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羅杰斯心理治療觀述評

        2011-08-15 00:53:55
        關鍵詞:咨詢者羅杰斯來訪者

        曾 昱

        (漳州師范學院 歷史與社會學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羅杰斯心理治療觀述評

        曾 昱

        (漳州師范學院 歷史與社會學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羅杰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是當代西方心理治療的杰出革新者,他的心理治療理論是繼弗洛伊德之后在心理治療領域影響最大的理論。羅杰斯打破傳統(tǒng)的治療原則,提出治療師應相信來訪者具有自我成長和發(fā)展的能力。此外,他還提出心理咨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決于咨詢者的專業(yè)知識和訓練,而取決于咨詢者這個人本身和他對待被咨詢者的態(tài)度。

        羅杰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治療關系

        一、人格理論——羅杰斯心理治療觀的理論依據

        1951年,羅杰斯在《來訪者中心療法:它的實踐、含義和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了人格理論,隨后在《治療、人格及人際關系的理論》(1959)中,更加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人格理論。在羅杰斯的心理咨詢療法的理論體系中,人格理論始終貫穿其中,人格理論是羅杰斯“來訪者中心療法”的理論依據。

        羅杰斯關于人格的基本假說是:有機體有一種先天的“自我實現(xiàn)”或“自我提高”(self-enhancement)的動機,表現(xiàn)為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各種潛能、發(fā)揮自己的潛力的趨向。個體是完整的有機體的存在,是一切體驗的發(fā)源地,且在自我實現(xiàn)傾向的驅使下成長與發(fā)展,其結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發(fā)展、擴充及實現(xiàn)。

        羅杰斯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個基本的動力來源,即“實現(xiàn)傾向”。他認為每個人內在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傾向,這種傾向促使個人盡力發(fā)揮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在成長和實踐過程中,期望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當自我和自我概念發(fā)展時,實現(xiàn)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體的這個新生部分實現(xiàn),羅杰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精神分析學派的生物還原論,也反對行為主義學派機械的環(huán)境決定論,主張心理學要研究人的價值和尊嚴,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實現(xiàn)。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得到迅速發(fā)展,成為繼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之后西方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羅杰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對心理學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人格的自我理論、來訪者中心療法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本文主要介紹他在心理咨詢和治療方面的理論學說。

        羅杰斯是當代西方心理治療的杰出革新者,他的心理治療理論是繼弗洛伊德之后在心理治療領域影響最大的理論。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理論十分強調治療者的作用,認為心理治療效果好壞取決于治療師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羅杰斯打破了精神分析治療的傳統(tǒng),他相信每個人都具有自我成長的意識和能力,能夠改變自己的人一定是自己而不是別人。羅杰斯最初把他的心理治療方法稱為“非指導性治療”(nondirective therapy),后來稱為“來訪者中心療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再后來又稱為“以人為中心的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之所以稱為“以人為中心”,是因為來進行心理咨詢的人并不愿意把自己稱為尋求心理治療的“來訪者”,而更認同斯把這個指為自我實現(xiàn)傾向。自我實現(xiàn)傾向是有機體的動力,自我的發(fā)展是保持和增強機體的總體傾向的發(fā)展。“自我并非一個固定存在的實體,而是回應外界經驗的產物,是人類憑著‘我’(I)和‘本我’(me)的知覺去體驗外界一切的人、事、物,并個別賦予某種意義,再經過有系統(tǒng)的組合后做出回應?!盵1]45人格由“經驗”和“自我概念”構成,當自我概念與知覺的經驗、體驗協(xié)調一致時,相應的個體心理就是健康的,就能達到自我實現(xiàn);反之,個體就會感到心理壓抑、心理失調,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個體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個體疏遠了自己的經驗,不再理會經驗告訴自己的東西,習慣了按照內化的價值觀來對經驗進行篩選,他的自我不再能夠沿著實現(xiàn)趨向的方向來維護、增強和發(fā)展他自己。心理治療的工作就是幫助求助者擺脫心理障礙,改造自我,促進人格的整合,破除防御過程,使個體能夠敞開心扉面對各種體驗,使經驗與自我的一致性增加,從而獲得自我實現(xiàn),成為“機能健全”的人。這樣的人有這樣的特征:(1)經驗的開放性。個體毫無拘束地體驗所有的情感和經驗。(2)存在主義的生活方式。對生活有著清新感,生活于存在的每一瞬間。(3)信任自己的機體。健康的人格猶如一切資料都程序化了的計算機,并不徒勞地思慮所面臨的每一件事,但是他們考慮問題是全面的,并且能對行動的過程迅速做出決定。(4)富有自由感。機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他們的決定都是出自個人的意愿,而不是受外部的強制或內部的壓抑。(5)高度創(chuàng)造力。這種人富有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不是遵循或者消極適應社會和文化傳統(tǒng)。

