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化過濾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11-10-08 07:18:40姜運倉
        理論導刊 2011年9期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姜運倉

        摘 要: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西方文化,其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必然受到中國文化的“過濾”。這種過濾具體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中國的某些文化因素促使中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體現(xiàn)了濃重的中國文化色彩;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需要更多考慮中國的文化語境。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文化過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1)09-0047-03

        文化過濾是比較文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跨文化文學交流、對話中,由于接受主體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社會歷史背景、審美習慣等原因而造成接受者有意無意地對交流信息選擇、變形、滲透、創(chuàng)新等作用,從而造成源交流信息在內(nèi)容、形式發(fā)生變異,文化過濾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功利性特征。”[1]273其實,在現(xiàn)實中,不僅僅是文學這種文化形式在交流中被過濾了,其它的文化形式在跨民族、國界的交流中同樣會被當?shù)匚幕案鶕?jù)自身文化積淀和文化傳統(tǒng)對外來文化進行有意識的選擇、分析、借鑒與重組”,有學者甚至認為,“接受與影響中最重要的因素有時不一定是影響源本身,而恰恰是被影響者所處的環(huán)境及其時代的要求”。[1]272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形式,它產(chǎn)生于西方,于20世紀初傳到中國,并在中國生根、成長、發(fā)展壯大。對于“為什么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怎樣中國化”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從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之初,中外學者都嘗試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眾多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但這些成果大多建立在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以及當時中國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借助文化過濾這一概念,來分析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在中國發(fā)展的過程中,中國文化起了怎樣的“過濾作用”的話,對上述問題,我們可能會提供更具說服力的答案。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中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探討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眾所周知,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最先仰慕的是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從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主義到孫中山、黃興的革命道路,其前途是指向資本主義道路的。但多年的實踐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這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中國的內(nèi)部原因。這不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我們感興趣的是,在五四運動前后,有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涌入中國,僅冠名“社會主義”的思潮,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科學社會主義之外,還有歐洲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蒲魯東、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等人的無政府主義思想,伯恩施坦、考茨基的“議會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托爾斯泰的“泛勞動主義”,英國基爾特社會主義等。除此之外,西方國家的強勢思潮如杜威的實驗主義、羅素的新實在論及其改良主義、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尼采的超人哲學等,也都被介紹到中國。當時絕大多數(shù)的進步青年還只是有一種朦朧的社會主義向往,他們對各種學說的了解,如同“隔著紗窗看曉霧”,并不十分清晰。經(jīng)過研究、分析、比較,中國人民最終選擇的卻是科學社會主義,除了國際和時代因素之外,中國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從思想內(nèi)容看,在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有著一些相似相通的因素。在這方面,已有許多研究者作了探討,特別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異與同作了多方面的細致闡發(fā),揭示了兩者在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方面的許多相似相通之處。這些相似相通的因素,對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結合,無疑提供了思想前提和思想資源,具有積極的意義。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似與相通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學脈淵源,一種是關注點相似。

        從學脈上來看,早在明末清初時期,由于西方傳教士的媒介作用,在西方刮起了一場東學西漸的旋風,中國儒道佛各家思想在此期間紛紛傳入西方,歐洲思想界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結識了中國文化尤其是儒道佛三家的哲學思想,其流響余聲一直漫及19世紀中葉。如在海德格爾與老子之間、在薩特與莊子之間,在現(xiàn)代解釋學與儒家經(jīng)學之間,在環(huán)境保護主義與道家思想之間,人們都會發(fā)現(xiàn)期間的相似相通之處。正如美國哲學家威廉·白瑞德所說:“我甚至大膽想,如果在過去歷史中找一件跟海德格爾的存有觀念最相近的東西,可能就是中國哲學里面的‘道了?!盵2]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當然也從中吸取了思想資源。這就使得當中國人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后,沒有太多的生疏感和拓展性;馬克思主義一開始在中國傳播,就有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毫不遲疑地接受了它,使它在短短幾年內(nèi)便蔚為顯學,僅用了20多年的功夫就席卷中國大陸,取得了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全面勝利。[3]

        當然,除了二者的相通性之外,在中國人民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我們還應重視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的背景及當時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努力。就前者來說,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在西方建立起現(xiàn)代化并將現(xiàn)代化在全球擴張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對于西方現(xiàn)代化及全球化的反思和批判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主題,把人從現(xiàn)代化的異化中解放出來成為其理想。而中國在被戰(zhàn)爭打開國門之后,被動地卷入全球化之中,因而一部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也開始對西方的這一進程產(chǎn)生懷疑和反思。在這種情況下,當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一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就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把其視為一種救國救民的真理予以認同。

        就后者來說,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對待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開始,他們帶有強烈的反傳統(tǒng)的傾向,在宣揚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排斥。直到20世紀30年代,部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才認識到“從孔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4]534從此,一大批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探幽發(fā)微,從中發(fā)掘出仍有生命力的東西、與馬克思主義相似相通的東西,并積極尋找二者的結合點,使其結合成為可能。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過程體現(xiàn)的中國文化色彩

