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出品的電影《裂縫》(Cracks)講述了20世紀(jì)30年代英格蘭某私立寄宿女校跳水隊的一段故事。標(biāo)題既是裂縫,我們不禁要問,何謂裂縫?裂縫意味著去蔽,亦即敞開,仿佛地上冒出的超級天坑,觀眾由此透視到地殼地幔遮蔽下的地核——人性的核心。
影片開頭,Radfield向神父懺悔:我偷了早餐牛奶,放在舊可可罐里做成黃油,不過我打算和跳水隊員分享,所以只能算半條罪;我對花匠的兒子有欲念(lustful thoughts),但他只是夏天才來,而且我從未和他說過話;我還有很多欲念,需要一一懺悔嗎?
接下來鏡頭一轉(zhuǎn),穿白襯衣和黑連衣裙、腰系紅帶子的女孩兒們,向兩側(cè)平平地伸展雙臂,如天使張開了白色的兩翼,一個一個從石頭上輕盈地跳下,口里念著,一,二,三,四……
完美的鏡頭銜接。女孩子們在數(shù)什么?抑或,讓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究竟有多少條罪,讓生命的美麗現(xiàn)出一道道裂縫;或者反過來,究竟有多少條裂縫,讓生命的美麗打上罪惡的印記。片名Cracks是復(fù)數(shù)形式,顯然電影作者意欲直接指明,裂縫不止一條,不止一人,不止一校。先看跳水隊的裂縫。
偷竊。Radfield偷了學(xué)校的食物。
欺壓隊友。進教室前人多擁擠,Radfield一幫人公然讓別人讓路,自己先走。在隊友為其面包片涂黃油后,Radfield嫌其涂得太薄,疾言厲色地要求隊友重涂,說什么如果沒涂滿,就要將她叉到火上烤。接著在隊友們不解的眼神下又為自己開脫,說什么如果不設(shè)立標(biāo)準(zhǔn),一切就會亂套。
散布流言。情節(jié)一,隊員們背地里繪聲繪色編排她們尊敬而崇拜的Miss G和某某學(xué)生的父親有染。情節(jié)二,Radfield當(dāng)面對Fiamma編排其父親的來電,內(nèi)容又是涉及“少兒不宜”。
惡意作弄。隊友們踏青時Poppy用手在Fiamma臉上沾出一個黑點,即《金銀島》中絞死犯被處刑前的標(biāo)記。這點后來被再次強調(diào),即,在Fiamma給隊友們講魔毯的故事時,Poppy用帶子在自己脖子上套圈一拉,隨后做了個嗚呼哀哉的姿態(tài),旁邊是Radfield贊許的表情。
嫉妒。情節(jié)一,當(dāng)一名教師對女孩兒們說“要來一位新的姑娘,她是一位天主教徒,一位真正的貴族,養(yǎng)尊處優(yōu),希望你們好好待她”之后,嫉妒的閑話開始了。說天主教修女如何如何。有人說,聽說她從小學(xué)體操,Poppy說,我看不出體操和跳水有什么關(guān)系,等等。情節(jié)二,F(xiàn)iamma初次來到宿舍,在Rosie由衷地贊嘆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時,Poppy來了句,她才不漂亮,臉是歪的,五官又太大。Lily附和說,Poppy,還是你最美。情節(jié)三,在Miss G單獨為Fiamma做了一道點心并親自奉上以討好(或孤立)Fiamm時,隊友們對Fiamma的妒嫉達(dá)到頂峰,于是合伙將她推搡出學(xué)校,當(dāng)然,她們只是想將她趕出學(xué)校而已,并不要其性命,這表現(xiàn)為同時塞給她地圖、衣服、食物、錢,同時扔給她的還有一句明顯嫉妒的言語,“回家去吧,回到你的王子、鉆石、城堡、宴會那兒去吧。”
“教訓(xùn)”過當(dāng)。在Miss G的間接煽動下,隊友們對Fiamma的憤恨亦達(dá)到了頂峰。隊友們氣勢洶洶地找到蹲在河邊傷心的Fiamma。Radfield一把搶過Fiamma的藥瓶,在Fiamma奪回藥瓶、給了Radfield一巴掌并逃開時,隊友們開始瘋狂追逐,手持棍子并群毆Fiamma,直到后者哮喘再次嚴(yán)重爆發(fā),她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于是停手并開始救人。