        二、羅杰斯心理治療的信念——來訪者具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羅杰斯堅信人具有一種先天的“自我實現(xiàn)”或“自我提高”的動機,在心理治療領域,他也堅信來訪者具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傳統(tǒng)的心理治療一般是以治療者 (醫(yī)生)為中心,治療方案的設計、指導以及治療過程的安排都是由治療師決定的,被治療者則被稱為“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處于被動、遵從和接受的地位。羅杰斯提出了改造傳統(tǒng)的治療和咨詢原則,即“以人為中心療法”,被治療者是獨立自主的人,治療師應相信來訪者具有自我成長和發(fā)展的能力。羅杰斯認為,正是來訪者而不是治療者決定了治療和咨詢過程的進行,畢竟,來訪者才是整個治療工作所欲達成目標的決斷者。

        在格洛利亞個案中,羅杰斯與格洛利亞面詢過程中,格洛利亞希望羅杰斯能給予她更多的幫助,“我想讓你幫我擺脫掉那種內疚的感覺?!挥心菢游也拍芨杏X好一些。”[2]54而羅杰斯對此沒有做出直接的回應,他只是說“……我覺得這是你必須面對的問題,我不可能替你回答。但我會盡力幫助你,我相信你自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2]54。羅杰斯堅信,只有被咨詢者才真正有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被咨詢者清楚哪些情感受到傷害,應該向什么方向努力,關鍵問題在哪里,哪些經驗被埋沒了?!盵3]他認為治療過程中被咨詢者不應讓咨詢者將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被咨詢者身上、對其進行指導。羅杰斯強調治療師不對咨詢者進行任何指導,但是如果不對咨詢者進行指導,不直接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又怎能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障礙呢?羅杰斯指出,來訪者具有“自我成長”的需要,他相信,人具有一種保護自己心理健康和尋求恢復健康的自然驅力?!澳鞘俏覀兝斫膺@些人的線索,他們在努力,以他們認為自己僅有的辦法去求得生長和改變。在健康者看來,那樣做似乎是奇怪和徒勞的,但對于他們,則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正常人而付出的拼死努力。這種潛在的結構性傾向是以人為中心治療的一個基理?!盵2]譯者序第2頁而治療師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臉部表情傳達一致、接受和通情。他的語言行為目的是使來訪者的情感清晰化,或者靠復述來訪者說的某事,治療者的評語表明他與來訪者“同在”——即他們共享治療關系中的困難。治療者所說的話經常是以一種試探性的方式表述的,如此來訪者可以是終極裁判,確定那些評論是否恰當,治療者以一種深入理解但不干涉的方式幫助來訪者的發(fā)展,促進來訪者自我成長。

        三、心理咨詢成功的要件——良好的治療關系

        羅杰斯認為,心理咨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決于咨詢者的專業(yè)知識和訓練,而取決于咨詢者這個人本身和他對待被咨詢者的態(tài)度。

        治療師應該營造一種治療氛圍,建立這種治療氛圍需要三個條件:(1)自己要做到“透明”和真誠,要表達出對自己和來訪者之間關系的任何感受;(2)要發(fā)自內心地愛護來訪者,積極關注來訪者,對其談話內容不進行任何是非評判;(3)要理解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感同身受。他要求自己要以來訪者的觀點去看世界,通過共情來理解來訪者內在的行為準則。治療師關注的焦點是來訪者如何看待世界,而不是來訪者身上有什么問題,治療師要做到真誠、“透明”和無條件地愛護來訪者,這樣,來訪者才可能相信治療師沒有隱瞞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但是,并不是每位心理咨詢師能夠做到羅杰斯所提出的這三個要求,因此,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有些心理咨詢師的治療效果并不佳。

