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鳳
[摘要]1948年11月28日,陳云成功接管沈陽后,向中共中央提交了《沈陽接收的經驗》,這成為后來中共制定城市接管指導方針及后來其他城市接管的重要借鑒。陳云沈陽接收經驗的形成,不僅是對中央關于城市接收政策的成功實踐,也是他多年從事經濟工作的積累和他善于借鑒黨內外城市接管工作的結果。
[關鍵詞]陳云;沈陽接收經驗;原因
1948年8月,當遼沈戰(zhàn)役的炮火還在轟隆響起、沈陽上空的硝煙還未停止之時,中共中央即高瞻遠矚,開始部署接收沈陽——這座全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的工作。歷史的重任落在了陳云的肩上,10月27日,東北局決定成立沈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以下簡稱軍管會),陳云同志為主任,伍修權等人為成員,全權處理接管沈陽的工作。11月28日陳云將接管沈陽的經驗寫成總結,呈交中央,這就是沈陽經驗,概括起來就是后來廣為傳頌的十六字方針:各按系統(tǒng)、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分。沈陽經驗的形成,不僅與陳云的個人工作經歷和見識密切相關,還由于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借鑒黨內外城市接管經驗。
一、陳云多年從事經濟工作,深刻了解城市機器等生產資料在城市恢復及生產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保存城市機器,是其制定接收政策的關鍵。
1943年春,陳云調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兼政治委員,主管整個陜甘寧地區(qū)的經濟。當時,國民黨對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經濟封鎖還沒有解除,作為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總指揮中心,對外要繼續(xù)抵抗并反擊日軍的掃蕩,對內還要應對國民黨的反共陰謀和軍事摩擦,數(shù)百萬人的吃飯、穿衣問題不是個小事情。在解決敵后軍民的吃飯、穿衣問題的過程中,陳云意識到經濟發(fā)展、經濟管理對于支援敵后建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比如整頓邊區(qū)鹽業(yè)及金融業(yè)等。除此之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文章,強調經濟工作的重要性,以糾正歷來的重視政治工作輕視經濟工作的錯誤意識,借此喚起全黨對經濟工作的重視。他指出,“各種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是革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具體的革命工作。應糾正某些黨的組織和黨員對革命工作抽象的狹隘的了解,以至輕視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認為這些工作沒有嚴重政治意義的錯誤觀點”[1]。而要發(fā)展邊區(qū)經濟,陳云在管理經濟的工作中又深刻了解到機器等生產資料的使用及改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在中共七大上,談及未來工作由農村向城市的轉變時,提醒“同志們一到城市里面,千萬不要把機器搞壞了,那時候機器是我們恢復經濟的本錢。如果沒有機器,我們駕馭城市就很困難”[2]。他率先注意到機器在將來恢復城市生產、發(fā)展城市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沈陽是我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有大量的工礦企業(yè)和軍事工業(yè)。沈陽能否接收好,企業(yè)、機器等能否完整保存,不僅關系到沈陽一城的經濟恢復,而且對整個解放戰(zhàn)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45年8月,陳云受命奔赴東北,后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加上多年從事經濟工作的經歷,對沈陽這個工業(yè)城市的重要性,他比別人認識得更深刻。他知道沈陽“接收得好不好,關系重大”,需要非常認真地對待,猶如進京趕考。怎樣接管沈陽呢?“方法有好多種,也可能是你拿你的,我拿我的;也可能是只有機器,不要文件;也可能是自下而上的,不是自上而下的” [3]?!叭绻话聪到y(tǒng),不分上下,亂接一通,必然損失很大,影響很壞”[4]。要保證機器及文件完整,最好的辦法就是“統(tǒng)一接收,原封不動,全部保管”,“不能亂來,不要零零碎碎地、自下而上地見什么拿什么”,否則就“搞亂”了[5]。最后,“我軍在此次進城后,對工廠、企業(yè)做到了不搬機件器材而且嚴格保護” [6]。保存了城市機器,也就保存了沈陽經濟恢復和發(fā)展的希望,為后來的解放戰(zhàn)爭預存了更強有力的保障。
