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新,吳洪特
(長江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化工原理》操作型問題的Excel迭代求解
付家新,吳洪特
(長江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在《化工原理》各單元操作型問題迭代求解過程中,靈活運用Excel中單變量求解功能和豐富的函數功能,可使《化工原理》計算中各種復雜的迭代計算變成簡單方便的菜單和工具欄操作,快速獲得可靠的計算結果,該方法無需編程,簡單易學,規(guī)避了數值計算方法和程序匯編語言的障礙,極具推廣應用價值。
化工原理;操作型問題;Excel;迭代
流體流動與輸送存在3個基本方程(連續(xù)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阻力關系式):
式中,Vs為流體體積流量,m3/s;d為管道內徑,m;u為流體流速,m/s;Δz=z2-z1,z1,z2為相對高度,m;Δp=p2-p1,p1,p2為靜壓力,Pa;l,∑le分別為直管段長度和局部阻力當量長度,m;λ為摩擦因素;ε為管壁絕對粗超度,m;we為單位質量流體接受的有效功,kJ/kg;下標1和2分別代表截面1和截面2。
圖1 油田輸油管路
對于流體流動與輸送這類操作型問題,通常給出9個變量(we,d,l,z1,z2,p1,p2,ε∑ζ),余下 3 個變量(u,λ,Vs),有定解。為求Vs,必須知道u(現u待求),加之式中λ的求取本身就需要試差,因此直接求解上述方程組比較困難,需迭代。
例1[1]一輸油管路如圖1所示,2油槽的液面高差為6m,閥門全開時2槽間的管路總長為1000m(包括局部阻力的當量長度),管內徑為0.5m。油品密度為850kg/m3,粘度為0.1Pa·s,試求該管路的輸送能力Vs。
在1-1和2-2截面之間列機械能衡算式(Δp=0,Δu2=0,we=0,將式(2)簡化)有:
從而:
(4)
令:
(5)
現用Excel試差求解此問題。新建一個Excel文件,單擊“工具→選項→重新計算”,設置最多迭代次數為10000,最大誤差為0.00001。取輸油管絕對粗糙度為0.15mm,流速u初值為2m/s,將題給數據d=0.5m,ε/d=0.15/500=0.0003,Δz=-6m,l+le=1000m,以及計算公式Re=duρ/μ,式(4)、(5)和(1)輸入各單元格,得第2行結果。將第2行結果復制到第3行中,選中f(u)單元格即H3,點擊菜單“工具→單變量求解”,彈出對話框,在目標單元格選H3,目標值輸入0,可變單元格選u單元格即A3,單擊確定。當f(u)=0時,得u=1.26m/s,Vs=0.247m3/s(見圖2)。
圖2 單變量求解示例1
傳熱過程涉及3個基本方程(2個熱量衡算式,1個傳熱速率式),現以逆流操作為例:
式中,Q為熱流量,kJ/s;A為換熱面積,m2;K為總傳熱系數,kW/(m2·℃);ms1,ms2分別為熱流體與冷流體的質量流量,kg/s;cp1,cp2分別為熱流體與冷流體的比熱容,kJ/(kg·℃);t1,T1分別為冷熱流體的進口溫度,℃;t2,T2分別為冷熱流體的出口溫度,℃。
對指定的生產任務,需考察冷卻劑(或加熱劑)用量及出口溫度(或入口溫度)的變化。求解這類問題因涉及到對數方程的數值解,故需迭代。
例2[2]某套管換熱器有傳熱面積0.4m2,油在內管從75℃被冷卻至65℃。冷卻水在環(huán)隙中逆流流動,從30℃加熱至45℃,給熱系數α2=4000W/(m2·℃)。內管直徑Ф25mm,管壁較薄,熱阻可略去不計。求該換熱器能冷卻的最大油量ms1,max。已知油在平均溫度下的物性為λ=0.56W/(m·℃);μ=1.8mPa·s;cp=2070J/(kg·℃)。
當T2達到規(guī)定的65℃時,ms1即為最大,有:
即:
圖3 單變量求解傳熱示例2
描述吸收過程的基本方程是操作線方程和填料層高度表達式(以逆流操作為例):
式中,T為操作溫度,℃;p為操作壓力,kPa;H為填料層高度,m;G為氣相摩爾流率,kmol/(m2·s);L為液相摩爾流率,kmol/(m2·s);y1,y2為氣相進、出口組成(摩爾分率);x1,x2為液相出、入口組成(摩爾分率)。上述方程涉及9個基本變量,需給出其中7個獨立變量,才能確定另外2個因變量。由于填料層高度表達式的復雜性,在計算某些操作型問題時也會遇到迭代計算的問題。
例3[2]在某填料塔內,用水吸收混合氣中的可溶性組分,混合氣體初始濃度為0.02(摩爾分數),吸收劑為解吸之后的循環(huán)水,液氣比為1.5,在操作條件下氣液平衡關系為y=1.2x,兩相成逆流接觸。當解吸塔操作正常時,解吸后水中溶質濃度為0.001,吸收塔氣體殘余濃度為0.002。若解吸塔操作不正常,解吸后水中溶質濃度上升為0.005,其它操作條件不變,氣體的殘余濃度為多少?
1)當解吸塔操作正常時,吸收塔出口液體濃度x1為:
式中,Δym為吸收過程的對數平均力;NOG為吸收氣相總傳質單元數。
圖4 吸收塔出口殘余氣體的濃度迭代計算結果
可見,當解吸塔操作不正常時,吸收劑入吸收塔濃度升高,使吸收塔內的平均傳質推動力減小,氣體殘余濃度提高。
二元連續(xù)精餾過程有3個基本關系式(2個全塔物料衡算式和1個逐板組成關系式):
(6)
式中,F為進料量,kmol/h;D為塔頂餾出液量,kmol/h;W為塔釜采出液量,kmol/h;xF,xD,xW分別為對應其輕組分的組成,摩爾分數;N,N1為全塔和精餾段的理論塔板數,塊;α為相對揮發(fā)度;q為進料熱狀況;R為回流比,無因次。須給定其中8個獨立變量,才能確定另外3個變量。由于相平衡關系和逐板組成關系的復雜性,在求解精餾過程操作型問題時,也會經常遇到迭代計算的問題。
例4[2]一精餾塔有5塊理論板(包括塔釜),含苯摩爾分數為0.5的苯-甲苯混合液預熱至泡點,連續(xù)加入塔的第3塊理論板上。采用回流比R=3,塔頂產品的采出率D/F=0.44。物系的相對揮發(fā)度α=2.47。求操作可得的塔頂、塔底產品組成xD、xW。
全塔物料衡算:
(7)
精餾段操作線:
(8)
提餾段操作線:
(9)
相平衡關系式:
(10)
圖5 精餾分離逐板計算迭代結果
為說明迭代過程,該題特意保留到小數點后5位,實際上保留3位小數即可。在計算過程中應注意,當計算經過第3塊理論板后要更換操作線方程。
[1]劉玉蘭,齊鳴齋.Excel在化工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9,110(6):90-93.
[2]陳敏恒,叢德滋,方圖南,等.化工原理[M].第3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編輯] 洪云飛
10.3969/j.issn.1673-1409.2011.08.022
TQ028;TP311.1
A
1673-1409(2011)08-0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