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明
為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的變化的臨床意義進行系統(tǒng)分析,為今后臨床對支氣管炎患者進行更準確的治療,使患者診斷的準確率更高,使誤診和漏診現(xiàn)象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提供一些比較有參考價值的資料,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2006年1月—2011年1月,抽取80例在我院就診的患有支氣管哮喘的患者病例,對這些患者在發(fā)病時肺功能變化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中,男33例,女47例,年齡22~68歲,平均42.8歲;病程在1~16年,平均7.3年。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jīng)過相關(guān)的臨床檢查后確診。
1.2 方法 對患者在發(fā)病時肺功能變化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
1.3 操作方式和觀察指標 肺通氣功能、肺容量和體描儀檢測參數(shù)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最大用力呼氣峰流量 (PEF),25%、50%、75%肺活量時最大用力呼氣流量 (FEF25、FEF50、FEF75)、深吸氣量(IC)、殘氣量 (RV)、殘氣和肺總量比 (RV/TLC)及總氣道阻力。儀器的誤差控制在3%以下,精度控制為0.05L[1]。重復3次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檢測,每次檢測的間隔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誤差在5%以下時,取其最佳值[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在不同分期的肺功能參數(shù)比較見表1。
支氣管哮喘是在氣道內(nèi)發(fā)生的慢性炎癥疾病,一般會有多種炎癥細胞參與,基于這一點原因,臨床上對于哮喘病的治療通常會根據(jù)病情程度,因人而異的進行階梯的有針對性的治療,其主要的治療原則是采用皮質(zhì)激素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以及抗生素類,這3種藥物中的一種或幾種聯(lián)用進行治療[3]。
對肺功能的變化情況進行充分具體的掌握,可以使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顯著提高,使誤診和漏診現(xiàn)象顯著降低,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診斷過程中給予充分的重視。
表1 不同分期的肺功能參數(shù)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J].中國結(jié)核呼吸雜志,2008,26:132-133.
2 王雯,黃克強.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及規(guī)范管理[M].王辰.呼吸病學.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8:8-10.
3 曾雪飛.肺功能檢測在兒童哮喘診治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學,2008,14(9):104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