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詠秋,馬勇虎
(黃山學院 社會科學系,安徽 黃山 245041)
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
章詠秋,馬勇虎
(黃山學院 社會科學系,安徽 黃山 245041)
高校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實效性的途徑:與時俱進和理論研究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基礎;建設一支政治上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高的教師隊伍,是落實教學實效性的根本保證;加強實踐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特別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能否培養(yǎng)出適應新世紀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課教學擔負著重要使命。而“原理課”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必須強化教學的實效性。有關“原理課”教學實效性問題,已經引起了理論界的高度關注,并有部分成果。本文認為,提高“原理課”的教學實效性,要從戰(zhàn)略高度重視“原理課”的課程教學,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原理課”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推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原理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近年來,高校的“原理課”教學,都在努力改進教學方式,力圖更好地促進教學的實效性。盡管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形勢發(fā)展的總體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和總結新形勢下高校“原理課”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原理課”教學實效性,在策略上必須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1.從戰(zhàn)略高度重視“原理課”課教學工作。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zhàn)?!薄笆澜缍鄻O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形勢,把握國際局勢的發(fā)展變化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增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睆奈募幕舅悸房梢钥闯?,中央已經從戰(zhàn)略的高度提出了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重要性。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5年的開年之初,中宣部和教育部推出了思政課課程改革方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其目的是要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一個“合格”標準,一個“可靠”標準,反映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方針??v觀這些年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可以說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失效”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既是社會大氣候的問題,也有校園“小氣候”的問題;既有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也有實踐操作方面的問題。但總的說來,還是重視度不夠。
當前,我們黨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跨世紀發(fā)展的宏偉目標而奮斗。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培養(yǎng)出適應新世紀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這一點,江澤民同志特別提醒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為此,要抓住當前全黨全社會重視政治理論教育的有利契機,讓“原理課”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2.與時俱進,不斷推進教學改革。這些年來,高?!霸碚n”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存在較多的不盡如人意之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學手段和方法上創(chuàng)新不夠。因此,“原理課”教學在新形勢下必須進行大膽實踐,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具體而言,堅持以下幾個教學改革的原則。一是“學馬列要精,要管用”。[1]所謂“精”就是指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這一原則要求,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下,要引導大學生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堅持馬列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大學生的原則性。但是,不能把馬列主義變成教條,要學以致用,用來認識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二是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達到知行統(tǒng)一;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作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主體的教師,要在理論上給學生以正確導向,啟發(fā)學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自己獨立自主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的關鍵所在。三是堅持政治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原則。如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要緊密聯(lián)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以中央一系列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為依據(jù),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和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相銜接。
3.對當前熱點難點問題作有針對性的研究。努力提高“原理課”教學的質量,一個不容忽視的工作就是必須努力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科研含量。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教學無疑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沒有科研做支撐,教學不可能達到高水平。因為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霸碚n”教學的難度恰恰在于要對一些理論和實際問題有自己的研究,那種只會照本宣科的教師不可能在學生的心目中有較高的地位,而且也實現(xiàn)不了“原理課”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只有用自己真正深刻體會的東西,去對學生進行講授,才能自信、自如,學生也會從任課教師的研究成果中感受到理論的魅力。另外,“原理課”教師只有積極從事科研活動,才能站在時代的高度,才能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實到教學中去,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貼近現(xiàn)實,增加時代感。
教育部社科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教師的理論功底和教學藝術,教師隊伍如果不行,教材再好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建設一支政治上堅定、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熱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課”教師隊伍,是改革“原理課”教學的根本保證。一名合格的“原理課”教師至少需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
1.政治上堅定。作為“原理課”教師政治標準是第一位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原理課”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因此高校的“原理課”教師,要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導向,培養(yǎng)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憂患意識,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和共產主義信念。
2.業(yè)務精。學識淵博是學生對教師的根本要求。就“原理課”教師而言,應該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具體而言,“原理”課教師應該由多個層次積累自己的知識,如對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應該了然于胸;還應該熟悉相關的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邏輯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層次的知識,并且要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因為“‘原理課’的導向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但若沒有其他學科的支撐,很容易造成講授膚淺、思路狹窄或陷入空洞的說教。”[2]此外,“原理課”教師還應跟蹤理論前沿,了解本專業(yè)最新的理論動態(tài),用最新的理論成果武裝自己。
3.熱愛本職、兢兢業(yè)業(yè)。“原理課”教師應當始終熱愛本職工作,樂于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崗位上為祖國默默奉獻,不過多計較名利得失,同時以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抱負心、責任感和高度的工作熱情面對大學生群體,關心大學生的思想政治進步、學習和工作、生活;尊重和信任他們的人格、榮譽和權利。
“原理課”理論性很強,以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作為突破口,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淺出地講授基本原理,是教學法研究與改革中必須堅持的最基本原則。
