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重癥肌無力(MG)是由乙酰膽堿受體抗體(AChRAb)介導的,細胞免疫依賴及補體參與,針對神經-肌肉(N-M)接頭處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主要是骨骼肌受累[1],臨床特征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勞,近年來有學者發(fā)現MG可有骨胳肌以外受影響的情況,如錐體束征[2]、記憶認知功能損害和精神病學方面的障礙、植物神經癥狀、心臟損害[3]等。我院神經內科1995至2010年共診治的250例MG患者,其中8例合并癲癇(epilepsy,Epi)發(fā)作,現就其發(fā)病機制及臨床治療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MG合并Epi發(fā)作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發(fā)病年齡11~52歲,平均年齡(30±10)歲;病程9個月~3年,平均10個月。MG按Osserman分型,Ⅱa型2例,Ⅱb型4例,Ⅲ型1例,Ⅳ型1例。按Epi發(fā)作類型分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4例,復雜部分性發(fā)4例,單純部分性發(fā)作1例。MG類型與Epi發(fā)作:本組8例MG合并Epi的患者中,均為全身型MG,其中MGⅡb型和Ⅲ型5例(62.5%),1例Ⅳ型MG患者出現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持續(xù)狀態(tài);1例Ⅲ型MG患者入院前出現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入院后出現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持續(xù)狀態(tài),2例Ⅱb型MG出現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另2例出現復雜部分性發(fā)作;1例Ⅱa型MG患者出現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另1例出現單純部分性發(fā)作。選擇同期MG不伴Epi10例正常體檢者10例為對照組。
1.2 輔助檢查 8例做血清IgG、白蛋白(ALB)、自身抗體、ANA、AChRAb、SSA、SSB及甲狀腺功能檢查。7例行腦脊液(CSF)IgG和24 h IgG合成率、白蛋白及AChRAb檢查。8例行顱腦MRI、CT檢查,作體感誘發(fā)電位(SEP)、視覺誘發(fā)電位(VEP)檢查3例。8例MG合并Epi全部進行了腦電圖檢查,8例患者入院時檢查血氣、心電圖、血糖、BUN,Epi發(fā)作時復查血氣、心電圖、血糖、BUN等。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免疫學檢查比較。見表1。
表1 MG合并與不合并Epi組以及正常對照組免疫學參數比較
2.2 影像學檢查 入院后8例患者進行顱腦CT和MRI檢查均正常。當Epi發(fā)作時檢查血糖、BUN、血氣正常,心電圖大致正?;蛴行募∪毖憩F。
2.3 腦電圖檢查 本組8例患者全部做腦電圖檢查,腦電圖異常者為5/8(占62.5%),另2組患者腦電圖無異常。
2.4 治療及預后 4例Ⅱa型和Ⅱb型伴有Epi發(fā)作的MG患者經綜合治療后,雖未給予抗Epi治療,但Epi未再發(fā)作,腦電圖檢查僅1例為輕度異常;另2例在住院期間激素減量時肌無力癥狀加重,Epi發(fā)作亦增加,腦電圖檢查異常,用抗Epi藥物效果欠佳,給予大劑量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血漿置換、免疫抑制劑等治療后,隨MG癥狀好轉,Epi發(fā)作也減少,最后停用抗Epi藥也未再發(fā)作,腦電圖恢復正常。1例Ⅲ型MG患者入院前出現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入院后出現肌無力癥狀加重,隨后出現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持續(xù)狀態(tài),給予多種抗Epi藥物治療,未能完全控制發(fā)作,最后用全身麻醉才終止發(fā)作,2例全身性強直-陣攣持續(xù)狀態(tài)發(fā)作的患者均搶救無效死亡。
3.1 本組患者在診斷MG之前無Epi發(fā)作史,入院后8例行顱腦CT和MRI檢查均正常。當Epi發(fā)作時檢查血糖、BUN、血氣、心電圖等正常,排除了其它因素引起的癥狀性Epi。
3.2 早在1958年Hoeffer等報道MG有4%伴有Epi發(fā)作,其中小兒 MG 有 50%伴有 Epi發(fā)作[4,5],2001 年方麗波等[6]報道為MG有3.3%伴有Epi發(fā)作,本組250例MG中發(fā)現有8例合并Epi發(fā)作(占3.2%),與上述報道基本相符。8例MG伴Epi者均為全身型MG,特別是MGⅢ型及Ⅱb型多見(5/8),未見MGⅠ型出現Epi發(fā)作,提示Epi發(fā)作與MG全身型可能相關。2例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持續(xù)狀態(tài)患者為Ⅲ型MG1例,Ⅳ型MG1例,均搶救無效死亡,提示Epi發(fā)作與MG病情嚴重程度有關,也提示MG病情越重Epi發(fā)作程度越重。4例Ⅱa型和Ⅱb型伴有Epi發(fā)作的MG患者經綜合治療后,雖未給予抗Epi治療,但Epi未再發(fā)作;另2例在MG癥狀加重時,Epi發(fā)作增加,用抗Epi藥物效果欠佳,給予大劑量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血漿置換、免疫抑制劑等治療后,隨MG癥狀好轉,Epi發(fā)作也減少緩解,最后停用抗Epi藥也未再發(fā)作。1例Ⅲ型MG患者入院前出現復雜部分性發(fā)作,入院后肌無力癥狀加重,隨后出現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持續(xù)狀態(tài),2例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持續(xù)狀態(tài)患者,給予多種抗Epi藥物治療,未能完全控制發(fā)作,最后均搶救無效死亡。治療轉歸說明MG患者Epi發(fā)作多于肌無力癥狀加重時發(fā)作,治療后肌無力緩解,Epi亦停止發(fā)作,說明Epi發(fā)作與MG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6],Epi發(fā)作時抗Epi藥物治療效果欠佳,也說明Epi發(fā)作與MG的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3.3 本組8例患者全部做腦電圖檢查,腦電圖異常者為5/8(62.5%),這與田中報道的結果 62.5% 相似[7]。國內的資料也顯示50%~62.5%的患者腦電圖檢查可有輕度彌漫性慢波和尖波發(fā)放[8]。MG伴Epi組3例腦電圖異?;颊唠SMG癥狀的減輕而好轉,提示這些MG患者腦電活動異常,Epi發(fā)作可能與此有關。MG不伴Epi組和正常對照組腦電圖無異常,也間接支持此點。