        (一)真誠一致

        真誠一致的意思是指治療關系中,治療師不虛偽、不矯揉造作、不以專家自居的心理狀態(tài)。治療師能夠隨時以誠懇的態(tài)度,與來訪者做直接而正面的溝通,對于來訪者,治療師是透明的,而且能夠擁有及表達自己內在的思想、感受和態(tài)度。治療師要能夠隨時面對自己所經驗到的,且不去否認自己經驗中的不舒服或困擾。真誠一致的要求是不抑制感情、不反抗治療關系中存在的真實感受。它要求治療師應隨時警惕自己,不能以專業(yè)為名擺出高姿態(tài),不可以專家自居,更不可將治療過程蒙上神秘的色彩。

        咨詢者與被咨詢者之間的談話應是推心置腹的一種交流,不像是一位醫(yī)師與一位患者之間的診斷和治療,而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的一種交流。羅杰斯認為,治療師坦誠或真摯是“促進治療發(fā)展的最基本的態(tài)度條件?!敝委煄煵粦且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專家,而應是一個與來訪者進行平等對話的人。事實上,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的自我暴露是有利于促進治療關系的,這樣會讓咨詢者覺得容易親近,覺得能夠信任,除了用語言可以傳遞治療師的真誠,治療師還可以通過目光交流、身體姿勢等對咨詢者表現(xiàn)出真誠。例如在布朗個案中,羅杰斯會把自己的個人問題告訴來訪者,“我不知道這么說能不能對你有點幫助,我只想告訴你,我想我非常理解你的那種感覺,就是你覺得自己對于任何人都沒有什么意義,因為我曾經有過那樣的感覺,而且知道那種感覺讓人非常痛苦?!盵2]20

        (二)無條件積極關注

        “無條件積極關注”最初是指一種沒有價值條件的積極關注體驗,當兒童的自我行為不夠理想時,他仍然可以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理解和關懷,在個體自我發(fā)展過程中,如果父母能夠給予慈愛而較少注意他們如何行為時,這一個體就能無拘束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達到最終指向的目標,成為一個擁有健康人格的人。相反,如果父母不能為兒童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兒童就需要通過防御機制來滿足自我的需求,在成長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后來,羅杰斯把這一原理應用于心理治療,提出治療者對來訪者的態(tài)度也應該是無條件積極關注,這樣有助于來訪者克服障礙,達到治療效果。

        心理治療領域中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是指治療師在不受自己對來訪者思想、感受、行為的判斷或評價的影響之下所付出的關懷。治療師不可選擇性地接納來訪者的某些狀態(tài),同時又不接受某些部分。治療師不僅要接受來訪者的積極情感體驗,也要接受來訪者的負面消極情感和行為,應采取包容一切的態(tài)度,不能有所篩選,不能讓來訪者有不安全感和刺激。咨詢者應該無條件地接受被咨詢者,這意味著“咨詢者要表達對被咨詢者作為一個有潛力的人的深切、誠摯的關心,這是一種不因被咨詢者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而受到影響的關心?!盵3]這樣來訪者覺得治療師是可以信賴的,他愿意做更深一層的自我暴露。

        事實上,并非所有的心理治療師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它需要治療師具有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愛心和能力,真正地給予來訪者無條件的關注,而不能帶有功利色彩,也不能帶入治療師自己的主觀意愿,如定一個目標、計劃,期望來訪者沿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前行,知識程度的深淺對治療效果則不具任何決定性的保證,主要還是在于治療師這個人本身是否具有無條件關愛他人的心理品質。羅杰斯非常清楚地認知,態(tài)度、情緒和洞察力才是決定治療師能力高低的因素。治療師應尊重來訪者,這種尊重建立在一種“人對人”的基礎上,尊重來訪者是一個人,是一個可能有某種心理上不適應、主觀我與客觀我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協(xié)調的人,而不是來尋求心理治療的患者。尊重來訪者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不論其條件、感情或行為怎樣。

