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第二小學,遼寧 遼陽 111003)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王 淼
(遼陽石油化纖公司第二小學,遼寧 遼陽 111003)
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熟練地閱讀一般政治、科學讀物和文藝讀物,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擴大學生課外閱讀視野兩個方面入手。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讓學生受益終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讀書觀,不要為完成閱讀任務而閱讀,而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多動筆多思考多用心。帶著思考閱讀是閱讀的基本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概括主題、原文復述、體會思想感情、分段分層、進行段落分析”等逐級深入的專項訓練,從而使學生逐漸形成獨立的概括、提煉、判斷、分析、比較、聯(lián)想、拓展等思維方法。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能將思考內(nèi)容書面化,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符號標注。鼓勵和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和習慣的符號進行勾畫圈點,標注的重點包括優(yōu)美的語句、難懂的字詞。符號可以使用標點,如感嘆號、問號;也可以使用重點號、波浪線等。
2.簡練批注。在閱讀過程中,隨時記錄下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如對遣詞造句的評價、對文中觀點的看法、由文章引發(fā)的聯(lián)想、對文章紕漏或錯誤的批評和修正,等等。
3.作知識卡片。為了方便記憶和積累,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讀到看到的美文佳句、勵志名言、精彩段落等抄寫到卡片上,可以隨時拿出來翻閱、背誦和交流。
4.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梢詫懶牡霉P記,也叫讀后感,即記錄自己讀完一篇文章后的體會和感想;可以著重談一點或幾點自己感受最深的體會,可以對正確觀點補充發(fā)揮,或?qū)δ骋诲e誤觀點加以分析、評論和批判;可以寫提綱筆記,把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分段寫成提綱,以便于分清文章的層次,抓住中心,記住要點;還可以寫提要筆記,即把一篇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提綱挈領(lǐng)地寫下來,以便于理解、記住全文的內(nèi)容,鍛煉分析和綜合的能力,也有助于復習。
5.再創(chuàng)作。這是一種更高能力的訓練,包括縮寫、擴寫、續(xù)寫、改寫等形式。改寫又包括改人稱、改敘事手法、改文風、改體裁等。
學生年級不同,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活動和側(cè)重點也應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要側(cè)重于符號標注、作知識卡片等活動;中年級則應偏向于擬提綱、作批注等;高年級要在寫體會、再創(chuàng)作上下功夫。
課內(nèi)閱讀無論是時間還是內(nèi)容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在學生的閱讀初始階段,要挑選一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心理特點的讀物,快速建立起學生對書的興趣和好感。通常有效的做法是,多給學生選取一些色彩豐富、內(nèi)容生動、語言易懂的讀物。
2.鼓勵學生按個人喜好和習慣選擇閱讀方式。小學生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卻又缺少耐性和韌性,做事不持久,興趣轉(zhuǎn)移快。他們閱讀的興趣有時很難維持在一本讀物上,有可能沒看完就轉(zhuǎn)移到了另一本上面。對此,教師不必太介意,也無需指責和糾正。通常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之初,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興趣更重要。
3.提供學生可自行掌控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的本身是一種享受,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求知探尋體驗。教師要給予學生相應的信任和權(quán)利,讓學生對閱讀的內(nèi)容、類型和范圍有自己的選擇余地,并且選擇范圍越廣泛越好。當然,有害于學生的讀物是要進行必要控制和提示的,除此之外,不必再做人為的約束、控制和干涉。
4.提倡家庭閱讀。教師要與家長溝通,調(diào)動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家庭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閱讀視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只要有時間,父母就要與孩子一起看書,調(diào)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并且,要不時地與孩子交流交換閱讀的體會和感想,引導孩子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然后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探討,如果經(jīng)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日漸濃厚,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