二、抗戰(zhàn)后期,蘇聯(lián)及國民黨陸續(xù)收復東北的城市,他們的接收經驗為陳云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1944年初,國共抗日戰(zhàn)場分別開始反攻,中國人民長達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日本侵略勢力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東北戰(zhàn)場上,蘇聯(lián)依據(jù)《雅爾塔會議協(xié)定》對日宣戰(zhàn),出兵我國東北與盤踞在東北的日軍關東軍交戰(zhàn)。隨著戰(zhàn)爭的深入,蘇軍陸續(xù)收復一些淪陷的城市和地區(qū)。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告無條件投降,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取得最后勝利。依據(jù)中蘇協(xié)議,國民黨派出接管官員,從蘇軍手中接管東北的大中城市。與此同時,陳云進入東北工作,他必然對蘇聯(lián)和國民黨官員在城市接管方面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蘇聯(lián)和國民黨采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接收方法呢?“即在軍管會下,各按系統(tǒng),自上而下,只派軍事代表,命令舊人員留職呈報情況,等待接收處理”,“注意工廠、企業(yè)、機關接收之后,已開始系統(tǒng)地接收附支機關”,接收的主要內容是“資產、人員、檔案?!盵7]1948年,以陳云為主任的軍管會在接收沈陽的過程中,執(zhí)行了“各按系統(tǒng),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分”的接收方針。各按系統(tǒng),即軍管會除市委外,下轄經濟、財政、后勤、鐵道、政務等五個處,以及市政府、公安局、辦公室、衛(wèi)戍司令部等單位,進行接收;自上而下,入城后即布告通知原有機關主管人負責辦理移交手續(xù);原封不動,即舊職員均按原職上班,工廠企業(yè)等只派去軍事代表,政權部門只撤換頭子;先接后分,指各部門只有接收權,無占有權、支配權,資產檔案一律不準搬走。[8]兩相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后者的接收方針里有前者的影子。對此,陳云也是坦誠不諱的,他向中共中央匯報沈陽接收情況時,明確提到對沈陽的接收方法借鑒了此前蘇聯(lián)和國民黨方面的經驗,“軍管會接收方法就學三年前蘇軍與熊式輝的接收方法”。 [9]
當然,陳云的沈陽接收方法絕不是對蘇聯(lián)及熊式輝等人接收方法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鑒其經驗基礎上的發(fā)展和完善,尤其體現(xiàn)在“原封不動,先接后分”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城市資源的完整。
三、中共中央對接收城市所定下的基本方針和政策,為確定沈陽接收方法定下了基調。
1946年6月,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一年之后,國共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隨著戰(zhàn)爭的推進,中共領導的解放軍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一大批中小城市陸續(xù)解放。為了順利接管城市,中共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毛澤東指出“城市已經屬于人民,一切應該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負責管理的精神為出發(fā)點”,要堅決實行“發(fā)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正確方針”。 [10]這些政策在各個城市的接管工作中得以貫徹執(zhí)行,我們以接管石家莊為例。
石家莊解放是中共解放的第一個大城市。石家莊解放后,黨即向人民宣布,“石家莊不會再被蔣介石占去,我們應作長期打算,方針是建設,而不是破壞?!睂τ诰唧w接管方法,劉少奇更是明確指出:“石家莊的機器不一定多,但很重要,對于目前戰(zhàn)爭和人民生活有極大關系?!焙髞?,中央將石家莊城市工作的經驗“當作黨內文件印發(fā)至地方地委一級,軍隊團委一級” [11],要求各級黨委在以后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照此執(zhí)行。石家莊經驗的主要內容有:(一)攻城前和攻城中訓令部隊及民兵干部注意保護機器、物資及一切建筑物,不準破壞和自由搬??;進城后采取果斷措施制止市民哄搶,禁止任何機關部隊乘機搜集、搬走與購買物資,同時設立統(tǒng)一的物資委員會,有計劃地搜集、購買與分配物資。(二)向進城干部和部隊宣布我們在石家莊的工作方針是建設,而不是破壞,不準私人拿取一點東西,不準大吃大喝,繳獲物資一律歸公,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三)嚴格審查原有的地下工作人員,管理城市主要依靠外面派去的干部,但這些干部有對城市不熟悉、搬用農村工作經驗的缺點。(四)及時制止急于組織工會、貧民會及各種無政府主義行為,宣布除政府及公安局得依法逮捕與沒收財產外,禁止任何團體和個人沒收財產及逮捕、毆打任何人,同時政府委派人員組織人民法院,接受人民申冤,懲治罪大惡極的漢奸、惡霸,限期登記國民黨黨員和一切偽公務人員。(五)召集各界座談會,宣布政策,成立臨時參議會,籌備選舉正式市人民代表大會,籌備復工,保證工人實際工資不繼續(xù)降低并分發(fā)實物。[12]
