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佟佟
人不應(yīng)該永遠(yuǎn)孤獨
文/黃佟佟
黃佟佟廣東作家,在多家媒體開設(shè)專欄,著有《感情這東西》《最好的女子》等
幾個月前見過李玉,她剛從日本回來,《觀音山》讓范冰冰得了影后,兩人舌吻的消息正轟轟烈烈,我這么八卦的人,一見到她當(dāng)然立馬就問,到底有沒有舌啊!她目光堅定地回答我:絕對是PS。
其實我更詫異的是知名女導(dǎo)演怎么能長這么漂亮,那氣場那范兒簡直和當(dāng)紅女明星不相上下,其實李玉本人也不簡單,人家原本就是出鏡記者,是混過江湖的女性思想者,大眼睛,涂黑眼圈,見人就笑,溫和得很,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把頭發(fā)用一種匪夷所思的緊度緊緊地扎在腦后,形成一個利落的馬尾,這種發(fā)型與妝容使她看上去更像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姑娘。
因為見過真人,所以更期待看《觀音山》,私心里還有一個八卦的想法,就想看看《觀音山》里漂亮的李玉到底有多么愛漂亮的冰冰,據(jù)說,一個導(dǎo)演愛演員是可以通過鏡頭看得出來的?!队^音山》看完果然有一種感覺李玉確實真愛冰冰啊,每一個鏡頭都透著欣賞與喜愛,在這部電影里范冰冰美極了,就算是一開頭,范冰冰扮演的歌廳小歌手對著破鏡子化妝都如此性感如此吸引人。
范冰冰在戲里演一個小城叛逆少女,父親酗酒母親軟弱,或者那根本不是父親,只是母親的情人,總之她總是在為母親著急上火,她勸她離開:“他打你,離了他你就不能活了么……”;她流離失所跑到省城和兩個同樣漂著的小孩住到了一起,她在歌廳唱歌,有時還和人打架扒火車為男友為什么不和她搞而愿和別人搞而迷茫不已,過的是一種殘酷青春的生活。影片的轉(zhuǎn)折點在于他們因為租房子遇到了失去兒子的落魄京劇演員張艾嘉,從彼此敵視到在相互的侵入中找到了一些些人生的暖意。戲肉落在“孤獨”二字上面,年輕的男女孤獨,因為不理解他們的父母,因為失和的家庭,因為強大社會的壓力。中年婦女孤獨,丈夫故去兒子因車禍喪生,與親人生離死別,看到和兒子一般大的陳柏霖就忍不住想到兒子,對著他唱《白蛇傳》的兩句話,親兒的臉,吻兒的腮,串串眼淚掉下來……大家都孤獨,不是現(xiàn)世的孤獨就是來世的孤獨,不是肉體的孤獨就是精神的孤獨。
戲眼是在深夜,張艾嘉演的常秀琴問僧人,“我以前有老公,有兒子,我幸福過,為什么這幸福一下子就沒有了呢?”僧人答道:“這就是無常。” “為什么是我?”受過苦的人常常問這句話,為什么是我,而不是別人,為什么我要這么痛,這么孤獨??墒菦]有人能回答你,我問過的最智慧的經(jīng)歷過大災(zāi)難的人,他也沒有給我答案,只是說:“大的災(zāi)難來的時候,人們會問為什么是我?可是人們在走運的時候,為什么不會問自己為什么是我?屠格涅夫在《麻雀》里寫道,麻雀被人打中了,你就得自認(rèn)倒霉,這就是命運,為什么是我?不需要答案。有些問題,比如為什么會死?不需要答案,生活是很無常的,有問題才有敬畏心,你能問自己,就夠了,正因為有了不可知的東西無法解決的問題,你才會對命運有敬畏心。我們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找出所有的答案,這就是答案,生命是有局限性的,每個人也是有局限性的?!?/p>
生命有局限,孤獨沒答案。常秀琴忍受不了這種孤獨,終于墜落,我想這在于她,更是一種解脫,而范冰冰喃喃面對這種選擇時所說的話“孤獨不是永遠(yuǎn)的,在一起才是永遠(yuǎn)的。”更像是給銀幕前觀眾的一種安慰——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在一起是暫時的,而孤獨才是永遠(yuǎn)的。
事實上,只有在永遠(yuǎn)孤獨的絕境里,才會大聲呼喚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境,人不應(yīng)該永遠(yuǎn)孤獨,就像我們那么執(zhí)著地尋找幸福一樣,幸福短暫,所以才要永遠(yuǎn)尋找,快樂難尋,所以才希望永遠(yuǎn)保留。所有的喜悅歡樂愉悅糾結(jié)愛慕歡喜都是灰芒芒人生底色上的一些細(xì)花,而所謂活在當(dāng)下的意思是,為人生細(xì)小而確定的歡愉而快樂,因為知道人生其實一直是一場孤獨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