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連芳 張慧 王晶晶
會陰側切是產科中經常采用的一種陰道助產方式,側切口縫合方法的改進,術后切口愈合的好壞,也就成了產科工作者的關心的問題之一[1]。目前,我科對會陰側切采取合成吸收性外科縫線(商品名:怡喬TM)“2-0”號腸線皮內連續(xù)縫合的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間對27例會陰側切采取怡喬“2-0”號腸線皮內縫合的產婦,年齡在22-34歲之間,其中羊水2°-Ⅱ°糞染者3例,除一例皮膚愈合欠佳外,其余均達到一期愈合。
2.方法:胎盤娩出后將陰道內置一紗布(以利暴露術野)清洗消毒外陰及傷口,圓針怡喬“2-0”號腸線于側切口陰道端0.5cm處進針,打結剪掉殘端線頭,另一端,連續(xù)縫合陰道粘膜及肌層至處女膜緣外轉為皮下縫合至側切口,然后返回皮內縫合至處女膜緣內打結,剪掉線頭皮膚切口消毒。取出陰道內紗布塊,常規(guī)肛診,查是否縫合直腸,術后用抗生素。
術后3天觀察無一例紅腫、感染,其中一例因縫線未貼近皮緣,造成腸線外露使皮膚愈合欠佳,將暴露腸線剪除后愈合良好。
縫時消毒,要避免死腔;醫(yī)護人員掌握解剖關系及縫合方法,縫線松緊適度,不要過密;皮內縫合一定要貼近皮膚,以利愈合;產婦采取對側或側臥位,住院期間每日用0.45% -0.55%絡合碘消毒2次;出院全注意會陰部衛(wèi)生。會陰側切腸線皮內縫合,無需拆線,減輕了產婦的痛苦及術者的工作量,值得推廣應用。
1 卓麗敏,盧昆林.會陰側切傷口皮內縫合的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4,20(8):654 -655.