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汭枝
(中北大學人文社科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虛化動詞之“義”
楊汭枝
(中北大學人文社科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虛化動詞;事件賓語;詞匯意義;二語習得
虛化動詞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日常用語中隨處可見。虛化動詞在逐漸失去本身意義的同時,它的作用和語法功能都得到加強。因此人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其語法功能上,過分怱略它們的詞匯意義。本文以“have、take、do、m ake、give”為例,通過探討“虛化動詞 +事件賓語”的結(jié)構來強調(diào)不同的虛化動詞其使用范圍也不同,詣在引起學習者對虛化動詞詞匯意義的重視。
語言中的虛化對許多人來說都比較陌生,但是在我們?nèi)粘S玫恼Z言交流中,虛化動詞無處不在。人們在沒有獲得抽象思維能力之前,都是用身邊的具體事件表示概念;在獲得抽象思維能力之后,語言獲得飛躍發(fā)展,一個重要的標志便是“語法化”、“隱喻”?!皩嵲~虛化”便由此產(chǎn)生。
虛化動詞有時也被稱為“虛意動詞”(delexical verb),這是袁杰、夏允貽的《虛義動詞縱橫談》中的叫法。袁夏的文章中說“動詞可分成實義動詞和虛義動詞。實義動詞是表示具體詞匯意義的動詞,虛義動詞是本身詞義削弱或幾乎消失,主要起或基本上只起句法或修辭作用的動詞……它們能或只能跟另一個動詞組成動賓構,該結(jié)構的語義主要由其中的動詞賓語來承擔。”朱德熙先生的《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中指出“虛化動詞的作用僅在于加在某些詞語的前邊,在形式上造成動賓構造 ,而不改變原來的詞語的意義。就這一點而論虛化動詞可以說是一種形式動詞?!焙苊黠@各家在對虛化動詞作出定義的時候,更側(cè)重于它“虛”的部分。事實上這些實義動詞僅僅是被虛化,而且虛化程度也各不相同,它們放在不同的句子結(jié)構中仍有一定的詞匯意義,萬萬不可將其忽視。
虛化動詞的作用首先就表現(xiàn)在它那強大的構詞能力和神奇的替代功能。例如:take a c lose looke=have a close look m ake a deal=do a deal
take a glance at=give a glance atm ake a visit=pay a visit
適當?shù)厥褂锰摶瘎釉~可以克服母語的負遷移,表現(xiàn)虛化動詞的“虛化美”,使得話語更加地道。但是學習者往往會將這一功能擴大化,以致于濫用虛化動詞。研究顯示:以make為目標詞,大學一年級學生的準確率只有 37%,大學二年級學生的準確率只有 31%;而且選擇“take have do get和give”作為答案的學生分別占 32%和 42.9%。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各虛化動詞的詞匯意義及使用范圍,更加準確地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盡管虛化動詞的數(shù)量有限,但是它們在逐漸失去本身意義的同時,它們的構詞能力、搭配能力、替代功能都在加強。因此在虛化動詞結(jié)構中,賓語的詞性是不固定的:dom ilitary service(DV+名詞)getoutof(DV+介詞)getangry(DV+形容詞)getup(DV+副詞)do som e shopp ing(DV+動名詞)。根據(jù)象似性理論,“每種語言的句法借助于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都具有合乎邏輯的象似性”。所以只要是虛化動詞結(jié)構,無論它們的賓語是什么詞性,我們都可以將其歸結(jié)為“虛化動詞 +事件賓語”結(jié)構。這樣的結(jié)構在使用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固定模式,某個虛動詞與什么樣的事件賓語相搭配都是約定俗成的。不同的虛化動詞其使用范圍各有不同。
1)“have+事件賓語”的使用范圍
“have+事件賓語”的結(jié)構一般使用在表示人稱主語的日?;顒踊騻€人情感。
have an interview have a sw im have a taste have a d ream have a sleep
have aw ish have a feeling that have a love for
2)“take+事件賓語”的使用范圍
take一般表示人稱主語短暫的有意識行為,而且多數(shù)為動態(tài)的。如:
take a break take a photograph take care of take a turn take charge
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詞可以同時與 take或 have搭配而不影響所表達的意義。這種情況下只是因為 take是典型的美國英語,have是典型的英國英語。如:take(have)a d rink/a walk/a nap/a rest
