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英,王爽
(遼寧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中美日大學生休閑體育現(xiàn)狀對比
于英,王爽
(遼寧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對中美日30所高校學生休閑體育開展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比較,結果顯示:中美日大學生在野營和徒步旅行上參與人數(shù)都達到了60%以上;在定向越野、航海、潛泳和攀巖上參與人數(shù)低于20%。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頻率,在“1年5~6次”上中國略高于美日,而在高頻率“最少1個月1次”、“幾乎每天參加”、“最少1周1次”上中國低于美日;整體而言,美國和日本大學生休閑體育的開展情況好于中國。
休閑體育;大學生;中國;美國;日本
隨著以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特征的后現(xiàn)代社會的到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xiàn)在體力勞動的減少、余暇時間的增多及物質條件的豐富,由此也加重了現(xiàn)代文明病對人們身心健康的侵擾,這就促使人們更積極地尋找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閑已成為一種社會發(fā)展的文明標志,經(jīng)濟與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為休閑體育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連接點,休閑體育的開展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推動我國休閑體育開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對休閑體育的理解不一:休閑體育是在相對自由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下,人們自愿選擇并從事的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的統(tǒng)稱[1];運用體育活動進行休閑是社會休閑方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內容而言,休閑體育就是利用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來度過休閑時光[2-3];被用作休閑的體育活動與被用作其他方面的體育運動有所不同,它是人們資源選擇并樂于實施的,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而進行,不需要被社會認可,也不要求同一,活動的方式和規(guī)則可能完全由活動者自行確定,相互認同[4];休閑體育集競技性、表現(xiàn)性、娛樂性和教育性為一體,通過身體運動謀求個體身心健全發(fā)展,來豐富文娛生活,發(fā)展人的志趣、才能和個性[5-6]。
本研究通過對相關專家的咨詢,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野營、自行車運動等12個休閑體育項目,設計了《大學生休閑體育現(xiàn)狀調查表》,對中美日3國大學生休閑體育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調查(采用分層抽樣,從中國39所“985工程”大學中隨機抽取10所;從美國排名前60的公立大學中隨機抽取10所;從日本排名前20的公立大學中隨機抽取10所。從此30所學校中隨機抽取1 200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中國500名,男260名,女240名;日本340名,男180名,女160名;美國360名,男200名,女160名)。共計發(fā)放問卷1 200份,問卷回收率96%,有效率94%。問卷設計的效度檢驗采用專家法;問卷的信度檢驗采用再測法,兩次測定間隔時間為15 d,兩次測量結果的相關系數(shù)r=0.79,P<0.01,兩次問卷高度相關,有較高的可信度。采用Excel2003和SPSS11.5軟件對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通過分析了解中美日大學生體育休閑的現(xiàn)狀,旨在促進中國大學生休閑體育的發(fā)展。
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項目前4位的,中國的是自行車運動71.9%、徒步旅行69.4%、野營63.2%、釣魚46.1%;美國的是釣魚89.9%、自行車運動88.9%、野營84.8%、徒步旅行60.2%;日本的是野營 73.8%、徒步旅行 61.1%、釣魚 60.4%、輪滑45.4%。在野營、徒步旅行項目上,三國的參與人數(shù)都超過了50%。中國、美國、日本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項目是自行車運動、釣魚、野營。原因:中國是自行車大國;美國家庭集體出游釣魚具有相對的普及性;日本是島國,建立了很多設備完善、安全的野營基地。在定向越野、航海、潛泳項目上,3國大學生的參與人數(shù)都較低,不到20%。原因:3國高校的體育課程都設置了定向越野的選修課,航海及潛泳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從而造成參與人數(shù)較少。
表1 中美日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參與情況1)%
從表1可見,美國大學生在釣魚、野營、自行車運動、滑雪、打獵、輪滑的開展上要明顯好于中國和日本。日本大學生在野營、釣魚和輪滑項目上雖然參與人數(shù)少于美國,但卻大大多于中國,中國大學生僅在徒步旅行和潛泳項目上參與人數(shù)高于美國和日本,這反映了休閑體育在中國高校中開展情況還有很大的空間。
從總體上來說,美國高校休閑體育的開展好于中國和日本。分析其原因:首先,美國休閑體育起步較早。早在1918年,美國聯(lián)邦教育局就將休閑教育納入高中教育中,隨后,美國休閑教育的范圍不斷擴大[7-8]。日本的休閑體育起步僅次于美國。而中國在1983年才開始提出休閑體育的理論。其次,中國的經(jīng)濟水平也是造成中國高校休閑體育開展落后于其他兩國的一個重要因素[9-10]。再者,是社會制度的不同和文化的差異。美國的學生更注重于個人的快樂,側重于增加樂趣,為了休閑而享受體育的快樂;日本更注重于好友相聚,在享受休閑快樂的同時進行廣泛的社會交流;而中國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都比較重。有研究表明,學業(yè)負擔較重是影響大學生休閑體育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1-12]。