同時,教學中必須因材施教,這就要求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根據(jù)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切實發(fā)揮這門課在培養(yǎng)大學生思維方法方面的獨特作用。
(1)激情教學法。課堂氣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激情教學法,主要是運用演講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教師以飽滿的激情授課,通過語速的控制,興奮點的布置,使課堂氣氛始終處于熱烈狀態(tài)。在這種教學法中,必須重視課堂氣氛的培養(yǎng)、渲染和烘托尺度,力爭形成活潑有序、濃淡相宜,松緊得當?shù)恼n堂氣氛。
(2)問題教學法。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變傳統(tǒng)教學中現(xiàn)成的答案為 “要解決的問題”;第二,變傳統(tǒng)教學中大學生是“知識容器”為“解決問題人”;第三,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往“知識容器”填裝的人”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人”;第四,變傳統(tǒng)教學中將教學看作是往“知識容器”填裝過程”為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
(3)體驗教學法。重視“原理課”教學中的“體驗”,強調“原理課”教學由單純的理論灌輸與“牢記”,改變?yōu)樽尨髮W生置身于動態(tài)的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社會生活的“原理課”理論教育“體驗”之中,使大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感受到“原理課”理論深邃的內涵和力量,激發(fā)高尚情操,樹立遠大志向,進而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理想與事業(yè)努力奮斗。
當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教學方法遠不止這些,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提煉更多更好更有實效的教學方法。
近年來,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受到理論界的高度關注。國務院2004年9月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政治理論思想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案叩葘W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教育的長效機制”。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出,“高等學校要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區(qū)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顯然,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敖虒W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惫餐瑯嫵缮罱逃碚擉w系。所謂“做”,就是指社會實踐活動。陶行知提出“做就是在勞心上勞力”,就是“以期理論于實踐之統(tǒng)一”。[3]一方面要求學生學習理論,學習書本知識;一方面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變革現(xiàn)實,改造自然和社會?!霸碚n”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了解群眾,親身體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給國家和民族面貌以及人民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加深對國情、鄉(xiāng)情、民情的了解,從而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形成樸實的愛國愛民情感和居安思危意識,樹立強烈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并將其外化為實際行動。實踐教學還不僅僅是教學方式,同時也是鍛煉學生觀察和思考社會的方法論,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確立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科學方法論”。[4]
“原理課”實踐教學作為教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對于理論教學的拓展,以及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認真設計實踐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合理、科學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要實現(xiàn)“原理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必須抓住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第一,制定實踐教學大綱、編寫實踐教學授課計劃,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進行。既然實踐教學是“原理課”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必須把實踐教學活動看作是課堂教學的載體和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課堂教學擁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制定“原理課”實踐教學大綱,編寫教學授課計劃,明確實踐教學的目的、要求、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等,有助于克服實踐教學的盲目性,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第二,設計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認真組織社會實踐。實踐活動的形式應當豐富多樣,凡是課堂理論教學以外的其他教學手段、方法,或由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方式均可以納入實踐教學體系,[5]例如參觀訪問、社會考察、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崗位實習等形式。在社會實踐教學中,一是注重把專業(yè)實習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高專業(yè)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提升專業(yè)水平,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哲學原理知識,養(yǎng)成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待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二是注重對學生主體人格的培養(yǎng)。通過社會實踐教學,加強學生學習動力系統(tǒng)的建設和良好性格的塑造,使學生具有自我解剖、自知之明的自省精神,獨立思考、獨慎其身的自主精神,渴求知識、勤于學習的求知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等,不斷完善健全主體人格。三是注重形成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在有條件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帶著科研課題進行社會實踐,指導學生獲得第一手資料,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形成有一定觀點、能夠指導實際的調研報告、論文和科學總結報告。
第三,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改革以往“概論課”單一靠期末考試的考核評價,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的時間、質量、成果逐一量化,納入學生學習成績考核范圍,并相應加大比重。建立平時考核、期中考查、社會實踐作業(yè)、期末閉卷考試相結合的考核體系,評定學生的綜合成績。通過考核方式的變革,加大社會實踐考核的比重,促使學生認真參加實踐,從而確保實踐教學的效果。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韓宜.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9,(2).
[3]黃曉光.“教學做合一”思想對“兩課”實踐教學的啟示[J].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對策及建議,2004,(6).
[4]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5]閻占定.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幾個問題的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2008,(6).
責任編輯:高 煥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Marxism Principles.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re the foundations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ment.Constructing ranks of teachers with firm political faith and rich Marxist theor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chievement.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important stages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nhancement.
Key words: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Marxism Principles;teaching effectiveness
On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n Introduction to Basic Marxism Principles
Zhang Yongqiu,Ma Yonghu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G641
A
1672-447X(2011)02-0111-04
2010-03-23
安徽省教育廳黨建與思想組織教育研究項目“‘地方文化資源教育平臺’與‘兩課’建設研究”(2009sk550);黃山學院教研項目(hsujy0711)
章詠秋(1975-),安徽歙縣人,黃山學院社會科學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馬勇虎(1962-),安徽安慶人,黃山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