石家莊經驗發(fā)布各級黨委大概在1948年2月,陳云于當年10月才受命接管沈陽,作為東北局副書記,他肯定是非常了解中共中央關于城市接管的這一方針政策的,這些政策必然是他制定沈陽接管政策的基本依據(jù)。
四、石家莊和哈爾濱兩個城市的成功接管,為沈陽接管積累了非常有價值的實踐經驗。
石家莊解放前,在收復井陘、陽泉等重要工業(yè)區(qū)出現(xiàn)了部分民兵民夫與后方機關亂抓物資、亂搬機器的現(xiàn)象。晉察冀中央局迅速發(fā)出《必須盡力保護石家莊不受破壞的指示》,嚴令保護石門市(即石家莊市)各種建設資財、嚴格禁止各種破壞活動。并立刻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解除群眾的思想顧慮,穩(wěn)定社會秩序。后來,中央工委將石家莊的城市工作經驗總結上報給中央,總結之主要內容在前文已經講述,此處不再贅述。石家莊城市工作經驗總結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在“關于注意總結城市工作經驗的指示”中,明確提出:“爾后各局各軍在攻占城市及在占領以后不久時期內,管理城市的工作方針及方法應以攻占石家莊及初期管理石家莊的方針及方法為基本的方針及方法?!盵13]
中共對哈爾濱的接管與石家莊不同。1945年底國民黨派人從蘇聯(lián)紅軍那里接收松江省和哈爾濱市,1946年4月蘇軍撤走時,那些國民黨的“接收大員”和近300人的武裝也卷起鋪蓋隨蘇軍繞道蘇聯(lián)返回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而我們的主要黨政機關和部隊于4月28日浩浩蕩蕩地進駐了哈爾濱市,從此哈爾濱獲得了解放。[14]作為東北局副書記,陳云參與了對哈爾濱市接管的政策制定,如制定了軍隊《入城紀律細則》:一、尊重私人營業(yè),愛護居民利益。1、私人工廠一切機械、物品,不得隨意動用和破壞。2、商店、洋行不買東西不得隨便進。3、不私入民宅,不強占民房,不亂拿家具不還。4、人民身上戴的物品,不得沒收和強換。不得拿人之自來水筆、表以及其他飾物和錢財。二、愛護公共產業(yè),注意公共衛(wèi)生。1、學校、工廠,官舍、會社、教堂、醫(yī)院、公園不得稍有破壞。2、對郵政局、鐵路局、電報局、運輸公司要尊重并加以保護。[15]
對比石家莊的城市工作總結和哈爾濱的《入城紀律細則》,可以看出陳云接管沈陽的經驗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fā)展。他繼承了前者穩(wěn)定社會秩序、宣傳黨的政策、解決職工工資問題等經驗,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解決金融問題、安頓戰(zhàn)俘和難民等城市接管中非常棘手的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10月27日接受接管任務,至11月4日,沈陽最重要的大廠都已完整地接收了,部分工廠開始運轉。中間只有五次會議。如果沒有深刻的經濟認識和考量,沒有對中央政策的及時掌握,沒有對黨內外城市接管工作的關注和借鑒,無法想象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如此出色地接管沈陽這座全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正是因為借鑒了歷史的經驗,陳云的沈陽接收經驗比此前的都更完善,為后來天津、北平等大城市的紅色接管提供了重要借鑒。
注釋:
[1] 《黨員要積極參加經濟和技術工作》,《陳云文選》第一卷 226頁
[2]陳云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發(fā)言記錄,1945年5月9日
[3]《在準備接收沈陽的干部大會上的講話》,《陳云文集》652-653頁
[4]《接收沈陽的經驗》,《陳云文選》第375頁
[5]《在準備接收沈陽的干部大會上的講話》,《陳云文集》652-653頁
[6]《關于沈陽接收情況的報告》,《陳云文集》661頁
[7]《關于沈陽接收情況的報告》,《陳云文集》660頁
[8]《沈陽接收的經驗》,《陳云文選》374頁
[9]《關于沈陽接收情況的報告》,《陳云文集》 660頁
[10]《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624頁和1285頁
[11]《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85頁
[12]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1948年2月19日就收復石家莊后城市工作的經驗所做的總結。
[13]《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85頁
[14]鐘子云《哈爾濱解放前后幾件往事的回憶》,中共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中共賓縣縣委黨史研究室編《中 共中央北滿分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70頁
[15]《入城紀律細則》,《陳云文集》第一卷,5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