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樂生
辛卯說兔
□蒙樂生
辛卯說兔,說這小家伙體態(tài)嬌柔,謹小慎微,在動物世界是個典型的弱者。可是,在十二生肖中,兔子卻排行不低,備受青睞。身為卯兔,前有寅虎“嘯”傲江湖,后有辰龍騰云駕霧,她在強橫夾縫中不卑不亢,神態(tài)自若,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據(jù)說,遠古時候,軒轅黃帝海選十二生肖,人類馴養(yǎng)的牛、馬、羊、雞、狗、豬率先入選,虎、蛇、猴爭先恐后,相繼跟進。老貓因被宿仇老鼠算計,痛失競選良機;大象被老鼠鉆進鼻孔,昏了腦袋,迷了方向;兔子一路飛奔,與鼠、龍并列,在角逐中勝出。
如何安排名次序列呢?十二名勝出者個個摩拳擦掌,為各自坐席爭名論功,吵成一團。軒轅黃帝決定賽場比試,優(yōu)勝劣汰。都道老牛笨拙,可它在賽場超常發(fā)揮,遙遙領(lǐng)先,眼看勝出,不料俯在背的老鼠猛然一跳,丑牛功敗垂成,屈居第二。老豬不服,當即起哄,結(jié)果弄巧成拙,被判倒數(shù)第一。龍、虎也憤憤不平,黃帝加封龍為海中之王,虎為山中之王。兔子認為有失公允,在新一輪馬拉松賽中把龍拋在后面。這一來狗被激怒,咬了兔腿,嚴重違規(guī),被罰倒數(shù)第二。比賽結(jié)束,十二生肖英雄排座次塵埃落定,兔子以善跑位居第四。
在古人看來,“動如脫兔”,所代表的是靈敏、速度。據(jù)研究,狂奔的野兔每小時跑72公里,幾乎是駿馬的3倍,故古人以小兔子喻馬。《三國志·呂布臧洪傳》載:“布有良馬曰赤兔。”故時人有“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之嘆。讀《三國演義》無不驚嘆呂布坐騎“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那匹栆紅色的寶馬就名呼“赤兔”。
看來,古人對小白兔認可度很高。以龍之飛天下地,縱橫四海,仍比兔稍遜一籌。為什么?兔從地下宮殿躍居天上宮闕身價陡升,成了明月的象征。所以,兔子別稱“玉兔”“明視”,名號文雅而高貴。試想想,在無邊的曠野上,明月東升,清輝似水,河漢燦爛,月宮里有可愛的小白兔,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秀美圖景。古人還把月亮比作“銀燭”,于是便有了兔子點亮銀燭的民間傳說。小兔子為人類做好事,讓其成為十二生肖的一員并排位居前,是古人一種善良的愿望和樸素的情懷。
古人曾自問自答,“月中何有,玉兔搗藥?!睗h代《樂府詩集》詩云:“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泵鞔埔嫛舵隙鸨荚聢D》長軸:頭頂一輪明月,月光下亭亭玉立的嫦娥懷抱一只神態(tài)安詳?shù)男⊥茫园子性姡骸霸轮杏裢脫v靈丹,卻被嫦娥竊一丸。從此凡胎變仙骨,天風桂子跨青鸞?!边@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相傳,玉兔搗的是長生藥,當然搗藥之兔也就長生不老。因此,玉兔所寄托的是人們善良的長壽愿望,所代表的是尊貴形象。
其實,生肖排序雖然有先有后,但彼此之間不分高低。輪流當值,不管那個屬相,也不管年齡大小,并沒有因?qū)傧嗖煌匈F賤之說。兔子弱小,但在強者中毫無遜色。兔生肖居于虎和龍中間,所表現(xiàn)的是中國人的平等觀。當然,兔子并非十全十美,白兔雖然渾身似雪,十分可人,而灰兔卻灰頭灰臉,黑兔其貌不揚,但毫不影響人們對兔子的喜愛。
幾千年來,兔子與人為伴,與兔有關(guān)的文化源遠流長。兔起鶻落、兔死狐悲、守株待兔、兔子不吃窩邊草、屬兔子的——溜得快等成語、俗語、歇后語多不勝舉,“龜兔賽跑”的故事盡人皆知,“兔死狗烹”的典故發(fā)人深省,而“狡兔三窟”則把兔子的生存本能與政治斗爭相提并論,把弱者的自我保護污蔑為狡猾奸詐,令兔子蒙冤千古。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磥恚米釉撘яT諼一口。這馮氏從食客到門客,從門客到政客,為自己也為主子“挖窟”。他處心積慮,以“狡兔”比喻孟嘗君,其實,馮氏是兩條腿的“狡兔”。不過這“狡兔”搞的是政治防守,而“兔死狗烹”卻是政治迫害。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復(fù)越,功成身退,遁隱江湖。他走前給同僚文種寫信說:“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范蠡是智者,他和文種同為越王追捕狡兔的獵犬,狡兔已死,走狗當烹??上姆N戀棧貪權(quán),果真落得“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除了文種,還有韓信,功成名就后落入了歷史怪圈。韓氏死前慨嘆:“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煜乱讯?,我固當烹?!逼鋵崳沃刮姆N、韓信如此。歷朝歷代,濫殺功臣,不知幾多“走狗”被烹。最早識破這一玄機的是韓非子,他說:“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韓非子歸納總結(jié)歷代君王對功臣始則利用終則殺戮的歷史規(guī)律,但他本人到頭來也沒有逃脫那口“歷史油鍋”。
看來,倒是司馬懿“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史稱諸葛亮足智多謀,他的“空城計”瞞過了司馬懿。其實,諸葛亮與司馬懿是矛盾雙方,一為“狡兔”,一為“走狗”,而魏主曹叡則是等待“烹狗”的“越王”。司馬懿有野心更有私心,他洞察先機,保存諸葛亮就是保存自己,所以司馬氏大智若愚,偽裝“中計”,趕緊退兵,殊不知,真正中計的是曹叡。
日月跳丸,兔走烏飛。不管是拿兔說法的范蠡,還是被烹的文種,不管是識破安危大局的司馬懿,還是籠罩謀略光環(huán)的諸葛亮,都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有玉兔寵辱不驚,依然在月宮里優(yōu)哉游哉地搗藥,依然在時序替換中優(yōu)哉游哉地應(yīng)卯當值。華夏子孫因同情可愛的小生靈而造出一個“冤”字,以此為被罩住的兔子鳴冤,以此述說卯兔傳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