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巨力
明代書法繼宋、元帖學而拓展,一般可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書法并沒有延續(xù)楊維楨險絕求突破的路子,而是步趨趙孟頫工穩(wěn)的書風。主要書家有“三宋”(宋克、宋璲、宋廣)、“二沈”(沈度、沈粲)。其中,以宋克藝術成就最高。他以精善章草為業(yè)內稱譽,代表作有《急就章》等,古雅遒勁,技巧嫻熟。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征召天下擅長書法的人,授予中書舍人的官職,在宮廷書寫典冊、文書等。由于從實用出發(fā),其書法有一定的規(guī)格,務以端正為尚,缺少變化,史稱“臺閣體”,“二沈”是其代表。
中期書法已稍稍有了特色,書家推祝允明、文徵明、王寵,他們都身兼二手絕活——小楷和草書,又全是蘇州人,故稱“吳門派”。比較而言,祝允明才氣更盛些,突出表現(xiàn)于他的狂草書,學從黃山谷而來,書風挺健爽利,筆勢雄強。代表作有《荔枝賦》等。而文徵明在三家中功力首屈一指,學書異常勤奮,特精小楷,代表作有《千字文》、《后赤壁賦》等,點畫中規(guī)入矩,簡凈而和雅。他年享高壽,聲望極隆,在當時是“吳門派”的領袖。而王寵則顯得不幸,英年早逝,書法有面貌卻未能進一步深化。
在文徵明之后,明中后期書壇出現(xiàn)了一位才華橫溢的書家——徐渭,他一生落魄不得志,以狂放的行草書來抒發(fā)胸中的不平之氣,書風亂頭粗服,精力彌滿,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他類似于元宋楊維楨,在技法的基礎上更重視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因為徐渭社會地位較低,名聲囿于鄉(xiāng)間,他的深遠影響直到身后才逐漸凸現(xiàn)出來。
晚期書法發(fā)展較大,涌現(xiàn)了許多風格獨特和卓有成就的書家。其中最出名的是董其昌,走的是回歸二王的道路。他初學顏真卿《多寶塔》,復師法晉魏名家,加上學問深,悟性高,終于形成古淡秀雅的風格。在清初,他的書法受到了皇帝的青睞,曾經煊赫一時。
此外,還有一批書家群暗合著徐渭張揚個性的理念,特立獨行,如張瑞圖的露鋒側勢,黃道周的遒密酣暢,倪元璐的新理異態(tài),王鐸的沉著矯健……無不反映了明末書壇的勃勃生機,這些變化一直遞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