        我們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文化土壤又起了怎樣的作用?這一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是從馬克思主義本身來說。其創(chuàng)立者在創(chuàng)立自己的學說之初就明確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5]57馬克思主義的這種“改變世界”的品質(zhì)表明其不是一種只限于書本和課堂上的學問,而是面對現(xiàn)實、思考現(xiàn)實、改造現(xiàn)實的理論。所以,馬克思主義決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應與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不同文化土壤下的體系。二是從中國的實際來說。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后,如何來應對之?是把其作為一成不變的教條,還是結合中國情況靈活應用?中國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沒有解決這一問題。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擁有5000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中,發(fā)揮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自覺性、主體性與能動性,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決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這一過程包含了艱苦曲折的探索、失敗的痛苦,甚至是血的代價。但要實現(xiàn)這種文化對接,接受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就必須經(jīng)歷這一過程。

        中外馬克思主義者都曾強調(diào)過這一過程的重要性。馬克思曾強調(diào),他們理論的應用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必須考慮各國的制度、風俗、文化傳統(tǒng)。[6]馬克思還說,“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xiàn)的世紀。”[5]113恩格斯說:“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盵7]劉少奇也曾指出,“要使馬克思主義從歐洲形式變?yōu)橹袊问健?。[8]鄧小平也說過:“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盵9]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為廣大中國人民所接受,才能建立中國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優(yōu)秀典型。如何把文化現(xiàn)代性與民族文化資源創(chuàng)新聯(lián)系起來,關系到社會發(fā)展的制度選擇和理論創(chuàng)新。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及其中國化的過程,不僅指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和建設發(fā)展道路,而且也包括將馬克思主義這一外來的歐洲形式變成中國形式,用中國人民熟悉和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和語言風格(即其文化色彩),來說明與闡釋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和政策,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得以更好地傳播、豐富和發(fā)展。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運用中國人民所熟悉的文化來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堪稱是這一做法的典范,他用來概括中國共產(chǎn)黨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實事求是原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實事求是一詞源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其本意是指嚴謹好學、務求真諦的一種認真治學態(tài)度。毛澤東在1941年所作的 《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賦予實事求是新的含義,對實事求是作了如下的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nèi)パ芯浚?我們要從國內(nèi)外、省內(nèi)外、縣內(nèi)外、區(qū)內(nèi)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qū)?。”毛澤東對實事求是這一古訓的現(xiàn)代闡釋, 充分表達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立場和觀點。毛澤東強調(diào)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事物之間的差異性,肯定理論的一般性、共性與具體事物實際情形的特殊性、個性的差別和矛盾的存在,反對簡單地套用書本理論和他國經(jīng)驗,從本本或主觀意志出發(fā),主張從本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從具體事物的實際情形出發(fā),著眼和立足于具體事物的實際情形、固有規(guī)律,全面地觀察事物,研究事物的各個側面,及與其相關的周圍事物的情形,達到對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完整、準確的認識和把握的目的,并以此作為尋求革命成功道路的正確出發(fā)點或革命行動的向?qū)?。[10]

        第二,批判地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許多命題和范疇給以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如毛澤東在其論著中,對于中國哲學史上關于知與行的論爭,關于兩種發(fā)展觀的對立和斗爭,關于歷史觀上的道德與功利、動機與效果的爭論,都作了科學的批判和總結。再比如,實事求是與黨的思想路線、大同理想與最高綱領、尚賢思想與干部路線、民本思想與群眾路線、崇德精神與黨員修養(yǎng)、群體意識與集體主義、中庸思想與反“左”防右、和合文化與和諧社會、小康之治與小康社會等均是老命題新創(chuàng)造??茖W發(fā)展觀的“以人為本”理念是對我國古代民本思想和孫中山“民生史觀”的繼承和超越。

        第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中的曲折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有關。例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本位主義是導致國民對社會主義本質(zhì)認識發(fā)生偏差的根源。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是以儒家為主體,儒、道、佛相融合的哲學,其中政治本位主義精神貫穿于始終,并集中體現(xiàn)為官本位以及由此誘發(fā)的官僚主義。具體表現(xiàn)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權威主義政治致使傳統(tǒng)國民對政治產(chǎn)生一種“尊崇、畏懼、服從”之復雜的政治心態(tài)。一方面,對政治利害關系有著高度關注和過分敏感。政治權力成為無可爭辯的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另一方面,政治倫理大于經(jīng)濟倫理,正所謂“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而最大的道莫過于政治。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尤其在“十年動亂”期間,“政治掛帥”、“政治可以沖擊一切”等非理性的政治至上論(政治中心主義)之所以愈演愈烈,正是傳統(tǒng)政治本位主義死灰復燃的結果。其顛倒了社會主義本質(zhì),視政治為檢驗真理的標準,視政治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958年搞‘大躍進運動……不是把發(fā)展生產(chǎn)力擺在首位,而是把政治放在首位,結果是既不能達到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目的,也扭曲了政治的作用?!痹谶@種“政治目的至上論”的畸形政治文化的影響下,國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搞社會主義”等社會主義最基本問題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段曲折之路。