        一個能夠充分發(fā)揮潛能的人,其最大的特質就是能夠對各種體驗敞開心扉,能夠坦然經歷所發(fā)生的事情而不覺得受到威脅,這樣的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不受命運、環(huán)境甚至是遺傳基因的影響,但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能夠充分發(fā)揮潛能,或在每個人生成長階段能夠充分發(fā)揮潛能。羅杰斯認為當一個人發(fā)覺自己無力發(fā)揮潛能時,而無論這個人的個性是消極懦弱還是積極進取,都需要借助無條件積極關注所帶給你的力量,這樣才能恢復心理健康。

        (三)共情

        在經典精神分析式的面詢中,治療師應是獨立的觀察者,注重對來訪者的情況進行理性分析,傾聽時要排除個人情感,不能將自身融入其中。羅杰斯則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認為治療師不但要對來訪者的情況進行理性分析,還應努力感覺來訪者的內在體驗,進入和停留在來訪者的主觀世界里,讓來訪者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行為被治療師理解了。作為治療師應是一位情感投入的傾聽者,了解來訪者的情感體驗,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思想,使來訪者意識到治療師每時每刻都能理解自己的感覺?!八磉_出你透徹且不帶任何懼意的眼光檢視來訪者所恐懼的內心世界時的感受。它意味著你不時與來訪者核對你的感受的準確性,并根據所得的回應,引導自己應采取何種對策。因來訪者的內心世界里,已把你看成是一位心腹同伴。”[1]58

        實施來訪者中心療法,治療師不需要扮演“專家”角色,治療師說話更多的只是去表達共情和對來訪者的理解,就如羅杰斯針對一位名叫洛蕾塔的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的患者的面詢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羅杰斯去體會洛雷塔的感受,不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于患者,使用重述和使用“嗯”作為回應比較多,在這30分鐘的面詢中,根據統(tǒng)計洛蕾塔和羅杰斯的說話行數(shù),進行比較,羅杰斯的只有131行,洛蕾塔的表述有218行。

        羅杰斯非??隙ā肮睬椤钡淖饔?,他認為它是治療中最具功效的因素,羅杰斯通過對來訪者內心世界的感知,引導來訪者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找到原來的自我。共情反應是能力、態(tài)度以及交流技能等成分的復雜組合。他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有一種動力作用,即如果治療師對來訪者的負性情感能夠表達出共情、理解和接受,那么,來訪者就能夠從負性情感中解脫出來,并能夠體驗到積極的自我以及給予他人積極的回應。在羅杰斯與洛蕾塔進行的面詢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效應,面談過程中,洛蕾塔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用頭撞墻是沒有用的。不管怎么說,我想我不會用頭來撞墻,因為那實在是太不值了。這是我自己的頭,我喜歡?!盵2]46在羅杰斯與洛蕾塔的面詢之前,埃利斯試圖幫助洛蕾塔發(fā)現(xiàn)行為中的不合理性,面詢不是很成功,羅杰斯認為這是因為治療師對洛蕾塔表露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沒有給予共情。

        這三個條件是相互聯(lián)系的,如果治療師保證能夠提供一個真誠、接納和同理心并存的環(huán)境,而來訪者也能有最低限度領會的話,治療的效果必定產生。來訪者越感覺到這三個條件,他獲得的也就越多。治療師不是單純地說這三個條件存在,然后將它們傳遞給來訪者,而是來訪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樣的一種安全氛圍,排除傾訴的恐懼,能夠感到治療師是真正地無條件地接納自己。在這樣的條件下,來訪者就能明確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表現(xiàn),證明自己具有改變自我的能力,引領自己的生活方向,即來訪者能使自己和諧一致的能力增強,避免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亂,使自己能夠敞開心扉面對各種體驗。