以上是隊友們的裂縫,可以如此總結(jié):跳水隊人人有份,霸道的Radfield、嫉妒的Poppy、甚至老實的Fuzzy和Rosie。別的裂縫先不談,就她們對Fiamma的所做所為而言,原因不難猜測,Radfield的No.1地位受到了挑戰(zhàn),Poppy的美麗受到了挑戰(zhàn),F(xiàn)uzzy等人剛開始是由衷地贊嘆Fiamma的高貴美麗慷慨博學(xué)與跳水功力的,但在后來一再被Miss G漠視之后,也感到了失落,于是遷怒于Fiamma,加入了“教訓(xùn)”行動。當(dāng)然,她們并不想致Fiamma于死地,這點很關(guān)鍵,正是這關(guān)鍵點使得隊友們的行為與Miss G的行為在Fiamma的死因問題上不僅形成了程度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性質(zhì)上的差別。再看Miss G的裂縫。
行為出格或無禮。在彌撒時間里,當(dāng)師生們都在莊嚴(yán)佇立唱圣歌時,她高跟鞋一步一響地踏過整個教堂,在眾師生面前昂首斜視,可謂對其他師生的極不尊重。
弄虛作假。將別人文學(xué)作品里的旅游探險經(jīng)歷直接拿來或稍加改編當(dāng)成自己的經(jīng)歷講給學(xué)生聽,以博取學(xué)生們的崇拜。當(dāng)時的英國女校對教師,一無科研指標(biāo)的逼迫,二無豐富經(jīng)歷的要求,因此Miss G的此等造假行為純屬其自身的主動選擇。
侵犯他人隱私。Miss G截留并私藏了Fiamma家里寄來的明信片并偷看Fiamma的學(xué)籍檔案,包括Fiamma父親寄給學(xué)校的信件,內(nèi)容涉及到家庭不名譽事件等。
猥褻學(xué)生。在Fiamma喝醉不省人事后,她借口照顧后者,將之扶到自己宿舍大肆猥褻,嚴(yán)重侵害了Fiamma的身心和聲譽。
誣陷學(xué)生。Fiamma醒來明白了一切,想向隊友們揭穿Miss G的骯臟嘴臉,這時Miss G知道她將地位不保,于是來個惡人先告狀,搶先向Radfield哭訴,說Fiamma想敗壞她的名譽。最糟糕的是還將頭靠在Radfield肩上,抱住對方,再度迷惑之。
故意殺人罪。Radfield果然中計,帶領(lǐng)隊友們氣勢洶洶地去找Fiamma后,Miss G悄悄在一邊觀察進展。當(dāng)看到隊友們?nèi)簹狥iamma時,作為老師,她遠(yuǎn)遠(yuǎn)看著,沒有制止。在隊友們知道要出人命后開始收手救人時,確切說,在Radfield找到了藥瓶準(zhǔn)備給Fiamma吸的緊急關(guān)頭,Miss G“及時”出現(xiàn)了,說讓她來處理。當(dāng)然,她的處理是:緊緊抱住Fiamma,不僅在后者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再度猥褻之,并嚴(yán)重妨礙后者呼吸順暢,而且緊緊抓住Fiamma試圖去抓藥瓶的手,直到后者最終呼吸衰竭而死。然后電影顯示,Miss G臉上終于笑意收去,輕松呈現(xiàn),她輕輕地呼了一口氣,將已經(jīng)死去的Fiamma緩緩放平在地上,將藥瓶塞到后者手里。正是這最后一個表情和動作,揭示了Miss G殺人的主觀上的故意。
最后來看學(xué)校的裂縫。
規(guī)定僵化。床頭柜上擺放的物品不能超過五件,衣服要扣到第一粒紐扣等等。這難免造成陽奉陰違乃至人格分裂。譬如Miss G雖然床頭柜上的物品沒有超過五件,但她箱子里的物品可謂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并以此來和學(xué)生套近乎。Miss G雖然在教堂彌撒眾師生面前扣子扣到了脖子上,但她和隊員們在一起時,衣服從來就扣得很少或完全敞開。
包庇殺人犯。在Radfield去找校方說明事情真相后,校方為了避免“流言和過激的情緒玷污學(xué)校的聲譽”,在明知道“我們都有做錯的地方”的情形下而將事情包庇了下來,只是讓Miss G去“休一段時間假”而已。
如此多的裂縫,哪一條最完美?或許這是一個偽問題。
設(shè)若完美邪惡=美+惡,則后面必定要再加上假,亦即,其中惡必以美的方式顯現(xiàn)為善,從而造就了假。這是因為,如果惡直接顯現(xiàn)為惡,則惡必定不美,而是丑,所謂丑惡二字,即此之謂。同時,如果惡直接顯現(xiàn)為惡,則惡還必定表達(dá)為兇,故世有兇惡一說。由此電影作者充分向觀眾展示了美麗與溫柔,亦即,優(yōu)雅婉約的衣著之美,特立獨行的容止之美,驚世駭俗的言語之美,從而營造出美麗的假面。此假面在Radfield的崇拜之眼里,乃“無畏坦誠”之完美。