3.4 MG伴腦電圖癇性放電和Epi發(fā)作的可能機制 1978年Fontana等[9]報道3例MG伴Epi全身性強直-陣攣發(fā)作的患者,血中測出抗肌肉的AChRAb,也測出抗腦的AChRAb。Fontana[10]用電鰻電器官中提取的AChR主動免疫兔致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重癥肌無力(EAMG),結果顯示腦電圖有癇性放電,肌注新斯的明后隨肌無力好轉而腦電圖的異常也明顯好轉。Bogousslavesky[11]從腦電圖異常伴Epi發(fā)作的全身型MG患者和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MG兔的CSF中測出AchRAb,是否提示MG伴Epi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存在免疫損傷,很可能是腦內AchRAb作用的關系。本研究MG不伴Epi組和正常對照組腦脊液未檢出AchRAb,MG合并Epi組腦脊液檢出AchRAb,因此MG出現Epi發(fā)作與腦內存在AChRAb密切相關。本研究患者腦脊液中IgG,MG伴Epi組明顯高于MG不伴Epi組及正常對照組(P <0.05),后兩組間差異則不明顯(P >0.05),血清中IgG 3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可見MGEpi發(fā)作與腦脊液中IgG增高可能有關;反映鞘內IgG合成的IgGsyn,MG伴Epi組明顯高于MG不伴Epi組和正常對照組(P<0.01),后兩組間差異則不明顯(P>0.05)。但血清中IgG 3組間差異不明顯(P >0.05),反映血腦屏障通透性的ALBcsf/ALBserum,3組間差異也不明顯(P>0.05),以上結果提示MG伴Epi組患者腦脊液中IgG增高既不是由于血清中IgG增高,也不是由于血腦屏障通透性增高,而是由于鞘內合成IgG所致。
腦脊液中出現AchRAb,致Epi發(fā)作的可能機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擁有變相的淋巴系統(tǒng),其免疫豁免性也是相對的[12]當MG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封閉的腦組織抗原外露,激活免疫器官,外周血中B細胞通過血腦屏障,產生中樞神經系統(tǒng)AChRAb與腦內膽堿能神經元特異性抗原結合,致使免疫損傷[11],破壞了腦神經沖動傳導的反饋抑制環(huán)路平衡,而導致興奮性神經元過度放電和傳播,腦電圖上出現癇性放電和臨床可出現 Epi發(fā)作[2]。
盡管MG患者出現Epi的機率很低,但一旦發(fā)生,將影響MG患者的預后,嚴重者出現Epi持續(xù)狀態(tài),甚至死亡,預后較差,應引起我們的重視。MG合并Epi單獨應用抗Epi藥物效果欠佳,應同時加強MG的治療。
1 賈建平主編.神經病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60-365.
2 許賢豪,吳佳怡,何毅,等.重癥肌無力患者伴錐體束征(附5例報告).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7,20:280-282.
3 劉衛(wèi)新,陳理娥.重癥肌無力患者抗骨骼肌、抗心肌抗體與心臟損害.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1999,6:100-104.
4 付學鋒,游國雄.重癥肌無力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及機制探討.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3,19:57-58.
5 邱曉飛,李柱一,游國雄,等.重癥肌無力患者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抗體致鼠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1998,5:1-5.
6 方麗波,陳海波,許賢豪.重癥肌無力合并癲癇10例臨床特點分析.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1,21:302-303.
7 叢志強摘.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腦電圖學.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1981,2:103.
8 史玉泉主編.實用神經病學.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4.368-888.
9 Fulpius BW,Fontana A,Cuenoud S,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Lancet,1977,2:350-354.
10 Fontana A.Antikorper gegen nicotinartige acetylcholin rezeptoren des zentral nervensystem under muskulatur bei epileptikern mit IgA-mangel.Schweiz Med Wschr,1978,108:1307-1309.
11 Bogousslavsky J.Encephalopathy,peripheral neuropathy,dysautonomia,myasthenia gravis,malignant thymoma,and anti-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Eur Neurol,1983,22:301-304.
12 解學禮主編.癲癇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10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