        四、結 語

        羅杰斯的心理治療觀開辟了心理治療理論新的領域。1982年美國治療師們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羅杰斯乃是20世紀對心理治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其成就遠超弗洛伊德。很多傳統(tǒng)治療法的從事人員坦言,羅杰斯的理論使他們受益匪淺,他的理論對全世界的治療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羅杰斯的觀點像一縷清新的春風,讓人耳目一新,他認為沒有必要深入到人性的潛意識層面探求,或者用心理測試來進行診斷、治療,關鍵在于治療師能否有能力建立一個可以幫助求助者催化新的自我概念和新的存在方式的治療關系,他提出具備這一能力的治療師必須是具有高度嚴謹自我暴露的意愿,同時能讓求助者感受到真誠、無條件積極關注和共情。事實上,羅杰斯的理論并不是貶低治療師的專業(yè)知識,而是強調專業(yè)知識使用的精確性,他將心理治療法引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經驗層次。

        羅杰斯的心理治療觀受到很多心理學家和治療師的青睞,但是很多心理學家對其理論也提出質疑。猶太學者馬丁·布伯提出了羅杰斯中心思想的兩項質疑,第一是良好的治療關系能否產生羅杰斯所說的個體自我成長的效果;第二是治療過程若不能扣牢在真正互惠的關系上,個體將會產生何種變化令人憂慮。哈利·萬·貝爾,反對羅杰斯主張的在治療關系中,治療師對患者所表達的一切,對其內容的對與錯,不表示治療師自己的意見。貝爾認為這樣會使患者陷入更加迷惑的狀態(tài),而更加依賴治療師,所以貝爾主張患者在提出問題時,治療師應給予即時的回應。1982年,羅洛·梅針對治療過程發(fā)表一封寫給羅杰斯的公開信,提到“發(fā)現(xiàn)它似乎有一個明顯的遺漏之處,那就是患者中心治療法的治療師們不敢(或不能)處理患者的憤怒、敵意和負面的感受,而這些恰巧都是人性邪惡的一面?!盵1]112上述學者都直指羅杰斯的心理治療的核心思想,爭議主要是源于羅杰斯心理治療的思想根源、哲學基礎,羅杰斯的整個理論體系都是建立在存在主義哲學和現(xiàn)象學的方法論之上的。事實上,一個理論的產生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羅杰斯對個體心理和人類行為的分析思路模型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缺陷,而我們要做的更多是如何在實踐中應用、檢驗和發(fā)展其理論,使其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

        [1][英]伯萊安·索恩.人本心理學派代言人——羅杰斯[M].陳逸群,譯.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2][美]Barry A.Farber, Debora C.Brink, Patricia M.Raskin主編.羅杰斯心理治療——經典個案及專家點評[M].鄭鋼,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3]轉引自曾德琪.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G44

        A

        2095-0683(2011)01-0168-04自己是普普通通的人,這也凸顯了人本主義治療觀的特點,是為各種各樣的人進行心理咨詢,既包括正常人,也包括神經病和精神病患者。不過許多心理學家仍對“來訪者中心”一說情有獨鐘,本文更多的也是使用“來訪者”一詞。

        2010-05-10

        曾昱(1978-),女,福建漳平人,漳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系講師,碩士。

        責任編校劉正花

        猜你喜歡
        咨詢者羅杰斯來訪者
        對話羅杰斯:看漲中國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來訪者
        理查德·羅杰斯:建筑是最具社會性的藝術
        房地產導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4:02
        淺談心理咨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關系
        學習與科普(2022年2期)2022-02-23 18:33:53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應該”,才得自由
        所謂失敗
        卡爾·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大師
        共情在心理咨詢中的運用例談
        中小學德育(2012年8期)2012-04-29 00:44:03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本熟妇少妇| 白白色发布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AV无码最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超碰97人人射妻|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91青青草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av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 天天摸夜夜摸摸到高潮|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欧同人精品天堂|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精品久久久爽爽爽麻豆色哟哟 | 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 超级乱淫片国语对白免费视频| 国产女厕偷窥系列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三级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色欲AV无码久久精品有码| 久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男女动态91白浆视频| 摸进她的内裤里疯狂揉她动图视频| 亚洲天堂99| 亚洲美女主播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