在此完美中,美是顯性的,而惡是隱性的,假則成為惡之花生成的河渠。這是一個悖論?的確。因為惡的存在。一方面惡本身便是缺陷的象征,按照奧古斯丁的觀點,惡本身便是善的欠缺。另一方面,惡必定將此完美撕開無數(shù)縫隙,使人從中窺探出生命的真相,無數(shù)裂縫正是惡的顯現(xiàn),生命由此露出完美背后的底色和紋路。
請看其中兩個情節(jié)。其一,Miss G為Fiamma單獨制作點心并親自奉上。電影里,她身穿料子柔軟、做工考究的粉紅花色連衣裙,在眾人聚焦的目光中裊裊婷婷地走到Fiamma身邊,深情款款地慰藉著鄉(xiāng)愁中的Fiamma,并打開其他饞嘴孩子的手,可謂殷勤而體貼得極致。然而其背后的動機是什么?是為了修補她和Fiamma之間的裂痕而討好之?還是為了激起女孩子們對Fiamma的仇恨而孤立之?其二,最后的時刻阻止Fiamma自救。Miss G和顏悅色地抱著Fiamma,又是深情款款的言語。直到后者呼吸衰竭而死后,她才收起美麗的笑容,換上輕松的神色,同時輕輕地呼了一口氣。是啊,終于輕松了,一直假裝是多么累啊。如果英語里有溫柔一刀這個詞,那么將它奉給Miss G可謂名至實歸。
或許有人會認(rèn)為,Miss G的行為是由于對美好事物的欲望而導(dǎo)致的。我不同意這個看法。美好事物不會導(dǎo)致欲望,只會導(dǎo)致愛,而欲望則因別的東西而起。伯克早在1757年 就 在“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中這樣寫道:“同樣我把愛(我指的愛是我們在注視任何一種美好事物時心中引起的那種滿足感)同欲望和性欲區(qū)別開來:欲望是一種促使我們?nèi)フ加心呈挛锏男睦韯幽?,其打動我們的并非是美,而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打動我們。姿色一般的女人也能讓我們產(chǎn)生強烈的欲望;然而,男人或其他動物的漂亮雖能引起愛,卻激不起任何欲望。這說明,美及由其引起的感情——我稱之為愛,和欲望是不同的,雖然兩者有時候會同時起作用,但后者屬于一種狂熱強烈的感情,是一種自然生理的感情,即一般廣為接受的所謂的愛,而不是美本身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盵1]我完全同意伯克的看法,愛與欲望不同,因為其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愛由作為無利害的快感之美而產(chǎn)生,欲望則純由利益攸關(guān)的感官而產(chǎn)生??档略缭凇杜袛嗔ε小分嘘P(guān)于美的質(zhì)的動機的分析中就明白地揭示出這一點。
如果說Miss G的行為不是由對美好事物的欲望所導(dǎo)致的,那么如何來解釋她的動因呢?換言之,她為何要殺害Fiamma?在剖析作惡動機時,或者,人們在看問題時,很容易站在自己所處的利益共同體的角度去抨擊共同體外的他者。譬如,在分析《Cracks》時,學(xué)生可能會站在學(xué)生的角度,去指責(zé)老師和學(xué)校,老師可能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指責(zé)學(xué)生,等等。諸如此類的剖析視角可能會挖掘出一個特別的心理學(xué)個案Miss G,她兒童或青年時期的經(jīng)歷、她的家庭、性格等等;或者挖掘出一個特別的學(xué)校和學(xué)生群體,譬如這個寄宿學(xué)校是什么背景,其學(xué)生都是什么群體,她們因為什么原因而到這個相對封閉的地方等等。
為什么不從人性固有的缺陷去看問題?完美邪惡并非是特別的人所造就的特別的惡,而是人性固有之惡。換言之,《Cracks》并非意在刻畫一個特別的個人——一個特別邪惡、特別虛偽的Miss G,也不是要塑造一群特別善妒的女學(xué)生,和一個包庇壞人的學(xué)校,而是通過再正常不過、再美麗不過的場景、人物和生活表明,蕓蕓眾生都在其中,包括我們。當(dāng)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很大可能都不會犯下最后的大罪,譬如群毆、殺人,但我們卻很可能每一天都在不經(jīng)意之間像那些學(xué)生那樣嫉妒,像那個老師那樣虛偽。培根在“Of Envy”中說:“我們在《圣經(jīng)》中看到嫉妒被稱為罪惡的眼神,占星家們也把星宿之不良影響稱為兇相。人們似乎普遍認(rèn)為,在嫉妒的行為中,有眼光的射出?!刀手檩^之其他感情最為糾纏不清。俗話說得好,嫉妒無假期。因為它總是發(fā)生于某人身上。人們注意到,愛情和嫉妒確實使人痛苦,而其他感情則不,因為其不糾纏不清。嫉妒是最為惡毒、卑鄙的情感,因此稱其為惡魔較為妥貼?!盵2]嫉妒無假期,是啊,每時每刻每人。今天你嫉妒了沒有?還有虛偽。