從表2可以看出,3國大學生在“最少1個月1次”和“1年5~6次”的參與人數(shù)都占有比較高的比例,這一類人群反映了大學生總體參與休閑體育頻率的趨勢。在“幾乎每天”、“最少1周1次”、“幾乎不或從來不參加”這3個選項上的參與人數(shù)較少。在“1年5~6次”中,中國大學生占44.1%,高于美國的34.3%和日本的 34.2%。這是由于中國大學的寒暑假時間相對較長;而美國和日本的寒暑假期間都有集體講座,而且是有學分規(guī)定的。而在“最少1個月1次”中,美國和日本略高于中國,在“幾乎每天”和“最少 1周1次”中,美國和日本高于中國。在“幾乎不或從來不參加”中,中國大大高于美國和日本。這反映出從整體而言,美國和日本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積極性是高于中國的,中國還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沒有參與到休閑體育中去。
表2 中美日三國高校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頻率 %
中美日大學生休閑體育開展較為普及的是野營、自行車和徒步旅行這3項運動,而定向越野、航海和潛泳則開展均不理想。中國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頻率,在“1年5~6次”略高于美日,而在“最少1個月1次”、“幾乎每天參加”、“最少1周1次”低于美日;整體而言,美國和日本大學生休閑體育的開展情況好于中國。
我國應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用休閑體育理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娛樂觀,各高??筛鶕?jù)自身條件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休閑運動資源,開發(fā)適合大學生的休閑項目,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大學生休閑體育,推動休閑體育發(fā)展。
[1] 曾靜. 高校休閑體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3):92-94.
[2] 羅林. 休閑體育的認識深化及在我國的發(fā)展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05:21-25.
[3] 于可紅. 從休閑的界定論休閑體育[J]. 中國體育科技,2003,39(l):23-27.
[4] 盧鋒. 休閑體育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0.
[5] 于濤. 論休閑體育的文化學背景[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7(l):13-15.
[6] 陳融. 休閑體育興起的文化意義[J]. 體育文化導刊,2002(2):12-13.
[7] 楊學軍. 中美兩國部分青少年學生余暇體育的比較分析[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3):81-86.
[8] Carlson D. Ready-to-use:outdoor recreations spot illustrations[M]. Mineola,Newyork:Dover Publications,1985.
[9] Pilgrim J J,Jenkins J M. Outdoor recreation management[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6.
[10] Gilbertson K,Bates T,McLaughlin T,et al. Outdoor education:methods and strategies[M].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6.
[11] 許玲. 從美國休閑體育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J]. 體育文化導刊,2007(3):76-77.
[12] 韓衍杰. 對我國高校大學生余暇體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4):504-506.
Comparison of current conditions of leisure sports between Chinese and US college students
YU Ying,WANG Shu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current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by college students in 30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percentages of Chinese and US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camping and hiking were all higher than 60%; the percentages of Chinese and US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orienteering, sailing, swimming and rock climbing were lower than 60%; the frequenc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S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5-6 times a year”, lower than that of US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at least once a month”, “almost everyday” and “at least once a week”; in general, the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by US and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b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eisure sports;college student;China;the United States;Japan
G80-05
A
1006-7116(2011)02-0091-03
2010-09-26
于英(1964-),女,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