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杰 王炳法
古人云:“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睂W校開展教師讀書活動,我拜讀了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著此書,就好像一位智者與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給我排憂解難,指點迷津,讓我充滿信心。文中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于我們教育者來說,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近期重拾再讀,有了深層的理解,尤其是他在很多篇章中都不同程度地談到了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等,這些都能看出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生,都有必要會讀書、愛讀書。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必須首先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要激發(fā)學生對學科的熱愛,這就必須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還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只有引導學生從思考中獲得學習的興趣,才有可能讓學生真正熱愛一個學科。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tài)度。記得2005年我教高一的時候,班里有一個叫郭鵬飛的學生,一上語文課就經常開小差,他認為語文學與不學都無所謂,反正進入高中以來就沒有及格過,好幾次語文考試都亮起了紅燈,慢慢地他對語文的學習失去了興趣。作為一名老師我有責任拉他一把,于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跟他在學校的操場上聊了起來,找到了他厭惡語文的癥結,原來在初中時他一直對數理化情有獨鐘,語文有時學一點就能考個不錯的分數,上了高中覺得還用初中的方法成績還會差不了,殊不知初中跟高中的語文考試相比,高中語文注重基礎跟能力的題都不少,平時積累少了就不能游刃有余地應付考試。我跟他講了不少積累的技巧,還讓他當了語文科代表。從最基本的每天讓他讀一篇文章入手,繼而讓他背誦,再將背誦的運用到作文中去,慢慢地他的寫作有了靈感,每次都會取得一個不錯的分數,真正嘗到了閱讀的甜頭,真正地喜歡上了語文,高考時他取得了136分的好成績,在他的帶動下,班里將近20名同學高考語文成績都在120分以上。從這個鮮活事例中我感受到讓學生處于一個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正是我們的教育所努力追求的目標。在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下,才可能真正展開爭取學生思想和心靈的善意的競賽,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志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閱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有了閱讀,對學生其他各科的學習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例如語文古文學好了,對歷史、政治的材料解析題幫助很大;語文詞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好了,英語的語法和作文就不在話下;常讀某些理論性很強的學術著作,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大大增強,數理化生等理科何愁得不了高分?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沒有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也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就會因閱歷淺而感到無所適從、茫然無助。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huán)境中,在環(huán)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
進入高三,面對著一些同學的學習波動情緒,我讀了一篇梅琳凱·艾施的文章《只要你想就能做到》,高三26班的楊璐聽了這篇文章后,則直接也用《只要你想就能做到》寫了一篇文章,她說:“作為一名新轉來的學生,在這陌生的環(huán)境里,伴著我的全是無情的高考,父母的期盼和我不太好的成績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不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高三,因為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只要你想就能做到!我一定要加油才可以,無論結果怎樣,我都要全力以赴?!?/p>
看著這一篇篇流淌自同學們內心的文字,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處于成長期的孩子的心靈是多么渴望滋潤,又多么容易滋潤啊!從此,我努力地尋找著開啟同學心靈的美文,《可以依靠的肩膀》、《青春協(xié)奏曲》、《站直了做人》……一篇篇優(yōu)秀的文章,回響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春雨潤物無聲,滋潤了每個學生的心田。漸漸地同學們的學習干勁越來越足了。是經典閱讀讓我進一步嘗試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又是經典閱讀讓學生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作為語文老師,我會更加努力。
不光學生要閱讀,蘇霍姆林斯基還強調老師的閱讀。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些哲理名言對我們來說啟迪依然。古往今來無論哪一位大思想家或大科學家,沒有不讀許許多多書的。他們懂得,只有書籍,才能讓這么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么龐大的人種產生凝聚,才能讓這么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充電讀書?!懊刻觳婚g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边@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的一條最好建議。我每天都會堅持讀書,哪怕只讀一段,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則就沒有說服力,每天讀了之后有時我會背下來,偶爾也在課堂上“賣弄”一下。當然,“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所以我們要真讀書。
最后引用一句話作為結尾:“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著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弊屛覀兌茧S著瑯瑯的讀書聲,進入文章描繪的境界中,用心去受用那無邊細膩的讀書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