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第五醫(yī)院(054000)李新英
糖尿病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的嚴重慢性并發(fā)癥之一。199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糖尿病足的定義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變而導致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1]。下肢血管病變導致缺血在糖尿病足的發(fā)病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
全球約1.5億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將在其生活的某一時間發(fā)生足潰瘍或壞疽[3]。因糖尿病足造成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約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是因足部潰瘍惡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壞疽所致[4]。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為2.6%~5.2%,截肢率為14%。
糖尿病足發(fā)病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血管病變,特別是微血管的病變、神經病變及機械性損傷合并感染所導致。
3.1 對象 為河北省邢臺市第五醫(yī)院門診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62例,女性89例,年齡36~80歲,平均(61.2±9.3)歲。
3.2 方法 檢測前要求血壓穩(wěn)定,需將血流計附著型探測裝置放在足脛后動脈搏動最明顯處。足背動脈的測定是將血流計探頭置于足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同法獲得足背動脈收縮壓。踝關節(jié)壓指數(shù)(API)=足背或脛后動脈收縮壓/上肢動脈收縮壓。用血流計分別描計兩下肢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的血流分型[5~7]。
3.3 判斷標準 ⑴ API:將151例T2DM患者API值分為3個組:①正常組61例,以API>0.9為標準。②異常組54例,以API≤0.9為標準。③臨界組36例,API>0.9與API≤0.9的次數(shù)相等。⑵ 血流波形:將足背動脈和脛后動脈多普勒波形分為0~Ⅴ6個類型。0型:正常波形;Ⅰ型:接近正常波形;Ⅱ型:不正常波形;Ⅲ型:不正常波形;Ⅳ型:不正常波形;Ⅴ型:臨界波形。
3.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t檢驗。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和病程比較。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組61例,異常組54例,臨界組36例,3組間年齡與病程無明顯差別(均為P>0.05)。結果見附表。
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率高,應提早給予重視[8]。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早期不易確診,一旦出現(xiàn)下肢血管癥狀,神經血管病變已較明顯[9]。神經性病變會導致嚴重后果,需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和足部護理。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門診患者,進行四肢血管的多普勒檢查和踝肱指數(shù)測定,這種對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早篩查、早預防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10]。
附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和病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