如果只有群毆和殺人才算罪,那么的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好人。我們甚至以為只有這樣看待世人和世界才是“樂觀和善意的”。換言之,裂縫只是裂縫而已,甚至裂縫只是少數(shù)文學(xué)和藝術(shù)工作者非要掀開人生的面紗去看底子時才會發(fā)現(xiàn)的陰影和紋路,正如影片中那個一再重復(fù)的意象——鏡頭俯瞰下的明朗群山上緩緩移來的大片陰影。生命一如英格蘭的和煦陽光下的朗朗群山,誰以巨手覆以陰影?答曰:人性自身。因為惡從人的內(nèi)心滋生。
為何說惡從人的內(nèi)心滋生?回頭再看影片開頭的懺悔情節(jié)。1934年的英格蘭,Radfield在懺悔時向神父道出的第一條是對花匠兒子的欲念,而且,她隨即補充說,她還有很多欲念(lustful thoughts,又見復(fù)數(shù))。當(dāng)然,只是“念”而已,不僅未成為“行”,她甚至連話都不曾和被欲念方說過。今天這個時代大部分文明社會基本上會將這條“罪”,即欲念,界定為人的自然性,少女也是人,當(dāng)然也就具有人的自然性。具有自然性是不是罪,這在不同的倫理理論與實踐中界定各自不同,而屈服于自然性又另當(dāng)別論。
影片中懺悔這個情節(jié)傳達(dá)的宗教倫理與假純潔、假崇高的不同在于,不是否認(rèn)而是批判自然性的存在。換言之,個體有種種欲念幾乎不可避免,基督教要求的不過是人們在內(nèi)心警覺這種欲念的存在,而不是矢口否認(rèn)之,因為由人的內(nèi)心生長出來的才會敗壞人,馬可福音說,“There is nothing from without a man, that entering into him can defile him:but the things which come out of him, those are they that defile the man.” (Mark.7:15.)這 就 是 自然性的力量,它能帶來無數(shù)罪惡,人類究竟有多少罪?“For from within, out of the heart of men,proceed evil thoughts, adulteries通奸, fornications亂倫, murders謀殺, thefts偷竊, covetousness貪婪, wickedness邪惡, deceit欺騙,lasciviousness猥褻, an evil eye嫉妒, blasphemy褻瀆神明, pride驕傲, foolishness愚蠢.All these evil things come from within, and defile the man.”(Mark 7:21-23)[3]太多了,人類每天都有可能犯罪,所以人需要懺悔罪惡,而不是文過飾非。
懺悔是一種敞開,它意味著將外表撕開從而露出別人看不見的內(nèi)在。然而懺悔只是敞開的一種方式,是主動的,人類并不都愿意懺悔,他們往往處于被動敞開的狀態(tài),這需要他人對其罪惡的目擊,如影片結(jié)尾展示的另一種敞開方式:Radfield對Miss G將藥瓶放回Fiamma手中這一罪行的目擊,這一目擊亦是一種撕裂,它撕開了Miss G苦心經(jīng)營的完美面相。同時,影片本身也是一種敞開,通過此電影那些精審蘊籍的鏡頭,觀眾看到了摩耶面紗的美麗之下的無數(shù)裂縫。這正是本影片的主題之所在。
注釋
[1]《英美散文經(jīng)典》,陸鈺明選編,陸鈺明、唐根金等譯。學(xué)林出版社,2009年。第99頁。
[2]同上,第1頁。
[3]Holy Bible, KJV.Hong Kong Bible Society.2003.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