3)“m ake+事件賓語”的使用范圍
m ake一般表示人稱主語對外物有意識的觀察、研究、反饋以及日?;顒?。如:
m ake an investigationm ake an analysismake an imp rove2 m ent
m ake a suggestionm ake an offermake an p rom isem ake a resolution
4)“give+事件賓語”的使用范圍
give一般表示人稱主語自身發(fā)出的具體動作或日常活動,如:
give a sm ile give an answergive a touch give a c lean give an examp le
5)“do+事件賓語”的使用范圍
do的使用范圍相對更加廣泛一些,可以用于多種搭配形式并且表示不同的動作意義,有時被稱為萬能動詞。如:
do som e cooking do shopp ing do dances do Ham let dom ili2 tary service
do the hair do dishes do the beef
虛化動詞在英語中屬于一小類封閉詞語,本文以使用較頻繁的“have、take、do、m ake、give”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get、go、put等”有時也可以作虛化動詞使用。在長期的語言發(fā)展中,這些詞語在使用過程中原有詞義受到不同程度削弱,謂語部分的主要語義落在賓語上,“DV+事件賓語”結(jié)構的使用形成了自己固定模式。某個虛化動詞與什么樣的事件賓語相搭配、使用范圍是什么,這都是約定俗成的。這些詞語在初級課本里就出現(xiàn)了,但人們只注意到它們的核心意義,當作為虛化動詞使用時又過分忽略其詞匯意義。事實上,當這些詞作為虛化動詞使用時,各自的使用范圍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可將其僅視為一種語法結(jié)構。對學習者來講,掌握 DV與掌握其他習語搭配一樣是需要記憶的。而記憶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使用過程中找出規(guī)律,將看似雜亂無章的東西變得有序可循。不可以完全忽視其詞匯意義,而將虛動詞的替代功能擴大化,這樣很容易造成虛化動詞的濫用。因此,學習者可以尋找規(guī)律、記憶虛化動詞的意義及使用范圍,正確使用虛化動詞,實現(xiàn)真正的“虛化美”。
[1] 刁晏斌.現(xiàn)代漢語虛義動詞研究[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
[2] 桂詩春.不確定性判斷和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虛化動詞習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
[3] 朱德熙.現(xiàn)代書面漢語里的虛化動詞和名動詞[J].北京大學學報,1985.
[4] 袁杰,夏允貽.虛義動詞縱橫談[J].語言研究,1984.
[5] 沈家煊.實詞虛化的機制[J].當代語言學 1998(3).
[6] 楊萍,湯丹.英語動詞虛化及翻譯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8).
[7] 史厚敏.“虛動詞 +事件賓語”結(jié)構芻義 [J].黃淮學刊,1993(3).
L ex ica lM ean ing of the D elex ica l Verb
YANG Rui2zhi
(Schoolof H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030051,China)
delexical verb;object;lexicalm eaning;Second Language A cquisition
Delexical verb(DV)is a phenom enon,and it can be seen in daily exp ression.Delexical verbs are gradually losing their lexicalm eanings,but their gramm atical functions are strengthened.Because of this,peop le tend to focuson their gramm atical functions,but ignore their lexicalm eanings. In this paper,I take the“have、take、do、m ake、give”as examp les to bring the learners attention about the lexicalm eanings of delexical verbs;by exp loring“ delexical verb+ob ject”structure to emphasize the different delexical verbs have differentoperating range.
H31311
A
167322804(2011)032013820002
2010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