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輝 歐春 林國強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杭州310000)
痔是常見、多發(fā)的疾病,普查患病率為46.26%[1],混合痔在痔瘡中的比例相當高,又是痔瘡中病情最嚴重的,其帶來的痛苦嚴重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肛管解剖結構的破壞,最大程度地保護肛門的精細控便能力,縮短治愈時間,我院2011年4月以來,采用外剝配合肛墊懸吊術治療混合痔60例,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納入標準 (1)符合2006年《痔臨床診治指南》中的Ⅲ、Ⅳ度內痔或反復出血的Ⅱ度內痔,同時伴有外痔,符合混合痔診斷標準;(2)年齡在75歲以下。
1.2 排除標準 (1)混合痔伴有肛周膿腫、肛瘺者;(2)妊娠期及產后早期婦女患者;(3)經(jīng)檢查證實有結直腸器質性病變者;(4)伴有心腦血管、免疫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且病情不穩(wěn)定者。
1.3 一般資料 本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20~65歲,平均 50歲;病程 1~30年,平均 17.5年。其中合并肛裂2例,血栓外痔7例。曾有痔手術史6例。主要癥狀為肛門腫物脫出、便血、肛門疼痛等。
1.4 治療方法
1.4.1 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guī)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正側位片;術前晚口服藥物清潔腸道或術日晨灌腸一次;術日晨禁飲食。
1.4.2 手術方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取得滿意效果后,取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再次消毒肛管及直腸下段。首先用兩葉肛門鏡撐開肛門,在齒線上2~3 cm用組織鉗夾住直腸黏膜組織,退出兩葉肛門鏡,然后在同一縱軸齒線上1 cm左右處再用組織鉗夾住直腸黏膜組織,將兩組織鉗拉緊靠近,用肛墊懸吊鉗(國家專利號ZL02251536.4)夾住兩組織鉗間的全部直腸黏膜,用7號絲線分段結扎鉗下腸組織,將直腸黏膜環(huán)切懸吊。根據(jù)混合痔脫出的多少在另外1~3處肛墊懸吊,懸吊位置應相互錯開,呈波浪形,不可在同一平面上(可避免肛門狹窄)。外痔處理:將懸吊的痔上黏膜回復肛內,依據(jù)外痔核隆起的大小,在其隆起最高處做一梭形切口,切除外痔至齒狀線下0.2 cm處,剝離增生結締組織及外痔切口下曲張靜脈叢,剪去突出小皮贅,修整皮瓣,使肛管皮膚平整美觀。仔細檢查無活動性出血,肛管能順利插入一指,創(chuàng)面予明膠海綿、凡士林紗條塞肛,紗布包扎,丁字帶固定。
1.4.3 術后處理 術后控制大便48 h,予半流質飲食1 d后改普食。常規(guī)抗炎止血對癥6 d。術后第3天起,予福松每晚一包以潤腸通便;晨起大便后康復新液坐浴后換藥,至結扎線脫落,創(chuàng)面愈合。
1.5 療效評定標準[2]治愈:癥狀消失,脫出痔塊消除,肛門功能正常;好轉:癥狀緩解,脫出痔塊縮小;無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肛門功能評價標準按Hi1tunen標準。正常:肛門對大便、腸液、腸氣的控制均正常;肛門部分失禁:肛門對稀便、腸液、腸氣不能控制,或污染內褲;肛門完全失禁:肛門對成形大便不能控制。
1.6 治療結果 60例混合痔治愈56例,好轉4例,治愈率為93.3%,有效率為100%。術后肛門功能均正常。術后出現(xiàn)排尿困難35例,熱敷后自行排尿者4例,口服高特靈后能自行排尿12例,需留置導尿19例;術后疼痛者12例,需肌注鹽酸布桂嗪者僅2例;術后未見肛緣水腫和出血者。
長期以來,人們對痔具體成因的認識不一致,各種學說層出不窮,導致臨床手術的多樣性。但最具代表性、最被廣泛接受的要數(shù)靜脈曲張學說和肛墊下移學說以及以它們?yōu)橐罁?jù)設計的各種手術方式。不論哪種術式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同樣存在著不足之處。傳統(tǒng)認為痔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
1937年以此為理論根據(jù)Mi11igan和Morgan改良后的外剝內扎術(MMH術)仍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它強調要徹底去除曲張靜脈團和痔組織,對于單發(fā)或相互之間相對孤立的內痔根治效果好,但對肛門軟組織包括肛墊和齒線區(qū)的破壞較大,并且一次最多只能切除3個痔塊,在切除的3個母痔創(chuàng)面之間需要保留一定的黏膜橋,否則手術后容易引起肛門狹窄,亦有術后疼痛、肛緣水腫、出血較重、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長、病情恢復慢等缺點。
近年來,由Thomson首先提出的“肛墊下移學說”正逐漸被大多數(shù)學者認同[3]。他認為痔瘡是由于支持組織松弛導致肛墊下移,因下移而出現(xiàn)充血、水腫、肥大和出血等癥狀[4]。自從1998年Longo采用直腸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環(huán)形切除(PPH術)治療Ⅲ、Ⅳ度脫出內痔以來,各臨床操作者均報道近期療效甚佳,Ming-Hian Kam等也于2011年報道對超過7 000例PPH術者做了長達7年的隨訪調查研究,在返回的1 834例患者中有95%的人非常滿意長期療效[5]。不過,PPH手術對病理性肛墊的不作為,所需器械特殊昂貴,不能被大多數(shù)患者所接受。為此,本院依據(jù)PPH原理設計外剝配合肛墊懸吊術。運用該術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麻醉要充分,便于痔核顯露,方便操作。(2)注意齒線辨認,以便手術操作,能使肛墊充分懸吊。(3)掌握操作順序,先處理內痔,再處理外痔。(4)保護好齒狀線區(qū),肛墊懸吊鉗夾于齒狀線以上至少2 cm,小于2 cm術后疼痛會明顯加重,外痔切口距齒狀線下緣0.2 cm。(5)保留好黏膜橋、皮橋。該術式適用范圍廣,切除范圍更小,達到治療目的的同時遵循了現(xiàn)代治療痔的原則,能盡量減少肛管組織的創(chuàng)傷,保護了肛墊,使病理性肥大、移位的肛墊恢復正常,最大程度地保護肛門的精細排便功能,縮短了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并發(fā)癥少且價格低廉,操作更加簡單,能更好地滿足患者的要求,臨床優(yōu)勢明顯。
[1]張東銘.《痔病診治標準》之我見(兼評痔的幾個概念問題)[J].大腸肛門外科雜志,2000,6(3):40-42
[2]中華外科協(xié)會肛腸分會.痔診治暫行標準[J].中華外科雜志,2000,38(12):891
[3]俞德洪.現(xiàn)代肛腸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7.191-193
[4]Thomson WHF.The nature of hemorrhoids[J].Br J Surg,1975,62:542-552
[5]Ming-Hian Kam,Kheng-Hong Ng,Jit-Fong Lim,et a1.Resu1ts of 7302 stap1ed hemorrhoid ectomy operation in a sing1e centre:a seven-year review and fo11ow-up questionnaire survey [J].ANZ Journa1 of Surgery,2011,81: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