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先,陳少宗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014)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間盤、頸椎骨關節(jié)、軟骨韌帶、肌肉筋膜等組織發(fā)生了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性改變,致使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損害(如壓迫、刺激、失穩(wěn)、錯位、缺血等)后所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及體征。本病癥狀復雜,纏綿難愈。其并發(fā)或繼發(fā)的頸源性疾病亦日趨多樣化和復雜化,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不便[1]。目前尚無治療頸椎病的特效療法。針灸療法緩解頸椎病的多種癥狀具有較好療效,為全面了解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取穴現狀及規(guī)律,筆者對近百年來涉及針灸(體穴)治療頸椎病的相關研究報道的取穴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1911年~2010年12月間已公開發(fā)表并收錄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關于針灸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文獻。
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年~2010年12月)。
關鍵詞:針、穴;頸椎病。
1.4.1 納入標準 ①一般臨床報道(≥30例);②臨床評價研究(治療組≥20例);③點穴類按摩等各種穴位刺激療法的文獻。
1.4.2 排除標準 ①個案報道;②綜述性文獻;③實驗研究;④文獻類研究;⑤一般推拿類、針刀類、微針療法類文獻。
表1 針刺治療頸椎病的213個穴位的使用頻次統計
表2 使用頻次居前的10個穴位頻次統計
表3 使用頻次居前的11~20個穴位頻次統計
表4 各個穴位的經脈歸屬分析
在725篇(67 295例)報道中用于治療頸椎病的體穴多達213個,見表1,其中185個穴位在出現的總穴位中不足5%,超過10%的穴位只有14個。排在前10位的穴位及前20位穴位頻次、在725篇報道中所占百分比情況見表2、表3。
上述體穴中,有55個奇穴,剩余的158個穴位涉及十二正經、任脈、督脈。經統計經外奇穴出現55個穴位,占據總穴位數的25.94%。膀胱經出現的穴位個數占總穴位數13.21%。見表4。
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使用頻次較高的前10個穴位的經脈歸屬
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使用頻次較高的前10個穴位局部解剖特征[2,3]
針灸治療本病其療效是肯定的,但由表1、表4不難看出,目前在頸椎病針刺治療中取穴組方十分混亂,涉及多達14條經脈的213個穴位,面對如此眾多的穴位,臨床醫(yī)生應如何取用?如何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怎樣才能掌握其精髓?這正是本文所關心的問題。
為什么針灸治療頸椎病取穴這么混亂?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依照辨證論治的原則,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其病因、病機、病程階段、邪正關系等不同,其取穴組方也不同;其次,西醫(yī)將本病分為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混合型等,臨床取穴組方也隨之不同。盡管如此,針灸治療頸椎病涉及到14條經脈的213個穴位仍顯繁雜甚至混亂,這一結果似乎表明:經驗取穴仍然主導著多數臨床醫(yī)師的實踐。針灸學及其臨床應用不應當總是停留于經驗層面或傳統認識層面,在當代科學背景下,必須建立起與臨床實踐需要融為一體、強力互動的現代針灸學理論體系[3~4],取穴組方規(guī)律的研究就是其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5]。
雖然針刺治療頸椎病的取穴組方十分混亂,但通過對725篇文獻統計可以看出(表2、表5、表6),使用頻次前10位的穴位均集中分布在C1~8和T1神經節(jié)段支配區(qū)內,而頸肩部的軟組織主要接受來自C1~8節(jié)段的神經支配,即針刺治療頸椎病的常用穴位均分布在與頸肩部的軟組織相同或相近的神經節(jié)段支配區(qū)內,正是這種聯系奠定了這些穴位治療頸椎病重要的生物學基礎。總之,本文的統計結果進一步支持了現代針灸學關于穴位作用規(guī)律的總結,即針刺穴位與調節(jié)對象處于相同或相關的神經節(jié)段支配區(qū)時能夠獲得更好的療效[3,4,6]。
通過本次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取穴組方方面雖然繁紛復雜,但仍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治療本病常用的穴位有頸夾脊穴、風池、曲池、大椎、肩井、外關、合谷、阿是穴、肩髃、天宗等,這些常用穴位均分布在與頸肩部軟組織相同或相近的神經節(jié)段支配區(qū)內。
本文對大量經驗的統計結果進一步支持了現代針灸學關于穴位作用規(guī)律的總結,即針刺穴位與調節(jié)對象處于相同或相關的神經節(jié)段支配區(qū)時能夠獲得更好的療效[2~4]。
[1]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2198
[2] 蓋一峰.人體解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51-260
[3] 陳少宗,鞏昌鎮(zhèn).現代針灸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1-207
[4] 陳少宗.論腧穴特異性研究中的思維方法問題論腧穴特異性研究中的思維方法問題[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4,25(9):53-54
[5] 陳少宗.郭振麗.郭姍姍.現代針灸學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7,28(12):62-63
[6] 陳少宗.建立現代針灸學理論指導下的針灸治療體系[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