        三、中國文化土壤中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的路徑

        我們要探討的第三個問題是: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如何進一步中國化才能更加有效地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實踐表明:在一個國家要想真正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的作用必需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因為,無論是哪一種文化都是來源于民族傳統(tǒng),以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前提。[11]早在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就曾經(jīng)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瘪R克思主義作為外來的先進思想文化,若是脫離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就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已經(jīng)數(shù)次與中國的實際實現(xiàn)了成功有效的結合,并產(chǎn)生了適合當時中國國情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因而我們需要探討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的路徑,在這一過程中仍然要立足于中國國情,注意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民族特色。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一種思想資源,而且它本身就構成了中國國情和實際的重要方面。如果忽視了這些,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中國化就不能真正實現(xiàn)。為此,在中國文化土壤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過程中要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毛澤東說:“清理古代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fā)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yōu)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qū)別開來?!盵4]707-708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合乎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對于維系、凝聚、激發(fā)人民群眾奮發(fā)向上、勇于進取具有積極作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的繼承形成的,因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5]160脫離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就成了無源之水;與傳統(tǒng)文化徹底決裂,就會走上民族虛無主義的道路。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不能全盤繼承;要批判,也不能全盤否定。

        第二,在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過程中要抵制文化保守主義的錯誤導向。文化變革的根本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當代中國處在轉軌時期,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新舊體制以及觀念之間的對立和沖突。一些文化保守主義者主張全面復興儒學以解決轉軌時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這是不可能的。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問題必須放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實踐中去認識和理解。對于現(xiàn)代化中的中國來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長久地保留在民族意識深處,并在條件、時機合適時以某種改頭換面的方式再表現(xiàn)出來。[12]254姜義華曾指出:在建設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中國現(xiàn)在對古代生活仍然保留得過多,原封不動地提倡儒學的復興,會使人們忽略儒學同現(xiàn)代生活相悖的一面以及其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負面作用。[13]至于“有些新儒家看到發(fā)達工業(yè)化社會種種現(xiàn)代性問題的困擾,而擔憂中國現(xiàn)代化的未來與走向”;甚至主張“須以傳統(tǒng)批評現(xiàn)代”,以“儒學復興”避免現(xiàn)代化的種種弊病,避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走向毀滅的道路”。這種主張“雖不乏真誠,但實質(zhì)是在鼓吹倒退”。[12]114

        第三,在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過程中要實現(xiàn)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由理論的抽象轉化為理論的具體生動、由被少數(shù)人理解和掌握轉變?yōu)橥ㄋ滓锥閺V大群眾所理解和掌握的過程,即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毛澤東在《文化工作中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講話中說:“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lián)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盵14]1012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fā)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這些充分反映了毛澤東思想中文化需要大眾化的觀點。同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nèi)的科學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是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問題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大眾化的新理論成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轉化為強大的物質(zhì)力量,在實踐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其中國化的過程也在不斷地向前推進。正如一位學者所言:“我們應以一種世界的眼光,立足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意,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內(nèi)涵,不僅在中國化的形式上更要在中國化的內(nèi)容上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的新境界?!盵15]

        參考文獻:

        [1]曹順慶.比較文學學[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2]威廉·白瑞德.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探源[M].黑龍

        江教育出版社,1998:238.

        [3]張允熠.中國文化與馬克思主義[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159.

        [4]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79.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8]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5.

        [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

        [10]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9.

        [11]毛澤東選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12]張博樹.現(xiàn)代性與制度現(xiàn)代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13]姜義華.二十世紀儒學在中國的重構[J].二十一世紀:創(chuàng)刊號:341.

        [14]毛澤東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

        [15]余年順.中國文化語境下的馬克思主義[J].中國福州

        黨校學報,2008,(4).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傳統(tǒng)文化
        蹣跚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百鳥朝鳳》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28:14
        運用傳統(tǒng)文化開展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提升黨員干部道德修養(yǎng)
        論弘揚行為德學的重要性與實現(xiàn)途徑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5:20:00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6:43
        旅游開發(fā)對納孔村布依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2:49
        試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8:39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chuàng)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8:14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黄 色 人 成 网 站 免 费| 蜜桃色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蜜臀av| 久久国产精品懂色av| 一个人午夜观看在线中文字幕| 丝袜美腿人妻第一版主|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片久久|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中国少妇内射xxxx狠干|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在线播放a欧美专区一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图片第二页| 在线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黑丝美腿美臀|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91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 美女熟妇67194免费入口| 熟妇人妻丰满少妇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舔尻av网站|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夜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友田真希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 精品 综合 精品 自拍| 99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自输拍|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 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链接| 青青草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做法|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