發(fā)展意識/熊 立(2011.1) 103
《蘇絲黃的世界》:好萊塢跨國戀情的拯救神話/姜智芹(2011.2) 82
身體奇觀/鄭 軍 劉國強(2011.2)——關乎感官欲的鏡像表述 84
從“苦”到“情”:論苦情戲悲劇模式的轉變/李光柱(2011.3)——《天涯赤子心》人物分析 60
《桃花運》與后愛情敘事/王冰冰(2011.3) 64
滯后傳播與聚合效果/侯 凱(2011.3)——論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中國電影的一種傳播狀態(tài) 67
影像背后/錢洪波(2011.3)——評八集文化紀錄片《昆曲六百年》 71
遙遠的回響/代金存(2011.3)——從《英國病人》中的“傾聽”說起 74
紀念建黨90周年專題[四篇](2011.4) 6
領袖形象與“人”的歷史/徐 勇 徐 剛(2011.4)——論電影中毛澤東的形象塑造與個人/國族話語之間的關系
為平凡生活尋找動力/郝朝帥(2011.4)——新世紀“主旋律”電影的新變7 1 1
人性化的視角/張文諾(2011.4)——評電視連續(xù)劇《保衛(wèi)延安》 15
氣勢磅礴 厚重堅實/許 波(2011.4)——舞臺與銀幕對“八一”南昌起義的藝術呈現 19
《讓子彈飛》影評系列[三篇](2011.5) 81
姜文電影中的欲望與血性/李仁貴(2011.5) 82
《讓子彈飛》中的欲望符碼與集體無意識/盧 偉(2011.5) 85
《讓子彈飛》的戲劇化敘事/張 琴(2011.5) 88
當代語境下的“寫意式”改編/吳麗佳(2011.6)——解析姜文電影的改編策略 32
自由無羈的黑暗喜劇/徐國梁(2011.6)——薩布(SABU)電影簡論 36
“紅色經典”里的“人”/鄧謙林(2011.6)——論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39
眾里尋“她”千百度/楊鳳娟(2011.6)——《時時刻刻》中的女同性戀傾向及其隱含意義研究 42
審美期待與本土文化精髓的化合/王曉藝(2011.6)——接受美學視域下的“豬八戒”系列神話劇 45
夢想世界中簡單的美/楊 瑛(2011.6)——《飛屋環(huán)游記》角色設定賞析48藝術教育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yè)素描基礎課程教學探索/呂承堅(2011.1) 107
黃自《思鄉(xiāng)》的歌曲分析與演唱提示/邢嵐楓(2011.1) 109
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樂表現/耿琴瑤(2011.1) 111
高等藝術職業(yè)教育的價值取向探析/馬曉嵐(2011.2)——兼及藝術職業(yè)教育改革思考 105
淺析人物角色設計中眼部表情的特點/劉 利 劉 虹(2011.2) 108
聲樂中改變音色的幾種方法/張斕斕(2011.2) 111
藝術類本??平虒W中審美教育的任務/范英豪(2011.3) 107
談中國民間舞蹈的審美教育意義/陳曉穎(2011.3) 110
巴伯小提琴協(xié)奏曲第一樂章的演奏分析/孫 艷(2011.3) 111
“游戲化學習”在兒童鋼琴啟蒙教材中的應用和設計/肖 端(2011.4) 104
舞蹈創(chuàng)作計算機三維輔助系統(tǒng)開發(fā)及應用研究/劉 浩(2011.4) 106
道可道,非常道/朱惠華(2011.4)——辨析中國古代聲樂理論的現代意義 109
當前少兒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彭 藝(2011.4) 111
中國高校數字電影院線前景探索與發(fā)展策劃/馬曉嵐(2011.5) 106
舞美設計教學中的綜合性小品造型訓練解析/林晨曦(2011.5) 110
融戲于舞/廖紅新(2011.5)——談民間舞蹈教學中融入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思路 112
寓教于“樂”/鄭 彤(2011.6)——淺談高校音樂教育的德育滲透 93
高師合唱何處去?/吉穎穎(2011.6)——兼論民族特色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96
論美術理論在高等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刁秀航(2011.6) 100
薩克斯重奏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陳忠輝(2011.6) 103
舞蹈教學語言運用策略/何文音(2011.6) 105
德彪西鋼琴前奏曲《焰火》的教學分析/林別嘉(2011.6) 107
聲樂藝術實踐的重要性及對策/鐘玉長(2011.6) 109
談美術鑒賞中的音畫結合/俞 程(2011.6) 111
藝苑畫廊
流水歡歌——中國水彩畫名家廣西行作品選登(2011.1) 54
行走之間——2011福建青年工筆畫家提名展作品選登(2011.2) 54
缺席的身份——2011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提名展作品選登(2011.3) 54
惠女情懷 翁振新中國畫作品選登(2011.4) 54
首屆福建省青年美術家提名展作品選登(2011.5) 54
俄羅斯當代現實主義畫家尤里·卡留塔、根納基·別爾納茨基 54
和安娜·維納格拉多娃作品選登(2011.6)
封面 油畫《水仙》/管樸學(2011.1)
漆畫《香遠·紅蓮》(局部)/湯志義(2011.2)
油畫《紫陽樓前的風水林》/王 輝(2011.3)
國畫《嫁給大海的女兒》(局部)/翁振新(2011.4)
油畫《黃山松林》/顧黎明(2011.5)
油畫《收獲甘蔗》/謝 森(2011.6)
封二 流淌的色彩 飛揚的心緒——管樸學油畫作品選登(2011.1)
湯志義漆畫作品選登(2011.2)
豈夢光當代油畫作品選登(2011.3)
丁一林油畫作品選登(2011.4)
顧黎明油畫作品選登(2011.5)
謝森油畫作品選登(2011.6)
封三 土樓情懷——梁明國畫作品選登(2011.1)
劉建國畫作品選登(2011.2)
董小明水墨綜合媒介作品選登(2011.3)
袁牧國畫作品選登(2011.4)
福建藝術職業(yè)學院美術系教師繪畫作品選登(2011.5)
鄭浩千國畫作品選登(2011.6)
封底 國畫《霜降》/梁 明(2011.1)
國畫《村莊》/楊玉泉(2011.2)
裝置《水墨·荷》/董小明(2011.3)
國畫《濃綠萬枝紅一點》/袁 牧(2011.4)
油畫《藍色夢想》/周向一 呂承堅 陳若鷗 梁阿興 李為民(2011.5)
國畫《白水春山》/鄭浩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